浅析中共四大与五卅运动
2016-05-14潘秦保
潘秦保
【摘 要】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进了群众性政党建设,为五卅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关键词】中共四大;五卅运动;奠定基础
【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6)-09-019-04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虹口召开。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推进群众性政党建设,为五卅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一、中共四大为五卅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并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工作方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即将爆发的五卅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中共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早在1924年11月,邓中夏就明确指出:“我们对于国民革命,是为了取得政权而参加的”①。他还特别强调:“政权我们不取,资产阶级会去取的”。1925年1月,中共四大立足当时的革命形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②大会还提出党对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等群众性运动以及对中国国民党等政治团体的领导问题。这就克服了党在此前尚未注意到的领导权问题这一缺陷。
2.中共四大明确提出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强调,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其中农民是“重要成分”,“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中共四大《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争斗。没有这种努力,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③李大钊对工农联盟问题十分重视。他指出,“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阻止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④
中共四大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其中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决定了革命的性质、道路和前途;工农联盟是获得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途径。无论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还是工农联盟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群众性政党建设才能彻底解决。
3.中共四大确定了在国民党内的工作方针
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中共四大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比如在面对大革命时期两党同盟的政治架构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反击国民党右派进攻、保持自身政治上独立性的问题时,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在总结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民党已经形成的左、中、右三派的情况,确定中共在国民党内工作的方针:“我们固然要帮助国民党在实际运动上在组织上发展,同时也不可忘了在国民党中的争斗:反帝国主义的政治争斗,农工阶级的经济争斗。消极的阻其发展,以避免争斗是不对的,应该积极的助其发展,即在此发展过程中,努力加紧我们的争斗,使其行向革命。”
4.中共四大保证了五卅运动中党的思想和路线的统一
在五卅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引导无产阶级由经济的罢工直到政治的罢工,由上海的斗争延伸至长江流域乃至广州香港的斗争,并且在五卅运动中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站在民族革命的领导地位,这与四大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是分不开的。
五卅运动是全国各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革命运动。蔡和森在中共六大讨论政治报告的发言中,总结了五卅运动的主要经验,提出五卅运动之所以能够掀起革命高潮是由于其具有全国普遍性、相当持久性、运动发生于主要大城市、我们力量对敌维持优势等四个方面的条件。五卅运动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掀起持久性的革命高潮,根本原因是对四大政治路线的正确执行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力量的提升。这个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路线反应在五卅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即“各革命阶级联合战线”。蔡和森认为,欧美各国工人运动和中国“二七”罢工的失败,原因在于“没有抓住他的同盟军”。五卅运动的胜利,则是在我们影响之下“各阶级的援助与联合”,实现了反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联合政策,“总之在无产阶级未成功以前,我们唯一正确的策略就是联合战线,唯一的责任就是这个联合战线的策略,过去联合战线的成功就是‘五卅运动。”①
二、中共四大群众性政党建设为五卅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1.中共四大以前党尚未充分认识群众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0世纪初,先后建立起来的不同性质的政党都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有了坚强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然而这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政党。②对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究竟要经过什么步骤、寻找什么样的阶级同盟等重大问题,还需要我们党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中共二大初步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1922年底,共产国际四大决议指出“为了在这场斗争中能代表一种实际的力量,共产党人应该将自己的主要注意力用于组织工人群众、成立工会和建立坚强的群众性共产党方面。” ①这个把中共建设成群众性政党的目标,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扩大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促使党成为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但是,由于当时党内对“群众性共产党”建设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中共三大做出国共合作的决定以后,党的组织建设出现了精英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倾向,导致中共三大后约半年左右的时间,党的组织发展不快,甚至有的地方停顿不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②
2.中共四大形成了群众性政党建设的基本方案
群众性政党建设的本质是通过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来迫使国民党的纲领和政策左倾,从而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群众性政党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将工农群众组织起来,增强无产阶级领导权,联合国民党左派、孤立国民党右派、迫使国民党抛弃右派,从而转到中国劳动群众方面来。群众性政党建设关系到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党的生命线。但是,直到中共四大,党才真正视“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并决定从各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可以说,从中共四大开始,党才真正走上了建设群众性政党的道路。
3.群众性政党建设与五卅运动的推进
中国共产党根据四大通过的一系列关于民族革命运动、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及妇女运动等决议案,对民族革命运动及各种群众运动作了具体的计划和安排;通过职工运动委员会及妇女部等新机构,加强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根据四大关于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议决案,加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可以说,四大对群众性政党建设必要性的认识渐趋成熟,为即将到来的五卅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卅运动爆发之前,党在工人、学生中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工作,直接促使了五卅运动的爆发。1925年2月,上海日商纱厂四万余工人举行“二月罢工”,党中央组织了专门领导这次罢工的委员会。5月15日“顾正红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发出第 32 号通告,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随着各界反帝斗争热情的高涨,党及时制订了“民族的各阶级的联合战线”的总策略,组织工人、学生,并联合其他各阶层的人士共同起来同帝国主义斗争。因此当5月30日南京路惨案发生后,“三罢”很快实现。之后,党又领导成立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交涉条件并将运动推向全国。
三、中共四大为五卅运动奠定组织基础
“二七”大罢工失败之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党的领袖陈独秀对党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中共三大期间,马林提出了“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方针。在这种错误方针的指导下,党的组织工作开始出现关门主义倾向,以致党在实际工作中致力于国民党的工作和帮助发展国民党的组织,而忽略了自身的组织建设。因此,中共四大开始重新思考党的组织建设问题。
1.中共四大对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贡献
中共四大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并决定从各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一是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农入党。为了克服组织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倾向,以便吸收更多的先进分子到党内来,中共四大决定简化入党程序,使有阶级觉悟的分子能够“直接加入本党”;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大会提出,对于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组织在党的指导之下,即使已经在国民党名义之下的工人组织,我们党也应尽力去从中活动,取得指导权;三是修改党章,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要求将原来章程上“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修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强调党支部建设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926年7月召开的四届二次扩大会议进一步强调务使本党更加发展,征集更多的革命工人农人与知识分子。
2.党的组织建设为五卅运动奠定了组织 基础
经过中共四大,党大力吸收工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不断扩大和巩固自身的组织,壮大自己的队伍,不断适应领导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五卅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由于四大对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视,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努力发展党的组织, 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就全国范围而言,中共四大时,共有党员994人,同年10月增至3000人,到同年年底,党员数量就发展到10000人,比四大时增长了十倍。五卅运动爆发后,党员数量继续增加。以五卅运动的策源地上海为例,运动开展前上海区党员数(包括苏浙皖三地和上海本地)为295人(其中上海本埠220人),五卅爆发后短短几个月,党员数就增加了785人,据同年9月27日《沪区委扩大会议报告》统计党员数已达1080人,占党员总数三分之一。全区共有74个支部,其中65个在 上海①。
除了数量上的增加,党员成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工农成份的大量增加。多吸收工农群众,尤其是产业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这是中共四大关于党的组织问题的主要方针。经过五卅运动,党的阶级基础大大增强,“我们党己由小团体逐渐走到成为群众的大党”②,成为真正群众革命的党。五卅运动期间,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运动。对此,瞿秋白曾撰文称五卅后民众运动的发展……这岂不是革命运动深入普遍的群众之明证。而革命之所以能够“深入普遍群众”,这与中共四大确立的思想路线、强调的阶级基础和提供的组织保障是分不开的。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