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药”能防醉酒吗
2016-05-14唐大寒
唐大寒
要说“解酒药”首先必须先弄清我们为何会醉酒。酒中的酒精也称之为乙醇,乙醇进入体内后的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肝脏含有分解乙醇所需要的多种代谢酶。乙醇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在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在整个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与乙醛脱氢酶是两个关键的代谢酶,如果两种酶的活性高,进入体内的乙醇就会很快被代谢掉,这种人的“酒量”就会大。如果体内这两种酶的活性低,酒量就会小。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关“解酒药”的信息,解酒药的广告宣传随处可见,其所描述的解酒效果和给你带来的好处会让你觉得不买真的是失去了一次机会。可作为普通消费者,又有多少人了解其中的猫腻呢?
从药理作用来说,真正的“解酒药”是指能提高肝内乙醇和乙醛脱氢酶水平的药,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并没有研究出能提高这类酶活性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市面上宣称的“解酒药”的成分大多是由一些中药或药食两用材料如栀子、枸杞、丹参、茯苓、大麦嫩苗、牡蛎提取物、甲壳素等原料组成;有的是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某些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另一类确实是某些化学成分如纳络酮、利尿剂等,但也无提高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所以,以上这些物质成分完全没有“解酒”功能。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我每次服了“解酒药”后,酒量确实有所增加了。如何解释呢?
●如果你经常少量喝酒,酒精会使你肝内乙醇和乙酸脱氢酶的活性逐步提高,增加酒量,其实与“解酒药”无关。
●一些“解酒药”虽然不能解酒,但可能通过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或者通过减轻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而使头痛、头晕症状减轻或使头脑多一分清醒,增加了你对酒精的耐受力。
●服用“解酒药”后,会给你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其结果也能使你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由此可见,所谓的“解酒药”只是一个骗局。
适量饮酒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饮酒不能过量,那么该怎样健康饮酒呢?根据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健康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50克。千万不能以为有了解救药就酗酒,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