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最好的我,爱过最坏的我
2016-05-14林宛央
林宛央
1
认识一个“95后”的妹子,是一个《欢乐颂》里曲筱绡一样的人精。在大学的寝室中,她是一贴行走的黏合剂。有她在,同寝室的人关系就僵不到哪里去。她看得懂眉眼高低,猜得透别人隐藏起来的小情绪。
有时候我笑她说:“你这么小,不该体会这种人情冷暖,放胆去爱,放胆去错,这才不枉少年风流啊。”
她突然就不再嘻嘻哈哈了,很忧伤地说:“姐,你有过被人排挤的感觉吗?”然后我才知道,她在高中三年里,是怎样被迫“特立独行”着。一开始,她总是说话很直接,动不动就发脾气,虽然她认为自己是“娃娃脸”,哭了之后就是晴天,可是同宿舍的人不买账。哪怕她后来笑得满脸讨好去道歉,同宿舍的姑娘们也始终心存芥蒂。和宿舍人关系也逐渐冷淡,她后来在班级中也变得高冷起来。她把别人最怀念的高中期,称为炼狱。逃离炼狱之后,浴火重生,她就成了现在的小妖精。
她说:“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我很自私,这么多年来,我积攒的坏脾气都留给了他们。唯有家,才是我肆无忌惮的喷火试验场,因为我知道,它是安全的,不管我怎么试错,都有转圜的余地。”
是的,对于很多人而言,亲近的人才是安全的,哪怕千错万错,在家里,你获得原谅的成本永远最小。对家人发脾气,然后得到谅解,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修复。
我们都是弱者,自私地把最坏的一面丢给家人,让他们承受无奈。
2
闺蜜甜甜在同事和朋友眼里是一个脾气相当好的人。有时候,身边发生一些很恼火的事情,大家都义愤填膺,唯独她看不出一点愠色。有一次,老板让她和另一个同事共同负责一个案子,后来案子出了点小意外,她的同事迁怒于她,在办公室里对她大发雷霆,她也淡然自若。其他同事说她真能忍,她说不是忍,而是心里压根就没怎么生气。
她常说:“我对不熟悉的人向来不计较,因为对他们没期望,也相对没那么在乎。不期望他们理解我,所以要求也很少。我在家里脾气就相对很急,被爸妈骂的时候会反驳,因为我更在乎他们的意见。我妈老说我对他们没耐心,可我知道,我对陌生人看似有耐心,其实压根就不用心。”
因为用了心,所以才会伤心。会较真、会争论,因为比起外人,我们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对家人的要求也更高。
“最坏的脾气,全留给了家里人。”闺蜜甜甜说。
3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作女;从某种境遇来说,我又算是一个相当知心识趣的人。在家中作天作地,作如妖孽。在外面感天动地,立志成为一朵大写的白莲。
最狠的话,最伤人的事,都甩给了我的家人。一件事情,自己做得欠妥,别人说我几句,我点头如捣蒜,不迭声地说:“是,是,是,下回注意。”可家人说了我两句,我立马掉眼泪、发脾气、撒泼打滚,装无辜。
有一阵子,因为工作上的业务,同事说了我几句,我认真地听完,觉得对的记在了心里,不对的也不计较。后来我把这事说给某人听,他听完,说了句:“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应该……”本来笑嘻嘻的我,突然就生气了。
“别人不理解我就算了,你为什么也不体谅我。”
“我不需要你去分析什么对错,我只希望你义无反顾地站在我这边。”
这是我当时说的话。很作,我知道。
可有时候啊,我就是想知道他会不会在我生气的时候,宠溺地顺着我。我想知道在两个人的江湖里,他会让我几招,又能为我退出多少空间。
我承认作,作的背后,隐藏起来的小心试探,我也认。胡闹是一种依赖。有时候,我们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不过是因为,你把他看作心底最信赖的人。
唯有最亲的人能看到完整的自己,哪怕很糟糕。我庆幸,你看过最好的我,爱过最坏的我。
周国平先生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我们要警惕本能,培养教养。”
我愿意并正在努力变成一个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