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2016-05-13吕晶
吕晶
摘要:自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在学习中更加提倡培养素质、全面发展、快乐学习。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的现状,也无法完全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环境下,教育游戏就越来越受到学生、教师和教育专家们的关注。本文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特点做了分析,并对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做了探索。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60-01
1.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1.1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依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具备以下特点:
1.1.1需要感性材料支持。学习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各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一条普遍规律,但是,由于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比其他学科学习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的直观形象性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学习特别明显的特点。
1.1.2需要教师悉心指导。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讲更主要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在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以及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小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出现思维过程不流畅甚至中断现象,这在客观上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引导,以保证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得以顺利进行。
1.1.3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在客观上决定学生学习数学比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更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循序渐进,一方面是数学学科特点对学习过程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也是人类认识发展顺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必然反映。
1.1.4需要结合数学活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采用多种途径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 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其中数学活动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1.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课时多、投入精力大、负担重,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扭曲,其主导方向是应试,得高分,忽视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被解题技能训练所代替,使得数学变成了死套公式、枯燥熟练的学科,人为地制造出许多数学困难生。在学生眼中,所谓"有效"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
2.教育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条件
教育游戏要想较好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具备一定硬件环境、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课堂结构的变化、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政策的支持,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教育游戏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促进教学和学习。
2.1硬件环境。教育游戏软件本质上是计算机软件,需要在计算机上才能运行,有些在线教育游戏还需要在网络教室环境中使用,要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必须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才行。因此,将教育游戏引入课堂教学的第一考虑因素,就是学校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随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了一定数量的微机室和网络教室,这对教育游戏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教育游戏的使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熟悉对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这就对学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教育游戏融入教学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开设,拓宽了多媒体引入教学的途径。
2.3课堂结构的变化。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和实施,传统的课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开始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的扩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教师开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4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督,这就要求教师的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得心应手的对教育游戏进行操作,使其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作用。
2.5政策支持。国内教育改革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很多教师也在尝试着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游戏引入教学还需要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这样教师才能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教室,将教育游戏的作用发挥出来。
具备了以上条件,教育游戏才有可能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教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教育游戏的作用
学生在使用教育游戏进行学习时,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提高。
3.1情感交流。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单纯的认知学习,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要倡导有意义的学习,即不仅是增长知识的学习,还是投入了情感的学习。
教育游戏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抽象化,或是表达反映人们的理想、向往憧憬的情境。故事中描述的对象往往是有生命的,是个人的影子,或是拟人化的。人性的发展,使故事中的人物与游戏者之间发生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历险、成败,所有经历的一切都转化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历险、成败。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故事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情感交流的作用。此外,利用游戏中的悬念、不可预见性等也将引发游戏者的焦虑、期待等心理,产生情感的投入与交流。
3.2美育。人对美有本能需要的可能性,马斯洛发现,"从最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他还发现健康的孩子几乎普遍有着对美的需要,他认为"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教育游戏中包含了文字、声音、图像等诸多元素,它们被组织成某些有意味的形式。声音组织成了恰当的音乐,带来了听觉美感;图像带来视觉美感;文字、图像、声音之间的联动和结合,共同构成了具体情节,引发学习者的遐想、激发情感,造成心理上的共鸣,带来了超越直接感官刺激的美。运用这种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让学习者在身心愉快中受到启迪,形成技能,最终塑造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胡相艳,严一川.让学习充满乐趣——对教育游戏发展的分析及建议[J].中小学电教.2006(6)
[2]李小航.小学数学实用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吕森林.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
[4]游安军.数学游戏与数学教学观[J].湖南教育.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