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地铁景观绿化建设导则研究

2016-05-13刘凯敏句晨

锋绘 2016年1期
关键词:导则站点绿化

刘凯敏 句晨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地铁正处在快速建设期,地铁站点景观已经成为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武汉地铁二号线、四号线站点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提出当前武汉地铁站点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导则,为地铁站点景观提升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地铁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站点;景观设计;设计导则

1.前言

1.1.导则制定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增加,使得城市的交通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总量呈急剧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及交通工具的运能不足导致了交通阻塞等一系列问题。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中快捷、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可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及城市污染问题。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导则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导则研究目的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市,地铁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地铁景观绿化未和城市的周边整体环境整体考虑,导致地铁景观绿化效果不理想,没有满足相应的城市功能。

导则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武汉地铁地上部分景观绿化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针对地铁站点景观设计提出设计建议,并制定出相应的可供遵循或者参考的标准和范例,更有效地指导地铁景观环境设计的实施。

1.2.2.导则研究意义

地铁景观环境不仅仅是交通设施的附属绿地,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地铁与城市连接的纽带。如何让地铁景观更好地融入城市空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地铁景观绿化导则的研究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通过导则的制定,不仅希望能解决武汉地铁绿化存在的现实问题,还希望能为今后地铁绿化的相关设计研究提供指导及参考。

2.案例研究

2.1.国外城市地铁绿化的优秀案例研究

日本札幌市地铁绿化特点:

1)广场运用了景观设计手法配置大量的集中绿化与铺装,结构规整、韵律感强。(图2.1.1.)

2)各个交通空间增设了导向性标识,形成鲜明标志性的站外广场。

3)规划设计中充分从功能属性入手以及人的需求着手,不仅满足了广场基本交通功能,还能使人们在城市多种生活形式的需求得到满足。

2.2.国内城市地铁绿化的优秀案例研究

上海地铁绿化特点:

1)上海地铁为“一站一景”模式,形式多样,与城市结合相对紧密。(图2.2.1.)

2)装修材料、照明、标识系统设计全面,安全规范、无障碍设施设计全面,细节处理妥当。

3)绿化没有固定模式,注重空间设计细节,考虑完善,善于营造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有益于出入口空间的引导性与安全性。在满足“人性化”设计细节的同时,体现“海派”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导性与安全性。在满足“人性化”设计细节的同时,体现“海派”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2.3.总结

根据国内外的地铁案例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将绿化结合地铁空间进行整体化设计;

2)采用集中式绿化模式,提高绿化率;

3)站点景观环境融入地域文化;

4)配套设施完善,体现人性化。

3.武汉地铁景观定位

根据武汉地铁的实际特点提出以下定位,即:口袋公园式地铁景观绿化模式。

3.1.口袋公园

1.定义: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1]。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

2.特点: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3.2.口袋公园式地铁景观绿化模式

由于地铁绿化存在着绿地面积小、分布分散等特点,符合口袋公园的性质,因此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口袋公园式的地铁绿化模式旨在将地铁外部的环境景观化、公园化,使其能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发挥重要作用。

4.武汉地铁绿化现状调研

4.1.调查范围对象

本次调研以武汉地铁2号线与4号线的中具有代表性的站点作为调研对象。具体调研站点如图4.1.所示。

4.2.现状问题

1)出站口周边用地基本采用硬质铺装为主要手段,缺乏绿化面积,绿地率不够。

2)原有道路由于地铁施工开挖后未恢复沿线行道树种植,绿视率不够。

3)站点配套设施风亭、停车棚等设施周边缺乏绿化种植,绿化景观不足。

4) 站点现有植物配置相对单一,缺乏体现各具特色的景观标识。

5) 部分站点绿化维护有待提升,部分站点绿化建设尚未完成。

5.武汉地铁绿化设计总则

5.1.地铁景观绿化建设基本原则

5.1.1.三同步原则。新建、改建、扩建地铁,绿化应与地铁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以确保落实地铁绿化指标和功能效益。

