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平原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6-05-14贾岩
贾岩
摘要:指出了延庆县平原造林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其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单位前期对实际地形、地貌、地域布局等勘察不够精细,出现临时变更的现象,影响施工进度;苗木浇灌主要靠引调河水,距离长且不稳定;一些技术措施不能完全落实到位,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性;由于平原造林的特点及施工各个环节的疏漏,使后期的补植工作难度加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工程设计要在细致踏查、准确掌握相关材料后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变更;缺乏水源的区域鼓励打机井,采取引调水和机井水相结合的浇灌方式;加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等,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延庆;平原造林;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09402
1 引言
2012年初,为了执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百万亩平原造林政策、实践首都营造大规模、大尺度的“城市森林”的理念,延庆县平原造林工程正式启动。延庆县属于生态示范县城,该县对平原造林工程相当重视,但平原造林工程的规模和要求前所未有,而且在承担较大任务量的同时还要兼顾追寻进度和质量,使得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工程计划。因此,作为一线施工的技术人员,笔者在近两年的工作中积累并总结了一些观点和意见,希望能对平原造林工程的施工有所帮助。
2 平原造林工程完成情况
2012年完成2万亩,栽植油松、白蜡、柳树等乔灌木91万余株;工程涉及延庆、张山营、康庄、大榆树、井庄、永宁共6个镇。2013年完成2.6万亩,栽植白桦、栎树、栾树、油松、樟子松等乔灌木110.6万余株;工程涉及延庆、康庄、张山营、大榆树、永宁等乡镇。目前树木长势良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3 平原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不够精细
设计的重点是根据规划对象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特征,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及灾害类型等为前提依据,来完成整体的地域布局,其设计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环节是否顺利进行。然而,通过两年的平原造林工程,发现设计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如高压线下设计栽植大乔木;天然湿地配置针叶树种;某些旧村址或房基地的沙石地设计时未勘测出来,影响整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平原造林工程连片面积大,地形复杂,但前期勘测地形不细,林间循环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多次修改的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3.2 浇灌靠引调河水,距离长且不稳定
延庆县平原造林征用的造林地多为耕地,而多数耕地本身就没有配备浇灌设施,即便配有地下管道的地块有的多年不使用,管道生锈或者损坏,造林供水极其困难。为保证造林灌溉用水,工程前期白河堡水库管理处组织人员对20 km的干渠进行了修补疏通,检查闸门等附属设施,同时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从妫水西湖向工地引水,铺设地上管道上万米,勉强维持了苗木的用水需求。然而,主要靠调水满足浇树的供水措施,对于平原造林工程的长期水源供应来讲,个人觉得确有值得探讨之处。
首先,妫水河属于永定河水系,是延庆县的母亲河,是城市发展的一条生命线。由于平原造林用水,近两年妫水西湖流域水位严重下降,尤其是春季用水高峰时,水位可下降1 m左右,造成多处支流枯竭,严重影响岸边水生植物的生存及水中生物的繁殖发展,也影响了盛夏休闲延庆的整体景观效果。
其次,修建引水工程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增加了平原造林工程前期的资金投入,给工程其它环节造成资金压力,某种程度上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第三,平原造林工程是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这就确定了平原造林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经营管理的工程,除了当年造林外,工程的后期管护也是重中之重。所以,依靠引调妫河水的方式来完成此工作并非长久之计。
3.3 造林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平原造林工程规模前所未有,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技术措施不能完成落实到位。
3.3.1 苗木方面
