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与应对措施
2016-05-13李显富
李显富
摘要:小学是我国所有教育的开端,小学学习的好坏将会决定未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基础好坏。因此,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教学效率的好坏是由教师对教学所做的教学设计所决定的。不仅如此,教学设计还是一门艺术、一门学科。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效率要如何提高,本文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效率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34-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在全国范围之内教育部门都积极的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整体教育教学环境的水平和教学效率。而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学习素质问题和个人情感习惯,因此常常出现两极分化的教学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情感,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缩小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大大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针对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思维逻辑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接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思维逻辑能力。而且小学三四年级正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方式的关键期,所以,教师更应该改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
1.2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复杂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重教轻学、教学形式单一等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我国传统观教育中共同的问题,教师把教学目标当做主体,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数学学科的知识本身就很抽象,就比如几个多面体组成的一个大的图形,让学生算多面体一共有几个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来就有限,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对抽象的知识没有详细的讲解的时候,会是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无法理解,最终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降低。
2.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减少两极分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为了减少班级当中的两极分化现象,首先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的每一位学生们的学习水平都能够得以平衡化。
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主要包括学生本身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和学生们本身的学习素质两方面。前者主要依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的各类教学计划对小学学生的吸引,达到让小学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进而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后者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理解层面,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素质开展不同的小学数学教育。
3.实施分层教学减少两极分化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两极分化现象已经逐渐出现,小学教师想要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就需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开展分层教学,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小学数学教育。对小学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着力于培养这类学生本身的数学思维;对水平一般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多的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而对小学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要进行充分的引导和鼓励,帮助这类学生掌握基础的小学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才能在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
4.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还能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素质的不同,将各个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当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小组学生素质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问题,让合作小组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来寻找答案。学生在其中要通过互相帮助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达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学习效果。小学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并且在合作小组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特长和优点,学生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也就被拉进了,两极分化现象也得到了解决。
5.总结
总之,小学教学是我国教育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他的学科都非常的重要。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及时地有效地处理,才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针对自己教学的学科,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的改善,才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慧. 学习方法不当型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案例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王会娟.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3]季玉娣.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D]. 苏州大学 2009
[4]郝慧颖. 小学数困生应用题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 2007
[5]金岐凤. 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