5.1.2.整体协调原则。地铁配套设施建设应统筹植物种植,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

5.1.3.以人为本原则。地铁绿化环境应处处体现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满足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空间环境,营造舒适、高效、功能性强的地铁绿化空间。

5.1.4.生态先行原则。不同类型的地铁绿化应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和生态要求,最大限度提高地铁环境中的绿地率、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考虑运用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营造功能完善、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地铁绿化。

5.1.5.地方特色原则。注重以本地植物为主,巧以利用本地自然地理条件,融合运用本地独特文化元素,以体现地方特色。

5.1.6.因地制宜原则。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符合植物之间共生共荣的生态习性要求。土壤和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长期正常生长需求。不适宜种植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6.武汉地铁绿化设计策略

6.1.衔接站点间绿化。

站点间沿市政道路需有行道树进行连接,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界面的完整性。

5) 部分站点绿化维护有待提升,部分站点绿化建设尚未完成。

5.武汉地铁绿化设计总则

5.1.地铁景观绿化建设基本原则

5.1.1.三同步原则。新建、改建、扩建地铁,绿化应与地铁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以确保落实地铁绿化指标和功能效益。

5.1.2.整体协调原则。地铁配套设施建设应统筹植物种植,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

5.1.3.以人为本原则。地铁绿化环境应处处体现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满足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空间环境,营造舒适、高效、功能性强的地铁绿化空间。

5.1.4.生态先行原则。不同类型的地铁绿化应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和生态要求,最大限度提高地铁环境中的绿地率、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考虑运用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营造功能完善、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地铁绿化。

5.1.5.地方特色原则。注重以本地植物为主,巧以利用本地自然地理条件,融合运用本地独特文化元素,以体现地方特色。

5.1.6.因地制宜原则。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符合植物之间共生共荣的生态习性要求。土壤和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长期正常生长需求。不适宜种植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6.武汉地铁绿化设计策略

6.1.衔接站点间绿化。

站点间沿市政道路需有行道树进行连接,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界面的完整性。

5.1.3.以人为本原则。地铁绿化环境应处处体现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满足行人安全通行要求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空间环境,营造舒适、高效、功能性强的地铁绿化空间。

5.1.4.生态先行原则。不同类型的地铁绿化应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和生态要求,最大限度提高地铁环境中的绿地率、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考虑运用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营造功能完善、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地铁绿化空间。

5.1.5.地方特色原则。注重以本地植物为主,巧以利用本地自然地理条件,融合运用本地独特文化元素,以体现地方特色。

5.1.6.因地制宜原则。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符合植物之间共生共荣的生态习性要求。土壤和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长期正常生长需求。不适宜种植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6.武汉地铁绿化设计策略

6.1.衔接站点间绿化

站点间沿市政道路需有行道树进行连接,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界面的完整性。

6.2.地铁出入口广场

地铁出入口广场设计要考虑与周边重要城市开放空间的联系,设计合理的过渡空间,合理组织不同游线,减少出入口人流对其他人群活动的影响,在满足人流集散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林下空间以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2011年版中建筑屋面植被覆土厚度的要求(见表6.2.),地铁出入口背部2.5m范围内不能种植乔木。地铁出入口广场绿化设计示意图如图6.2.-1所示,地铁出入口背部乔木种植范围示意图如图6.2.-2所示,地铁建筑顶板种植屋面基本构造示意图如图6.2.-3所示。

6.3.地铁配套设施周边绿化

6.3.1.风井周边绿化

根据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

1) 侧面开设风口的风亭,风亭口部5m范围内不应有阻 挡通风气流的障碍物[3]。侧面开设风口的风亭平、立面种植形式示意图如图6.3.1.1)-1和6.3.1.1)-2所示。

