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语境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6-05-13张梅霞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

张梅霞

摘 要: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步伐和日益频繁的多元文化交流,开始不断凸显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语境障碍。在外语学习中,如果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了解,那么就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不能真正实现交际的目标。所以,在跨文化语境下,必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提高跨文化意识,真正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英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词汇和语法的传授,对于怎样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表达中国文化中一些特有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导致许多学生语言知识过硬,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却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交际过程中,遇到比较生疏的需要表达,更显得无从下手,如:“What do you have for your breakfast?”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知怎样表达。由此可见,在英语交际中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文化语境,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非常重要。

一、语境的文化功能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文化依靠语言传播。同时,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应用范围。在语言交流过程中,语言包含的文化色彩,使得一些语言因文化差异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通过不同文化语境的构建,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受各个方面因素的限制,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仅仅是传授语法和词汇,没有关注如何用英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表达,或者对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特有的事物进行传达,导致许多学生语言知识过硬,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却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许多教师都提到了语境,但是主要是指语言语境,因此,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虽然以高分通过考试,却不能够在文化交际中利用所学外语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内涵,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心理取向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使用。某一民族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如一些传统和习惯),在其他民族文化中却没有,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每种文化中都存在。由于这些特殊的文化现象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交流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在跨种族、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会不自觉地在交际的另一方,强加给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模式,由此形成一定的文化干扰。这样不但会使理解出现误差,还会对正常的交际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文化干扰会导致推断失误,致使对方获得错误的文化信息,如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差异,错误的问候语、称呼语、对某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等。如果要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就必须将文化干扰排除,规避出现文化错误。所以,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培养其口语交际过程中的文化意识。

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对目标语文化单一认同,忽略了对本族语文化的导入。

为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进行开设,主要是以欧美文化为主的文化类课程,如圣经故事、英语社会与文化等,促进学生对目标语国家的整体概况大致掌握。二是在传统英语语言课堂上,根据课程需要导入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讲解英语语言基本知识时,英语教师同时解释其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因素,讲述与文章具体词汇、话语、语篇或细节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在听说课堂中,还要重点讲解哪些因素导致的某些跨文化交际障碍。这种“显性的文化导入”,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目标语文化,构建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许多教师都认为,这一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关键,但是过于关注目标语文化,虽然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却忽略对本族语文化的导入。对目标语文化的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目标语文化的概念结构,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目标语文化,然而,这样做容易忽略对本族语文化的导入。这种培养方式,在跨文化交际初期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在跨文化语境中,我们可以像外国人一样与其交流,更好地顺从于目标语文化。但笔者认为,这只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第一步,在跨文化交际的初期,深入了解目标语文化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目标语文化的单一认同,并不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2.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相互性和多元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由于对跨文化交际的相互性缺乏认识,导致对目标语文化的单一认同感。要真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让学生对目标语文化深入了解,并且善于将本族文化与目标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要将本族语文化通过跨文化交际,让对方能够理解,真正实现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如果学习外语只关注对目标语文化的单一认同,忽略对本族语文化的导入,就会出现交际怪圈。如学习英语过程中我们总是想像英美人那样与其顺利交流,英语就是我们的目标语。同理,对于英美人而言,目标语就是汉语文化。如果英美人与中国人交流也用中国人的方式,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交际错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真正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由于对目标跨文化的认同过于强调,而对跨文化交际的相互性不重视,就会使本民族语文化身份丧失。因此要正确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在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真实的交际语境中,我们不能够只关注单一向的绝对的适应,既不能够将本族语文化作为主导,又不能够以目标语文化为主导,要将两种文化有机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动态地寻找最合适的方式,不断调整交际模式,从而达到交际目的。还有,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英语,并将英语作为单一的目的语,但其礼仪习俗完全不同于英美国家。因为蕴含着多种不同的文化,这种单一的认同目标语文化,无法在跨文化语境交际中发挥作用。

三、跨文化语境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突破对目标语文化的思维,提高学生面对真实语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建立相同于目标语文化的知识体系,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目前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着重导入目标语文化这一块。然而,在对目标语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首先,导入目标语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仅是一种间接的接触和了解,主要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比接触英美文化主要以影视、杂志、网络为媒介,缺少直接真实的接触,这种培养模式的后果是对于英语文化,学生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这种思维定势会在潜移默化中控制学习者的交流方式。他们没有看到理论语境与真实语境的差别,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后果容易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在选取文化材料时,尽量选取相同语境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文化材料,提高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另外,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式,容易用英美文化的交流方式对待所有讲英语人士,容易因为文化偏差出现误解。

2.巩固对本族语文化的认知,增强对交际语境的识别。

跨文化交际,本族语文化是基础。只有深入、全面地了解本族语文化,才不会淹没在目的语文化中。一个个体可供辨认的文化身份才能够获得有效建立。事实上,如果交际双方不是两个独立的文化主体,根本谈不上跨文化交际。只有交际者深入了解本族语文化,才可能在客观的基础上对两种文化的价值观、社会准则等进行比较,才能够建立平等的交际关系,实现互信、互谅、互容,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礼仪准则等方面的差异出现文化误解。跨文化交际是相互的,是平等交流。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西方文化,还肩负着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职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将一些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量加大,并适当增加一些文化差异内容。为了更好地弥补英语课堂上缺失的母语文化,英语学习者应对传达汉语文化的翻译内容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包括宏观和微观两种语境。交际双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是宏观语境,而交际双方的交际场所和谈论的话题,则是微观语境。在多元文化时代,跨文化交际的语境对复杂多变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所以,交际者应将交际语境的识别能力增强,并不断调整自身,适应新的语境,以保证顺利实施英语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目前,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英语。在对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时,必须对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性充分考虑,不单单要对英美文化进行介绍,还要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知识。尽量在比较学习中做出正确的文化判断,使学生熟悉多种交际模式,摆脱思维定势的障碍,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这样学生才能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顺利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崔爱婷,何林.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2]李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王晓燕.跨文化交际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4]杨东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