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3曹媞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应用

曹媞

摘 要: 社会学是一门应社会发展而诞生的学科,它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社会现实。本文探讨的是在社会学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还探讨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社会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原则等。

关键词: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 社会学教学 应用

一、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原来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征,结合每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把教学任务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相结合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从讨论这些问题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根据内容提出问题—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升华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动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知识得到运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这种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学生单方面接受教师讲解,单纯存储知识,而是将存储与运用相结合。这种方法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已经验证了其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尝试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学课堂教学中。其基本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问题。让整个课堂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和思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巧妙地将教学目的与问题的提出相结合,在学生回答与思考问题的同时既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完成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会用社会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二、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

1.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当前在部分高校课堂中,相当多的学生在课堂多数时间里因为手机成瘾的原因不时拿出手机刷各种朋友圈、微信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为主,那么会很难把学生从这种沉迷的状态中拉回到课堂学习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放到课堂的学习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是首先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学生配合。当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投入问题的解决环节中,比如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问题、辩论等。这些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对手机内容的沉迷的状态拉回到课堂中,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

2.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对内容的讲解为主,学生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受到一定局限。问题驱动式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这样既使得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使得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比如,在社会分层这一章节中关于社会分层的标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对马科斯·韦伯的科层制到社会分层的三大维度(教育、收入和权力)等内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让学生讨论社会分层对现实社会有何指导意义,学生从贫富分化问题延伸到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自由竞争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社会保障是保护社会弱者的利益,社会分层或者说以收入为标准的社会分层可以作为社会保障的标准,这也是普遍的做法。

三、问题设计的原则

1.紧密结合现实的原则

我们了解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但是对一门课程来说,问题的设计不是随意的,更不是课堂随便提几个问题就是问题驱动式教学了。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特点,针对社会学课程的特点,在以问题为驱动的社会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首先是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最基本的原则。社会学是应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大量社会问题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社会学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现象,达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为目的的一门学科。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整个社会旧有的社会规范和权威形象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权威和榜样,而新的社会规则和榜样还没有形成,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处于“失范”状态。因此在社会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站在社会学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本项目拟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提出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

以问题为驱动的社会学教学改革中,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应考虑多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少采用具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在社会互动这一章节中关于社会交换的几大命题的学习中,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仅使用“社会交换论的几个命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这样也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但是如果我们把问题改成“请大家思考用社会交换论能够解释社会中的哪些现象与行为?大家思考后积极主动发言”。那么我相信多数同学会愿意主动关注“社会交换的几个基本命题”,也会让学生投入这几个命题的行为选择相关的分析中,这种分析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

3.突出重点内容

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还应该突出重点内容。在一个章节的内容中,总有些内容是重点或者难点部分,它们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解决不好的话,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章节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应结合相应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设计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做更多思考和理解,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实施案例

本学期以来在社会学课堂的教学中,正式实施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现在以“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这一章中“婚姻与家庭”的这部分内容为例。因为授课对象是大学生,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可能是每个学生不久要面对的问题,结合这种情况,在教学中,一般把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部分。

“婚姻与家庭”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家庭的规模与结构”、“家庭的功能”、“择偶与婚姻准备”、“婚姻的维系与破裂”、“婆媳关系”、“现代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家庭的变迁”等。本节的内容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本章节设计的问题主要有:1.根据个人的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择偶禁忌有哪些?2.我们为什么要结婚?与传统的婚姻相比,现代婚姻发生了哪些变化?3.现代离婚率不断攀升,离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未来的家庭的走向如何?4.谈谈你所了解的婆媳关系,未来你打算如何去处理这一关系?本章节的内容抛去理论知识的讲解外,大致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完成教学。在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中,应该说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反驳其他同学的观点。比如在“择偶的禁忌”这一问题中,刚开始同学们讨论了“我国法律禁止的婚姻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也就是一定范围内亲属之间的择偶是被禁止的。同学们讨论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表兄妹之间的恋爱是被世人认可,但是对于有着同样血缘关系的堂兄妹之间的婚姻则不被世人接受。经过探讨,学生更愿意接受婚姻中的乱伦禁忌更多的是基于文化和家族稳定等因素,当然生物遗传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择偶中禁忌的存在。对于“离婚所带来的影响,未来的家庭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探讨,同学们发表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不婚人群不断增加,社会对同性恋群体越来越包容和理解。因此,同学们认为未来的家庭会因为家庭的功能在弱化,很多以往由家庭承担的功能转而由社会承担,那么未来家庭的模式将会向多元化发展,甚至是同性恋家庭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必将是一个趋势。在婆媳关系问题的探讨中,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婚姻中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他们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婚后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哪怕是将来需要父母帮忙带孩子,也是选择住得比较近一些,而不是住在一起。有的学生认为,现代父母多数比较开明,他们也未必愿意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其中一个学生表示,她父母已经明确表示将来不愿意和他们住在一起。这也体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之间思想观念的差异性。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这一章节的学习任务和目的在这样的探讨中完成了。同学们的感受是:在这样的模式中,他们愿意去思考、参与,积极回答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甚至改变了以往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换一个角度分析这些问题。比如在婆媳关系的问题中,他们以前认为婆媳关系就是相互没那么爱对方,婆媳之间因为爱同一个男人的问题,但现在,他们知道这一问题可能比他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可以从代沟、社会发展等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关系。多数学生表示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家庭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理解。而且,在课堂上,他们感觉不那么乏味,上课时间变得很快,更多时间投入课堂学习中。

五、存在问题

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法在社会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程度比以前大大提高。但是所有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实施以来,就个人感受而言,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教学进度的把握难度比以前增大。以前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基本都能够按计划完成。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有时候学生的参与特别积极,时间就变得难以控制,原本计划一节课完成的内容,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完成,这样整个教学计划就需要重新修改,甚至改变其他内容的学习方式,需要把原本讲解的内容,变成学生自学的内容,或者是对有些内容一带而过。第二,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由于有时候采用讨论式学习,讨论的内容有时候会有些脱离了理论学习,开始的探讨还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随着讨论的热烈,变成了问题的辩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计划的内容。

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处在尝试阶段,有很大收获,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在将来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思考如何回避负面问题,应用这一方法更好地促进社会学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