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杨良种选育及物候调查

2016-05-14邹仁双

绿色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物候选育

邹仁双

摘要:阐述了辽宁杨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形态特征与物候、生长发育过程、适应性与抗逆性及纸浆性能、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并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采用意大利选育的鲁克斯杨等与早年引入河北的美洲黑杨种内地理远缘切枝水培杂交,技术要点在于必须待花芽在母体伸长1~2 cm后采集,缩短水培时间,解决美洲黑杨杂交果期长,容易落果的难题;利用人工离体接种测定水平抗性进行无性系选择和调查自然发病率结合的方法,进行抗病性育种,在解决了生产上溃疡病较重问题的同时,也把以速生为育种主要目的发展阶段提高到以植物健康为主要育种目的兼顾速生的新阶段;辽宁杨等7年平均单株材积是沙兰杨的2.2倍,比重为0.387,比沙兰杨0.309高,而且木材原浆白度高达70%以上,是早期速生最优良品种之一;辽宁杨在轻盐碱地上生长良好,也是盐碱地较多地区较理想造林品种之一。

关键词:辽宁杨;选育;物候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06002

1 引言

杨树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约占全国人工林而积的1/5,是世界其它国家杨树人工林总面积的4倍,杨树品种好坏直接影响人工林的产量效益,因此国内外对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优良杨树新品种显得格外重要。

2 亲本来源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自北美和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了大批高产、速生杨树新无性系。其中南方型美洲黑杨无性系Ⅰ-69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cv.Lux),是由意大利杨树研究所从美国伊利诺斯洲马萨克引入的种子中选育出来的,雌株,在美国原产地北纬36°。1972年,中国林科院吴中伦教授将Ⅰ-69杨等引入我国。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北部分地区广泛栽培,是80年代初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使我国杨树栽培区大大向南推移,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杨树的生产效率。但Ⅰ-69杨等不能忍受-25~-20 ℃以下的低温,与此相对应, 引种的北限大致是以北纬37°线为界,东自潍坊、济南、聊城、沿黄河至西安、武功,后折向南至汉中,超过北限则可能产生严重冻害,在辽宁有过引种,因冻害严重没有成功。美洲黑杨还有一个引进较早品种叫山海关杨(Populus deltoides cv.Shanhaiguan),山海关杨是1913年由美洲引入的北方型美洲黑杨,在河北生长良好,也在辽宁临近河北有些地区栽植。

3 选育过程

辽宁杨是1982年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利用南方型美洲黑杨Ⅰ-69杨,与耐寒性较好的山海关杨为亲本,通过切枝水培、人工杂交、集团选择出的抗病和速生新杂交种。在选育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解决美洲黑杨室内人工杂交困难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成熟的杂交种子,又结合生根试验和抗病试验及野外观测等,从组合群体中选育出速生、扦插成活率高、抗溃疡病的新品系;田间试验使用多基因型混合造林,通过调查、测试,除生长指标明显高于沙兰杨等对照种外,在基本密度、原浆白度等方面也都大大高于对照种。

3.1 供试亲本

Ⅰ-69(鲁克斯杨♀)杨采自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同时还采集了Ⅰ-63(哈佛杨♂)杨和Ⅰ-72杨(圣马丁诺杨♀)等;山海关杨(♂)采自河北山海关。

3.2 组合搭配

鲁克斯杨×山海关杨(简称鲁×山);山海关杨×哈佛杨(简称山×哈);圣马丁诺杨×山海关杨(简称72×山)等。

3.3 杂种苗培育及选择过程

种子成熟后先播种在室内的沙中,出芽后移入木箱中(沙土1∶1混合),当长出3~5片真叶时再移入圃地。1982年秋季平茬,第二年进行单株选择。选择方法采用各组合苗高的第3个平均数(x3)为主要经济指标,首先将各组合总体苗高在平均数以上的数值计算出的平均数为第二平均数,苗高在第二平均数以上数值再计算平均值为第三平均数;同时综合干型、抗病虫能力等进行杂种苗选择,具体数据见表1。

3.4 杂种优势分析

通过对苗期试验调查,对各组合超中亲杂种优势、超优亲杂种优势和遗传力以及遗传增益进行估算,具体数据见表2、表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组合杂交种杂交优势明显,具有很强的生长潜力。由于南方型美洲黑杨等在辽宁不能正常越冬,难进行多年生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各组合遗传稳定性较好,遗传增益也较高,有望选育出优良无性系。

4 形态特征与物候

4.1 形态特征

树干通直,树冠尖塔形,枝叶茂盛,树皮粗糙,顺向纵裂深,灰褐色,分枝角度45°左右,短枝叶三角形,叶基部为浅心状,叶端宽圆渐尖或微凸尖。嫩枝有5~6条明显的棱线,苗叶大,多三角形。雌雄均有。

4.2 物候

花期在4月初,放叶期在4月中旬,初放叶颜色为淡绿。果实成熟在6月末、7月初,封顶在9月中旬。1991年和1992年对1985年在所苗圃地大树辽宁杨等物候观测,具体数据见表4。

观测结果表明辽宁杨等的物候因不同年份有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1992年春季气温较高,有效积温累积较早达到发育所需要的量,显现各物候期提前。又因1992年又特别干旱,封顶和叶变色期等提前。从芽萌动到封顶,1991年高生长一般在160~164 d,1992年147~148 d。从开始展叶到叶变色期约180 d左右。

参考文献:

[1]董 雁,彭儒胜,杨成超,等.辽宁杨遗传改良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5(5):20~22.

[2]刘 巍,胜军.杨柳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2(1):45~48.

[3]于志水,彭儒胜,赵 芳,等.辽宁杨树育种进程、现状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5(5):49~51.

猜你喜欢

物候选育
气候变化对民和杏发育期影响分析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古代物候知识和物候历
山东省冬小麦2001—2010年生长季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