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建设研究

2016-05-13谢晓兰谷晓峰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课程群程序设计

谢晓兰++谷晓峰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分析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并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建设内容做了详细阐述与探究,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及课程群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程序设计 课程群 建设内容

引言

目前,为了调动学生在程序设计类专业课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其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学成果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1]。因此,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提出与建设对目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改良作用。

课程群[2]是指在同一学科专业下若干课程的集合。此集合要求课程之间内容紧密,联系性强,承前启后,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内在联系性和相互促进的专业课程体系。程序设计类课程群是指与程序设计相关的课程紧密耦合构成的一系列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针对程序设计相关的一系列课程进行紧密的组合编排与重新架构,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此课程群的建设使程序设计相关课程一体化,突出整体优势。

1.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体系过于松散。

在目前各大高校中,教学内容往往注重单一课程本身的内在联系,却忽视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3]。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完成了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在学习之后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仍处于混沌状态。

1.2教学内容重复,连贯性差。

虽然现在的专业课程也有考虑将其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建设,对于教材的选定、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联系,但是多数情况下仍处于静态联系的状态,也就是说还停留在单一化的一维联系中,没有形成一个多节点的网络群沟通。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内容中容易重复教学,也使得教学内容前后脱节连贯性差,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架构和对课程之间知识的相关性而言容易产生断点与理解盲区。

1.3实践教学简单独立。

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来讲,目前很多高校还停留在以书本语法讲解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上。教材中匹配给出的语言语法概念的例子往往过于简单,对实际程序设计过程删繁就简,因此产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学生大多能够理解掌握,但是当真正需要上机实践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1.4不利于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就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厌学、逃课、挂科的现象存在于很大一部分学生当中。因为没有一个连贯的、紧密的、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课程之间的巧妙结合之处。

1.5不利于师资和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

由于课程建设缺乏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师资力量就会出现重复利用的情况。对于高校的教学设备,除去一些不可调因素,也使得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再加上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身素质具有一定的差距性,一个不多元的课程体系必然造成师资和设备资源的浪费。

2.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改革思路

以上分析了在现有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课程体系的重新架构与改良势在必行。

(1)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所要教授的每门课程进行最清晰准确的定位,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目标。

(2)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新规划,建立课程群体系,在对每一门专业课知识点的联系性、逻辑性、连贯性及相互之间是否存在促进性进行研究之后,重新进行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的拟定,形成初步的课程群教学体系。

(3)以此课程群为教学依托,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编程思想和创新能力及编程技巧和思维模式。

(4)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多沟通,真正实现多通路、多脉络、多节点的多维教学课程群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3.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建设内容

常用的程序设计教学语言有很多,针对本科教育,不同阶段的语言教学应有层次的划分,比如一般情况下多数高校都会选择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语言在大一或者大二第一学期进行教授,再加入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起到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是目前多数高校都会选择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程群建设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做出精准定位,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程序设计课程群应当“程序设计”为核心,重组实践与理论的知识链,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3.1课程群课程科目有机整合。

根据专业需要和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设置需要根据课程群的紧密性、连贯性、逻辑性等特点前后有序地进行编排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知识链脱节,导致学生形成知识断点与盲区。

例如从面向三实型人才培养方向入手,首先,通过C语言或汇编语言的学习夯实基础;其次,通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或Windows程序设计进行素质培养;再次,通过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学、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能力;再通过Java程序设计、网络编程等拓展应用层面;最后,通过Web技术、PHP应用开发、Net应用程序开发、智能手机客户端等软件项目开发的学习进一步向三实型人才培养方向迈进[4]。

3.2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实践体系的完善。

虽然目前多数高校都很清楚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核心的真实意义便在于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无法真正做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课程群的建立则增加了实验的比例,同时也避免了实验安排的随意性。

第一,通过理论实验相互穿插的形式提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交互融合度,相较于目前很多高校先集中讲解理论后集中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语法等知识的理解。

第二,增加上机实验的教学课时。目前,相比对语法的理论授课,上机实验所占的比例还是较少的。虽然语法知识作为上机实验的理论基础,但是计算机培养的是将来面向企业的应用型人才,有时理论教学上的避重就轻通过实验中的设身处地往往更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第三,以课程群建设为依托,学生的期末设计或者期末考核等经过课程群内任课教师的讨论做到多课程之间存在衔接与知识联系,则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更多地查阅课外知识,更能动性地、自主性地、创新性地完成设计。

第四,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码农”的基本修养,包括编码能力、代码维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内容设计、资料收集、主题选择的锻炼及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3.3构建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实用体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最终是要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并输送应用型人才,所以课程群的建立必须与当下企业与社会需求相匹配,邀请校外企业工程师等企业大牛到校内讲授目前社会上最前沿最急需的技术,通过内外结合的形式,将外部新型力量引入课程群中。

结语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旨在培养高水平程序设计能力与编码能力的专业,除了要有好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强大的师资力量外,更需要有一个实用的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在分析了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后,给出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同时通过对课程群课程科目有机整合,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实践体系的加强,构建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实用体系的方法等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建设的探究,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何昭青,彭立,傅红普.基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62-65.

[2]安德智,王秋云.数据库原理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8):41-4.

[3]许德鹏.提升程序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Ⅲ[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53-54.

[4]蔡自兴,等.智能科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3(9):43-44.

猜你喜欢

课程群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面向高精尖信息化产业背景下的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OBE理念下基于Greenfoot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