2) 顶面开设风口的风亭,风亭四周应有宽度不小于3m宽的绿篱。顶面开设风口的风亭平、立面种植形式示意图如图6.3.1.2)-1和6.3.1.2)-2所示。

6.3.2.出入口建筑绿化。

出入口建筑周边的绿化带净宽应≥0.8m以确保植物有足够的生长

空间。

6.3.3.变电箱周边绿化。

变电箱周边绿地宽度应保证1.5m以上,以保证其隔离作用,配电箱造型与立面处理应做二次设计以满足城市景观要求,无法满足的应在 周围设置装饰格栅进行遮挡。变电箱格栅装饰周边绿化示意图如图6.3.3所示。

植形式示意图如图6.3.1.1)-1和6.3.1.1)-2所示。

2) 顶面开设风口的风亭, 风亭四周应有宽度不小于3m宽的绿篱。顶面开设风口的风亭平、立面种植形式示意图如图6.3.1.2)-1和6.3.1.2)-2所示。

6.3.2.出入口建筑绿化

出入口建筑周边的绿化带净宽应≥0.8m以确保植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6.3.3.变电箱周边绿化

变电箱周边绿地宽度应保证1.5m以上,以保证其隔离作用,配电。

箱造型与立面处理应做二次设计以满足城市景观要求,无法满足的应在周围设置装饰格栅进行遮挡。变电箱格栅装饰周边绿化示意图如图6.3.3所示。

6.3.4.无障碍电梯周边绿化

在满足其可识别性的条件下,通过上层植被弱化其突兀的体量感,同时结合中层和地被搭配丰富种植形式,提高绿视率。

无障碍电梯周边绿化示意图如图6.3.4所示。

6.3.5.非机动车停车棚周边绿化

地铁站点要考虑自行车停车棚的合理布局与管理,停车棚周边应留

出不少于1.5m的过道空间,停车棚可做垂直绿化的景观化处理以增加绿视率,非机动车停车棚周边绿化示意图如图6.3.5所示。

6.3.6.机动车停车场绿化

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针对停车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绿化方式对停车场进行绿化,停车位铺装应采用植草砖以增加绿地率。

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针对停车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绿化方式对停车场进行绿化,停车位铺装应采用植草砖以增加绿地率。

6.4. 地铁绿地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6.4.1.绿地率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站点范围内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在交通流量大的公共空间节点,绿化面积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6.4.2.绿视率

绿视率指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时,则人感觉最为舒适。绿视率的计算方法为:

绿视率(%)=相片的绿色部分面积(㎡)/相片的总面积(㎡)×100%

6.5.植物绿化与维护

6.5.1.完善站点立体绿化,特别是轻轨站点。对绿视率不足或桥墩效果较差的区域,通过立体绿化的形式完善绿化层次,补充绿色景观不足。

6.5.2.打造花卉景观节点。站点绿化要通过体现特色开花乔灌木,丰富开花地被植物,体现各站点特色开花景观,形成地铁标志性的开花景观效果。

6.5.3.建成站点现有绿化维护提升。加强对已建区域绿化的清理和养护工作,全面提升站点绿化养护状况,按照园林绿化一级标准保证已建地铁站点绿化效果。

6.6.小品设施

6.6.1.公共设施与导视系统

区域内的座凳、垃圾桶、花坛等公共设施与导视系统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应结合区域站点的特点进行设计。

6.6.2.小品雕塑

雕塑设计应能反应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城市精神等人文风貌,展现区域的人文特色,同时应注意雕塑与绿化的协调,满足人们动态、静态、多距离、多角度的欣赏。

7.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地铁站点的景观环境不再是作为单纯换乘的节点被利用,而是日益成为功能复杂的城市公共空间,他的公众角色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武汉地铁的景观设计现状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导则,希望这些成果能引发更多的对武汉城市地铁景观设计的重视,并为地铁站点景观提升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地铁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 国外园林 ,2007(4):47—53

[2] 11ZJ203,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种植屋面[S],2011

[3] 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2013

[4]田梦,城市道路绿化模式与绿视率的关系探讨--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导则站点绿化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怕被人认出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