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16-05-14雷志朋

吉林农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相关分析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粮食产量和农业机械拥有量、粮食播种面积建立计量模型进行相关性检查。对福建省1994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结论。农业机械拥有量对中国粮食产量有正的相关性,粮食播种面积对中国粮食产量同样具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7.027

“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而提出的,当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基本定义是指能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越来越多,土地资源在生活和建设的紧缺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福建省占有全国1.3%的耕地,生产全国2.3%的粮食产量养活全国2.6%的人口,对土地的综合利用已经不可延缓。而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农业机械拥有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福建省粮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影响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因素分析

1.1耕地资源总体数量的剖析

耕地的多寡肯定会影响到粮食产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粮食产量的供应水平和粮食的红线标准。而耕地资源流失最更本的原因在于土地收益率的降低,耕种土地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收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耕地的低效最终会促使耕地向非农用地的转化,向经济效益更高的配置方向流动。随着福建省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速,耕地面临着城市工业用地和城镇居民用地的更大的竞争。少部分土地向非农用土地的转化已经不可逆转,即使政府严格控制对优质耕地的占用,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趋势,耕地被大量占用的悲剧。近10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结构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减粮扩经致使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持续下降。1995年~1999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减少7830公顷,而2001年~ 2005年面积减少了284430公顷,减少的面积是1995年~1999年减少面积的36.3倍。

1.2机械的利用情况

中国拥有世界7%的农耕用地,却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物。机械化的加快对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福建省经过多年的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努力发展,农机的普及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有不足。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受到各个区域条件的影响,由于福建省地势的复杂,一些地区对机械的利用程度不高。还有一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且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

当前,在水田中的机械化运用程度不是很高。福建省拥有的耕地为1129千公顷,谷物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6%,但是由于水田机械的运用较低,水稻的播种、插秧基本上还是手工作业。近几年,农用地的弃用现象逐步严重,很多农民直接抛弃了农地,这与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

许多地区的农民由于收入的限制,并不能够一次性的付清购买农机的价钱,在融资方面农民只能通过借贷的方式等备资金,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农民的购买力不足,而地方出台的补贴政策效果不是很理想。农机的使用并不是一蹴而就,农机管理部门资金的缺乏使得农机的实验、推广不能有效的进行,不能对农民进行培训,农民对农机的使用方法不是很了解,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能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农用机械,农机发生故障的现象时常发生,农机的使用效率不高。

2研究使用的方法

为了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与影响粮食产量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粮食产量与农用化肥施用量、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计量经济模型,并且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具体的变动关系。本文采集了影响粮食产量的两个主要因子20年间隔的数据(1994年~2014年)。依据前人的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的结果,发现影响粮食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 (万千瓦)X1、粮食播种面积 X2(千公顷)。本文以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粮食播种面积设定为自变量,而粮食产量则被设定为因变量,试图建立起粮食生产相关的函数,数据见表2。

2.1模型分析

2.2线性回归分析(见表1)

3模型检验

3.1 经济意义检验

3.2 统计学检验分析

对变量之间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可算出可决系数 ,这个数据表明所建立的函数模型总的来说对样本数据具有比较高的拟合性,模型中的两个变量能对因变量进行解释,模型建立具有合理性。检验参数的显著性也是为了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进行分析,同过在0.05%的检验下进行分析,参数具有显著性。这可以说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比较显著。最后我们对方程的回归性进行显著检验,在0.05%检验下方程是显著的。可以认为机械拥有量对粮食产量的解释具有很强的说服能力。

4结论

通过对计量数据的检测分析,可以知道土地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拥有量都对粮食生产会产生很大得影响。而两个因子影响程度又各不相同,相对来说由于土地自身条件的限制,其对产量的影响已经比较小。相反,机械化影响农业的规模化,规模化对现有的效率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城镇化迅速推进的今天,控制耕地的面积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农田保护区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农用的的征用应该严格控制,可以用新开荒的更好的土地置换较差的土地,保证土地的总体数量不变,质量更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些年来,福建省的耕地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对于想通过土地来增加产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想提高粮食的单位产量,应加大在农田中农用机械的运用,通过科技提高效率,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也自然地能够得到增强。根据福建省特有的地势条件,一些大型农机在农地的运用不是很方便,自然对于小型、轻便型农用机械的发展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加有效率,对于提高粮食作业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从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机械保有量对福建省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增加1%的机械保有量可以增产0.93%的粮食产量。因此,福建省应大力引进先进的农用机械,淘汰落后的农机。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补助及融资工作的支持,对于农民贷款购买农机应大力扶持;加强完善农机服务组织工作,增加农民的农机培训,对于农民由于不科学使用农机而造成的机械损坏,加强使用的正确宣传,并做好农机的维修工作,理顺农机维修管理关系。

参考文献

[1] 季翔,刘黎明. 粮食生产水平的内涵解析及其预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31-335.

[2] 刘东,封志明,杨艳昭,等.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1.

[3]张宝华.福建粮食安全问题初探[J].发展研究,2001(03):22-24.

作者简介:雷志朋,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相关分析影响因素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