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餐具吃掉
2016-05-14余之敏
余之敏
在印度的一家餐馆,几个年轻人正在聚餐,他们吃完饭后,竟然开始吃餐具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你无需讶异,因为这是印度巴其斯公司举办的活动,旨在推广一种可以食用的餐具。而说起这一发明,巴其斯公司其实早在6年前就已经着手进行了。
2010年的一天,纳拉亚那到饭馆吃饭,餐桌上摆放的一叠叠一次性餐具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想到不久前看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餐具使用国,每年会消耗掉1200亿份一次性餐具”的新闻报道,当时他还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现在他信了,并且震惊了。化学专业出身的他深知这些塑料制品自然降解会非常耗时间,一个塑料瓶在自然情况下完全分解需要450年左右,如果回收再利用,中途加工就会污染环境。想到此,他忧心忡忡,于是下定决心要研制一种可持续使用的餐具。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从国家农业公司辞职,创办了巴其斯公司。可是,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可持续使用的餐具呢?他陷入了沉思,碰巧妻子端上桌一碗高粱面,他顿时灵感大发:“对,就以易成活且价格低廉的高粱作为原料!”
当他把想法告知研制人员时,大家无不疑虑,用高粱制作餐具,能不加添加剂吗?它能耐多少温度?能保存多长时间?……问题被一一摆了出来。见大家有畏难情绪,纳拉亚那激动地说:“还没尝试,就畏首畏尾,能行吗?要知道,自信才能创造奇迹!”听了他的话后,大伙儿不好意思地相互看了看,纷纷表示赞同。
在研制过程中,纳拉亚那建议大家多调配一些口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肉桂味、大蒜味、胡椒味等都是大家喜欢的,而且不难配制,但要保持怎样的韧度,才能处理好过冷、过热的食物,还有保质期等问题,这些才是最难攻克的。”研发人员担心地说着。
“没关系,大胆尝试。”纳拉亚那鼓励道。
有了纳拉亚那的一再鼓励,研发人员鼓足干劲,终于在吸取了179次失败的教训后,于2014年用高粱成功研制 出首批可以食用的肉桂味的餐具——勺子。这种勺子经过特殊处理,遇水或遇到过冷、过热的食物,它都不会溶解,至少可以保证在半小时之内不会变形,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在密封、0℃状态下可以保存3年时间。价格上,0.1美金,即0.6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1个勺子,物美价廉。目前,巴其斯公司已经卖出1500万个这样的勺子。
很显然,它可以食用,即便扔在野外,也只需四五天,就可以自然分解,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而且你若舍不得浪费,只要稍微处理一下,它就可以变成美味的宠物饲料。
在此基础上,研制人员又以小米、米饭和面粉等作为材料,制成了汤匙、刀叉、筷子、盘子、碟子,除了米麦香原味,还有姜母肉桂、姜蒜、孜然、芹菜、黑胡椒、薄荷、胡萝卜、甜菜等口味。
现在你只需花费1美元,即6元左右人民币,就可以购买到25套这样的餐具,但与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价格相比,还是略高了些。虽然如此,纳拉亚那依然认为自己的产品具有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潜力。而事实上,通过互联网推广,知道并购买他公司产品的用户也由印度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