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需扬长避短

2016-05-13徐杭红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徐杭红

摘 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注定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被看做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之一。它改变了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止化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本质存在理解和实施的偏差。

一、目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已经开展了合作学习,但是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合作操之过急。教师一提出问题,立即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

2.合作次数过多。课堂上合作次数过多,反而会削弱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实现。

3.合作时间不充裕。合作学习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4.问题不具备合作性。

5.合作技能弱。小组合作后,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学习上的强者你一句我一句,各自抢着说,而弱势者却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是“适逢良机做小动作”。这样的合作可谓浮光掠影,反而降低学习效率。

二、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和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我认为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合作对象

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实现目标。教师应根据他们不同的气质和智能上的差异合理安排合作伙伴,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一般应是智能互补型,或同伴配对或小组合作。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1)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又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参与小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3.把握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1)发现规律性知识时,开展合作。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老师善于应用。”教师应细致推敲研究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剖析知识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

分数化成小数,书上只介绍用分子除以分母的一般方法。对于分母是20、25、50、125的特殊分数,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化法。出示1/125=(小数),让学生讨论:“你能想出简便的化法吗?”学生带着悬念纷纷找伙伴进行合作探究。当老师听到学生“真难想啊”的话语时,轻声提醒:“能否将分母变成是1000的分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路茅塞顿开,在思索讨论的基础上很快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合作。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实验,理解掌握新知。

为了帮助学生悟出除法中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先让他们动手操作:“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要求每4根分别摆成一个正方形,各能摆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再列式计算:9÷4=2……1;10÷4=2……2;11÷4=2……23。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小组讨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与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关系?从中你猜想出什么结论?”学生有了思维空间,经过交流启发就能回答出: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1、2、3;除数大,余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由于学生有了操作感知经验,牢固地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教师进一步引导各小组开展猜想活动,内化概念。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 );如果余数是10,除数应在什么数与什么数之间?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问题都迎刃而解。

(3)选择解答策略时,开展合作。

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细心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合作探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得出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猜你喜欢

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