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2016-05-13舒君

湖北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学校

●舒君



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舒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实力荆门、文化荆门、生态荆门、幸福荆门”的方针指引下,荆门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文化引领教育发展,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的思路,整体推动全市区域性校园文化建设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坚持“四轮驱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统筹

高点定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纳入地方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视察市区学校,专题研究全市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率团赴北京、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荆门实际,确立了“建精品、出特色”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高标规划。荆门市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年度教育重点责任目标任务,突出整体发展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紧紧围绕校园文化主题和品牌,合理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切实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高质建设。着力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行规范化管理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建设。2015年,仅市直教育系统就投入资金800万元,专项用于校园文化建设。

高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建,核心在于用。荆门市充分开发利用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引导功能、教育功能、浸润功能、调节功能、发展功能,切实提高师生综合素养,提升地域教育综合办学水平。

坚持“四性统一”,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突出教育性原则。将“育人为本”作为首要目的,一切从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出发,实现文化育人的核心目标。荆门市海慧中学积极践行“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理念,将“培育合育文化,涵养阳光人格”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引领师生健康成长。沙洋实验小学秉承“以责任追求教师职业梦想,以责任引领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建设“责任文化”。

突出科学性原则。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统筹,合理安排,提高文化建设的普适性。钟祥市石牌中学构建显性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升了学生道德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掇刀区掇刀石小学着眼于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推行养正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生文雅品正,教师身正为范,学校正气长存。

突出艺术性原则。用艺术的眼光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让师生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京山县孙桥小学积极搭建生态德育“百草园”,以体育、书法、美术、音乐、经典诵读为抓手,积极推行少年宫特色课程,大胆将唢呐这一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引入校园、搬进第二课堂,让文化浸润校园,艺术感染师生。

突出整体性原则。坚持区域一盘棋,确保校园文化在风格格调、思想内涵等方面的一致性。沙洋县教育局在全县施行精细化管理,引导学校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作用,以制度约束人、引导人、激励人,以制度规范办学,促进优质,提升服务水平。京山县在全县开展以“爱鸟、观鸟”为主题的生态道德文化教育,倡导学生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在学生心灵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

坚持“四位一体”,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环境文化凸显和谐。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谐交融。校服、校徽、校训、校歌、校刊校报等标识文化,体现审美、表达气质、凝聚思想、启迪智慧;楼宇文化、教室文化、道路文化、雕塑文化、橱窗文化、展室文化以及网络文化,体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科学与人文气息相溶。

精神文化凸显向上。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着力抓规矩建立、榜样示范、活动体验引导校风;抓师德建设、专业培训、校本教研、评价激励引导教风;抓习惯养成、常规管理、家校互动、活动渗透、多元评价引导学风;抓环境营造、班干部培养、主题活动、制度建设、社会实践等引导班风。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凝聚成奋发向上、勤学求真的校园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凸显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注重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着力打造科学、合理、有序的制度文化体系。掇刀区名泉小学创造性制定了师生“雅行行为标准”“雅行阳光体育运动规程”“雅行修身三字经”,以制度的力量、活泼的方式,让“雅行”根植师生内心,成为一种自觉。京山县坪坝中学立足学校实际,健全留守儿童助学制度,爱心情暖留守学生,荣获“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行为文化凸显文明。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以“文明”为核心,渗透于师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一系列教育活动中,重点培养举止高雅、谈吐文明、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的优秀学生。荆门市龙泉中学围绕安学、亲师、乐友、信道的校训,分层次开展“勤、孝、礼、志”主题文化活动,成立岚光文学社、学生科学院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坚持“四化同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

坚持民族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先进养分,使校园文化充分体现“民族风”。沙洋县烟垢中学、师专附小着力开展国学特色教育,让国学文化融入学校肌体,浸润师生心田;市石化中学、东宝栗溪实验学校、京山宋河一中把“礼”或“孝”等民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培养学生从小懂礼仪、爱父母的传统美德,让校园文化建设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坚持主流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抵御各种消极、颓废、灰色文化对学生的侵袭,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荆门市一中从时代价值、传统文化、学校实际中敏锐发掘正能量,着力建设“品正”文化,用正气统领全局,以“正直、正派、正义”为基本内容,以“传递正能量”为升华,逐步形成了包括文化理念、文化实景、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践行、文化传播的完整品正文化体系。

坚持特色化。以“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特色品牌”创建为思路,通过政策驱动、专家支持、学术引领、项目扶助等形式,在特色打造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彰显校园文化魅力。京山县京山小学的“和美”文化、钟祥二中的“儒雅文化”、市实验小学的尚真文化、楚天学校的“灵雅”文化等独树一帜、颇具影响。钟祥市旧口小学积极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项目学校,逐步形成了“热情、参与、合作、拼搏”的足球特色文化,引领、激励、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坚持“四方联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联动。部分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品牌特色,利用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京山县绀弩中学发掘乡贤文化资源,从张文秋、聂绀弩的革命生涯中提炼出“忠诚奉献、坚韧方正”的精神内核,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东宝区象山小学从“象山先生”陆九渊的经典语录中提炼出“尊德、道学”的文化主题,以“象山”文化为根基,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漳河中心小学的“水文化”教育,引导师生爱水、惜水、亲水、乐水,着力培养师生上善若水的人格和宽容为怀的品德。

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联动。切实加强家校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通过家长会、开放周活动等形式,及时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动态传递给家长,让家长、社会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努力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育人合力。

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联动。关注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切实加强网上信息的监管,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建立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荆门日报传媒集团等多家单位举办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展现全市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和文化素养,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

(作者单位:荆门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