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6-05-13高明洪晓静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高职高专微课

高明++洪晓静

摘 要: 从2012年起,国内教育界举办了大、中、小各层次的微课比赛,“微”风有愈吹愈烈之势。“微课”作为现代社会新型教育形势下的产物,必将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高职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应用微课这一新式工具?本文通过微课概念的引入、微课特点的分析及与传统教学的比较,阐述和分析微课在目前高职教育中的合理应用,走出对微课理解的误区。

关键词: 微课 高职高专 传统教学

1.微课的起源

“微课”的雏形出现在2004年,当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①为了帮助远方的表妹解决数学问题,制作了一系列学习短视频,并将这些不超过10分钟的分段视频放到了You Tube网站上,给每位有需求的学习者送去了全球共享的免费高效家庭教师。短小精炼的视频很快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网站(http://www.khanacademy.org/),后来他又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涉及很多学科。视频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汉语等10多种语言。为此,该机构曾获得2009年微软教育奖和5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慈善基金;2010年获得谷歌教育项目200万美元的资助。

两年以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对微课展开了研究,急先锋有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的黎加厚教授。黎教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学界的著名学者。他教过小学生,也带过研究生,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丰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黎教授认为微课的时间要短,力求10分钟以内;微课的内容要精,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拥有鲜明的个性:短小精悍,设计精良,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

首先,微课时长短,往往只有几分钟。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的信息量多而杂,干扰人们学习的因素随时随地出现。微课往往是教学类的视频。对多数人而言,长时间观看专业性较强的视频会心生厌倦,容易疲劳。有关研究表明,人们注意力集中的高效时间约在10分钟左右,所以5、6分钟的学习视频更加适合大众。

第二,微课内容具有单一性和指向性。精心选题,题目不空乏,着眼细节,就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一个操作要点等说明。微课有很明确的目标。

第三,微课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第四,微课的展示平台决定了它具有使用频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目前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cn,为官方网站。

第五,微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少数人的辛苦付出为绝大多数求学者提供了更多免费学习的机会。

微课的特点还有很多,它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只要学习者愿意,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

3.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

一是空间差异:传统教学往往是在课堂、在实训基地完成;微课则不受限制,随地可以进行,学生有空间选择权。二是时间差异:传统教学有明确的上课时间,一堂课一般为45分钟,时间比较长;微课时间极短,随时可以观看,学生有时间选择权。三是显性人数差异:传统教学一般是学生济济一堂,课堂气氛浓厚。若是纪律松懈,则学习者可能会受到不良学风的影响,导致群体学习质量的下降;微课的学习基本可以单独进行,隐形人数可以很多,但互相并不干扰,还可以在线参与讨论。四是传统教学进度要兼顾大部分同学,难免会出现有人吃不饱,有人又难以消化的两难境界;微课可以有效防止这一弊端。五是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针对性更强。

当然,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也有松散型的联系: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传统教学的延展和有力补充。明天要上的课程可以提前通过微课先了解疑点难点,那么上课时会有所侧重。如果还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但又有些模糊不清,那么可以重播相关微课温故知新。微课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同时,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巩固强化已学知识,让学生畅游于知识海洋。学生易于接受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视频,无形之中,思学、乐学、会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4.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从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职生通过两年的强化训练,动手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强于高职生;本科院校学生通过四年学习,专业理论基础更深厚,知识更加系统化。高职院校的学生介于二者之间,现实情况是“手动不及中职生,脑动不及本科生”。通过多年教学发现:高职生比较喜欢上操作课。我们可以在操作课上放一段微课视频,这段视频涉及与操作相关的某个重要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强于单纯讲十个知识点。

高职教育者一方面应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制作精良的实际操作类的微课,结合在实训室边讲边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把相关理论知识做成“微课”的形式,让高职生在坐得住的几分钟内愉快学习一些相关理论。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高职教学中?

首先,一线教师需要认真制作微课,保证微课的数量、质量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连续性。在表现手法上风趣幽默轻松一点更好。高职学生想学习但又坐不住,没有耐心,在学习中一遇到问题就没辙,微课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便捷通道。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要点,只要内容合适,教师就应尽心尽力以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焊接元件这一实操课,贴片元件的焊接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动作要领,我们对焊接过程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同时配以解说,讲解焊接要点,再放上一段令人愉快的背景音乐,做成几分钟的微课。学生乐意反复观看这段视频,结合老师在现场的实际操作和指导,仔细揣摩,边看边练,很快就能掌握焊接技能。整个过程虽然老师辛苦一点,但学生很乐于接受,边看边做边讨论边总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如:电路基础是电子类学生大一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一门功课。传统教学的效果是“吃力不讨好”——老师费劲,学生糊涂。但它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影响比较大。我们把重要的定理定律通过例题的讲解彻底消化。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以后,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通过多次观看,参加在线讨论,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并学以致用。学生扫除了一个又一个学习障碍以后,自然会增强继续前行的勇气,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微课是自助餐,更是一道营养快餐。就像番茄、黄瓜,可口营养,唾手可得。微课以独特的方式为人们开辟了更多、更便捷的学习途径和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满足了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需求。

5.对微课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有人认为,微课就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压缩版。

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说明白一个问题。45分钟课堂的信息量要远远超出微课的信息量。怎么说也不可能把45分钟的信息量做成“压缩饼干”。

误区之二:经常上课播放微课代替正常教学,过于夸大微课的作用。

微课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更不能在传统课堂上经常以播放微课视频替代老师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微课只是一个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误区之三:给微课绑定过多的条件。

比如:有竞赛中要求微课视频师生互动的场面,要有老师的身影,要有……诸如此类的“要有”看似生动,其实有些刻板。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求大同,存小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误区之四:为了微课而微课。

一道题、一个知识要点、一个操作要领等,微课的选材是很用心的,设计、构思也有讲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

6.展望

目前,网上很多微课都是为比赛而制作,缺乏系统性,我感觉有点“高大上”。我希望微课能够“平民化”,让它逐渐成为普通的、高效的、大家都乐于接受的教辅手段。从小处着手,以点连片,从而提高系统性学习的效率。

正如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所描述的,微课其实就是一道道“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②,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求知神经,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提高我们的各项技能。

注释:

①萨尔曼·可汗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学士学位、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的MBA学位,曾从事金融业.

②据百度百科:微课程词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报》第39期课改研究周刊特别报道《景宏“微时代”》.

[2]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2-253.

[3]吴蝉.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旬刊,2013(29):17-18.

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数字电子技术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实践》,项目编号:ZYB146。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高职高专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