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三大儒”的丹青翰墨

2016-05-14安健

收藏·拍卖 2016年9期
关键词:柳亚子名山翰墨

安健

吾辈栖身于都市,到处都是尘嚣甚上的噪声与光怪陆离的繁景,都市既是人们向往的集居之地,又因交通拥堵,房价昂贵,环境污染,空气浑浊,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山大,而逐渐使人烦躁不安,产生种“都市厌倦症”。故而让人特别仰慕历史上那些归隐湖山、不求闻达的逸土儒子,如魏晋的竹林七贤,晚明的袁中郎、陈眉公,近现代的马一浮、钱名山等。

柳亚子的老师——吴江金松岑,饱读诗书,十分自负,从不轻许当世人物,然其谓:“并吾世负文学资性,足推崇者,大江以南得三人焉,日武进钱名山,昆山胡石予,金山高吹万。”故世有“江南三大儒”之称。此三人的丹青翰墨,我亦有收藏,并常悬挂于书斋,视为珍宝。

提起钱名山,江南的老辈文人大多知其名望。钱氏,常州人,生于晚清年间,幼即颖慧,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9岁中进土,授刑部主事。因不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且屡屡上书而不被采纳,便愤而拄冠,从此不求仕进,归隐乡间,筑寄园,以读书、著书、教书为务,教育出了很多人才。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和其兄长谢玉岑,幼年即问学于先生,谢玉岑后又成为先生的女婿。钱名山后半生直在乡间著书育人,被誉为“江南名儒”。

钱名山亦是一位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称钱名山的书法造诣在其之上。对书法十分自负的康有为赞许钱名山的书法为:“除我之外,当世无与此公匹敌者。”张大干、徐悲鸿亦十分推崇他的书法。徐悲鸿曾致书谢玉岑,托其收集钱名山的书作,“但求精品,不嫌其多”。钱名山不主张卖字鬻书,认为受了润资,便不能择人而施,且不能乘兴而作,颇受拘束。所以他的字在江南以外的地区传流不多。但钱名山的墨迹在苏、锡、常一带的拍卖会上时有“露面”,皆因当年该地区遭遇荒年,民不聊生,钱名山无以为助,便鬻字赈灾,故墨迹流传于乡间。

我从郑逸梅等人的著述中识得钱名山的学问与人品,便注意收藏他的墨宝。先后藏有他的两幅墨迹,一副对联和一件书法手卷。对联内容为六字联语集句:“圣人其解在水(管子句),今世孰能不波(庄子句)。”手卷,长约5米,所写是其得意的诗作,其中有赞颂当年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女侠施剑翘的古风体《施剑翘行》等。十多年前,我曾去常州,分别请钱名山的孙子钱琚之和钱名山的外孙谢伯子在手卷上题写了引首与跋尾,增添了藏品的收藏意义。

被誉为“南社巨子”的高吹万。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时有翰墨往还、诗词唱和,是谓南社两大诗人。高吹万在南社中声望很高,在柳亚子去职后,众社友推他为盟主,但高吹万却坚辞不受。他隐退乡里,自营别墅,名闲闲山庄,黄宾虹为其绘《闲闲山庄图》。

高吹万晚年生活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抗战刚开始,他的家乡金山即陷入日寇魔掌,其闲闲山庄与庋藏的30万卷古籍毁于兵祸,他失声痛哭:“用甲正当亡国日,吾侪具是不祥人。”不久,他移居沪上海格路,门贴一联:“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由此可见其时之困境。

高吹万著作宏富,主要有《吹万楼诗集》《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论学书》《谈诗国风札记》《感旧漫录》和《金陵游记》等十多种。我书架上置有厚厚一册南社丛书《高燮集》。

高吹万的书法在南社中是很有名声的,他从颜鲁公入手,参以欧阳询,融会贯通,自成面目,一时求者众多,应接不暇,于是在门口贴出告示:“劣纸不书,油扇不书,秋扇不书,蜡笺不书,小楷不书,限日取件不书。”如此一来,挡了许多求书者。我藏有他的一幅立轴和一幅扇面。

多年前,曾接到美国越洋电话,对方竟然是高吹万的曾孙女高汐汐,在美国大学执教,她在有关资料上见到我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其曾祖父高吹万的闲闲山庄图,便致电问我是否知道此图下落,我答日不知,文章素材取自有关书刊。电话中相约在上海金山举办的南社发起一百周年活动时见面,我们两人都受到了邀请。但后来因会议临时改期,因故未能赴约相晤,甚憾。

当下的人对于南社耆宿胡石予的名字可能颇为陌生,但他众多学生的名字肯定不会一概不知,如叶圣陶、顾颉刚、吴湖帆、范烟桥、蒋吟秋、郑逸梅等,都受惠过他的教泽。胡石予不求仕进,热哀教育,曾任教于苏州草桥中学,在吴中执教鞭数十年,门生弟子不计其数,上述几位都是他的草桥弟子。

胡石予学识渊博,能诗擅文,其诗清淡闲适,神似陆放翁,被尊为南社诗翁。柳亚子讶其诗才敏捷,以“八叉七步”称誉之。金松岑评其诗为:“诗骨清而不染时习。”青浦诗人沈瘦东《瓶粟斋诗话》云:“岷山诗人,首推胡石予。石予笃至行,有老母年九十余,犹依依作孺子慕。其诗朴而不华,时出新意。”我书柜中有南社老辈胡朴安选编的《南社丛选》,收录胡石予诗作达51首之多,甚为推崇。

除诗文外,胡石予亦工丹青,尤擅画梅,喜作大幅、好绘墨梅。不落范本旧窠,师法自然,虬枝纵横,气韵高雅,或借物寄怀,或移景言志。他多次赠予南社挚友柳亚子梅花图,且图上都有题画诗,如“家在莲溪浅水滨,百年老屋老梅春。一枝摄得癯仙影,赠予分湖旧隐人。”其平生画梅五十载,名满江左。我藏有他所画墨梅图立轴一幅,画上题了赵瓯北的梅花诗句“众芳皆后真香祖,同调无多只水仙”,并钤有“蓬阌乡人”一印,他是昆山莲阌乡人。

暑天易烦躁,而欣赏先贤的丹青翰墨,恰如帖清凉剂,让人顿觉“心远地自偏”,城喧与燥热扫而空,不亦乐乎!

(编辑/刘星辰)

猜你喜欢

柳亚子名山翰墨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题《张苍水集》
西安碑林
视野中的名山
学书有感
趣味谜语·每行打一中医用语
川贵寻茶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
翰墨闲趣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