平原造林用苗量大,规格高,本地苗木难以满足数量、规格和质量需求,因此,多数苗木需要外调。而外调苗木距离远,运输时间长,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同本地苗木成活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如:本地苗木当天起,当天运到工地,当天栽植,不需要浸泡,只要是良种壮苗,能及时浇水,浇足,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而外来苗木因路途中耽搁时间长,苗木损失水分过多,且工地没有充足的水源使所有外调苗木都能及时得到浸泡或浸泡时间不够,导致苗木成活率受到影响。
3.3.2 土球苗栽植
土球苗一般用蒲包、草绳或其他软材料进行包装。施工中,除了一些大土坨的针叶类苗木采用机械卸载散苗外,一些相对小的土坨苗由人工卸载栽植。施工人员往往直接将卸载下的土球苗木翻滚至树坑,导致一些土球松散甚至脱落漏根;由于疏忽大意,土球苗木入坑放稳扶正后,便立即填土,忘记将蒲包、软材料等不易分解腐烂的包装剪除,影响根的正常发育。
3.4 后期补植工作实施难度大
(1)针对组团形成的某些地块景观,其色彩分明、景观团多、树种较杂,但一般每个团内枯死苗木并不多,有的甚至就几株,且一些需补植的苗木还需外调。补植时,若一车装载一种苗木,则运苗车就需要满工地跑,有的甚至一车苗木卸载一天,既增加了苗木运输成本,也不能保证苗木及时栽植,影响补植效果;若运输时一车装载多种苗木,那势必也会给苗木的起运带来困难,且对于苗商来说,出于利益的考虑,此种方法也不现实。
(2)补植工作一般在工程完成后的第一、二年春季进行,此时各种林木配置及景观效果已经成形,树木枝冠生长茂盛,部分作业道被遮挡,导致很多地块运输车不能进入林间,补植苗木则需要人工搬运;同时,由于视线受阻,不易找到死树树坑,待苗木补植完浇水时,又出现很难找到新补植苗木的现象。这样不仅耗费大量财力、人力,而且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弊无益。
(3)平原造林工程竣工后,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检查验收,且工程从前期设计到后期检查验收的各种资料都是先后相辅相成的,但苗木补植时极难做到与初植苗木的品种、规格完全一致,导致先期的很多资料都要变更,任务量大,时间长,十分繁琐。
4 对策与建议
4.1 工程设计应做好前期准备,避免不必要的变更
造林工作的长期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造林前进行调查设计工作的必要性。针对平原造林规模大、时间紧的特点,规划设计工作应该在新工程开始前一年尽早进行。首先确定调查任务、收集调查地区的资料、制定调查计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次,在地形图或航片的基础上对其地形、地貌作细致研究后,一定要亲临实地对施工地段进行勘探和考察,认真分析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安排树种、道路、管道等的配置和布局。制定严谨的技术规程,尽量避免施工中重复修改。
4.2 采取引水与现地打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水源,为工程后期管理做好保证
以前荒滩造林毎500亩地左右打一眼井就能满足范围内苗木浇灌的需要,经研究,平原耕地造林相对需水量小,结合原有机井,平均1500亩左右打一眼机井,再加上明渠引水就能很好的保证平原造林灌溉需要。如果仅靠引水,若遇到干旱年头,河流枯竭,浇灌用水匮乏会导致树木的大面积死亡。从经济角度看,每眼机井的价格一般在15万元左右,包括井房和进内配套设施,浇水时使用地表临时铺设消防带,造价也不大。这样,1万亩地有5~6眼井就足够了(含村队原有机井),所花费资金要比远距离调水节省的多。引水和机井水两者结合,水源水量有保证,相对稳定,可长时间利用,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小,也能够更好解决后期管理时人力财力的浪费问题。
4.3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实现专业化施工
首先,应该组建一支有资质、有经验、有足够专业知识的技术团队来对工程进行监督指导,并保证人员上的充足;其次,在工程人员进场之前,各参与栽植工作的公司或施工队应对施工人员集体进行会议动员和技术培训,并建立奖罚制度,使其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工作责任心;第三,各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缜密的施工进度表,以免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而忽略工程质量。
4.4 熟练掌握工程各环节间的联系,减少资料变更
针对后期补植工作所面临的资料变更等问题,做好平原造林工程的每个环节,争取不补植或少补植是短时间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平原造林工程一方面是要完成规划中所制定的成活率标准,另一方面要保持森林景观的稳定性,即增强与规划设计的长期吻合度。因此,施工中可以将每个树种的小班或地块上的栽植量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略微提升,这样,一些苗木枯死挖除后,正好由多出的栽植量做相应的抵消,验收工程量相对会更加接近设计要求,减少了后期补植的工程量且避免了各种存档数据的修改变更;在施工方面,要确保做好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等,科学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技术、材料、质量、安全、进度等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质量检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保证苗木成活率。
5 结语
延庆县的平原造林工程,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及时总结经验,尊重科学,放长眼光,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扎实务实的态度,认真细致的做好工程中的每一环节,一定会为延庆县的生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