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地理导学案教学研究

2016-05-13李子涛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

李子涛

摘 要: 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是文科综合中最难掌握的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作者也探究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导学案教学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导学案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策略,为同行教学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导学案教学 模式建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这也使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创新成为可能。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与方向,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需要地理教师仔细研究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并细化课标,在导学案中将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并且呈现在导学案中,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指导

“导学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实现的。因此,在“导学案”使用前,教师需提出如下使用要求。

首先,当拿到“导学案”后,要结合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都要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再做提高题,遇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好标记,利用课下时间和同学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其次,课堂学习时也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笔记,方便后面的复习使用。当学完一章节内容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段时间,要把导学案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最终养成学习和使用导学案的好习惯。

三、增强情境导入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

从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看,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整合教材的编排意义和背景,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年龄阶层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从个人理解来说,他们对动漫、微电影、PC游戏、通俗小说更感兴趣。对这类东西,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合理使用,这些东西也能成为地理教学的有用材料。比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非常频繁,因此,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克赛、奥特曼等人物,这些动漫人物都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本土民族的危机意识较强,此时,可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地理问题融入视频之中,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和地理区域的特征,使得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强弱产生较大影响。当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便会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方面知识,并且有可能会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笔者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设计如下问题:

首先,请大家结合图标谈一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什么差异?

其次,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看,四川和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呢?

再者,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一谈四川为什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呢?

最后,通过以上问题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设置以上问题,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讲解、归纳总结学案,实现疑难释疑环节

新课改强调学习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导学案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等得到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了解自己,知晓哪些知识是掌握了的,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应该如何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导学案模式的有效建立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学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可能,这样,也使得导学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杨雪,仇素芳.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发挥思维导图优势[J].新课程(中学),2014(08).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

[3]刘振泉,姚智君.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J].地理教育,2012(Z1).

[4]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5]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3).

[6]杨俊花,王香东.中学地理教学规律浅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
家乡山河亦教材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人文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