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2016-05-14贺益彩
贺益彩
摘 要:国家要想兴旺发达,民族要想繁荣昌盛,归根揭底离不开创新。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推动力。所以,教师要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文章对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30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多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但笔者认为法无定法,只要对学生有利,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就值得一试。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都是先从创造性的想象引发出来的。”意思就是说,要想获得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就必须先从想象力方面着手。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想象意识增强了,创新能力就不愁得不到提高。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想象就是以现实为基础,通过思维的飞跃,在头脑中形成新事物,然后再把这些新事物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从小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意识,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由此及彼,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由一件事联想到多件事,由蓝天联想到白云,由花草鱼虫联想到飞禽走兽,由一种情境联想到另一种情境……由此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从基础抓起,从孩子抓起,在小学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和想象能力。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起来呢?笔者认为语文学科重在阅读。阅读可以让思维飞跃,阅读可以激发想象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来努力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想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批判阅读,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故事性都很强,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大胆思维和想象,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在讲授《称象》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问:“曹冲的方法是否科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纷纷讨论了起来。有的学生说:“曹冲用石头来称的方法不是很科学,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石头呢?即使找到了,搬来搬去的,既费时又费力,不如让随行的官员登上船去,直到船达到所画的位置,然后再一个个称称这些官员的体重,加起来就是大象的体重了!”这是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啊!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更好的办法,至少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批判阅读,激发学生求异思维,不轻易认同文章的观点,敢于怀疑,勇于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探究阅读,挖掘学生想象能力
语文教材以育人为主,所以很多文章都带有明显的教育性。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并没有告诉我们结局而是嘎然而止,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去发挥、去探究、去想象。比如《穷人》一课,作者并没有说明桑娜拉开帐子后的事情,留给大家无限想象的空间。又如《凡卡》中,凡卡将信寄出去之后,他的爷爷能否收到呢?留给大家去想象。再如《狼和小羊》的故事,凶狠的大灰狼扑向可怜的小羊后,又会发生什么呢?小羊到底能不能逃脱厄运呢?这些作者都没有交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探究故事后面将要发生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让学生结合实际的情况客观、公正地去想象,而不能胡编乱造,扭曲事实。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在符合事实基础的前提下,允许故事有不同的结局。比如《凡卡》中,凡卡把信寄出去之后,他的爷爷不一定收不到,虽然没有地址,但是无巧不成书,邮差和他的爷爷是一个村庄的,他们的关系还非常好,接下来凡卡就会有不一样的命运了。探究阅读,挖掘学生想象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到的风景就会不一样。
三、质疑阅读,调动学生想象创新
学习知识不能单一地说教,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变通,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思考空间,开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只有在疑问中才会产生问题,引发思考,同时激发想像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思考,从而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和创新余地。
其一,简明处,也就是文章的略写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发掘,让学生去想象,去扩展。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时,教师可抓住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引导学生想象:黄盖信的具体内容,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其二,省略处,也就是文章中可能发生的情节、细节、结局等。教师引导发掘,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还拿《赤壁之战》来说,可让学生补充想象:开战之初,周瑜和曹操会分别怎样鼓动手下兵士?战斗结束之后,周瑜和曹操又会分别怎样小结经验与教训?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概括处,也就是文章中总写、归结之处。教师启发学生发掘,让学生去想象,去具体。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就可抓住“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来引导学生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你能说具体,说清楚些吗?
其四,暗含处。课文中有些地方看似平淡,但仔细琢磨,却言语浅显而意义深远,操持简单而意义广大,此即文章的暗含处。教师要努力发掘,让学生去想象,去明朗。如《丰碑》一文第13自然段讲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可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段碑文,你会写些什么呢?这样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