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培养

2016-05-13刘小琴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阅读技巧小学语文阅读

刘小琴

摘要:"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学段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读"才能使机械死板的文本和课堂活跃起来,才能把阅读材料的繁文缛节简单化和有效化,只有读出来才能使小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朗读和默读;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39-01

"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学段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读"才能使机械死板的文本和课堂活跃起来,才能把阅读材料的繁文缛节简单化和有效化,只有读出来才能使小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读"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和看法。

1.培养朗读能力的培养

1.1明确培养朗读能力的要求。2011年新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地读,就是要坚持用普通话读,声音要清晰、洪亮,要读准字音;流利地读,就是要对朗读的材料稍微熟悉,读的时候要语句通顺、连贯;有感情地读,就是声音要抑扬顿挫,做到声貌齐聚,感情自然流露于表。对朗读的要求,不但老师要了如指掌,还要让小学生心知肚明。只有如此,才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进而使朗读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1.2把握时机做好教师范读。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老师的有效的范读,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对朗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很快地增强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1.3强化对小学生朗读的指导

1.3.1小学生朗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除了新课标对小学生的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还要对他们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为前提,把解释字词、剖析课文、教师范读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指导朗读的关键还要指点小学生把他们自己从文中所体会到的东西,通过大声朗读正确地表述出来,使朗读起到加深理解文章内容的作用。

1.3.2小学生要自觉改正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当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某些错误时,老师不能只是说:"不对,我给你读一遍。"然后就给小学生念一遍。老师应该仔细查明出现错误的原因,接着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探索,让他们自觉改正错误。

1.3.3重视朗读训练的方式。要理解一篇文章,必需反复读,但一味地读,读了一遍又一遍,只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老师要创设一些读的形式,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要按照材料内容安排各种读书方式,如可以分角色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等,还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诗歌朗诵、演讲等形式,从而使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也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1.4设置良好朗读的语言环境。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怎样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大家都知道,单调的朗读只有让小学生变得口干舌燥,毫无兴趣。所以要设置一些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小学生乐于读、争着读。

1.5掌握朗读评价的策略。很多老师愿意对小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直接的评价,这样直接评价能使小学生直接感受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有助于改正和提高,但朗读教学中适当使用一些启发评价也是必要的。一般课文所要表述感情比较复杂,除了原始的喜怒哀乐外,还应由精神需要得以满足产生的愉悦感。在朗读教学中,应针对各种朗读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要求小学生读熟课文的,应当采取直接评价;要求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应当采取启发评价,也就是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或者是体态语来发人深思。这样既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又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既对朗读进行了评价,又对朗读进行了指导;既让小学生掌握了朗读策略,又活跃他们的思维。

2.怎么样做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预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一部分是取决于预习的性质和方法。预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理解活动的开始,而且是阅读教学的发端。

2.1以读为主,读出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课堂教学中,"读"占着很大的分量。在预习中也一样,以"读"为主,读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课文的兴趣。但要注意变换读的方式。在课堂的教学中,读的方式似乎很多。例如,默读、朗读、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等,这些朗读方式给课堂增添了许多生机。可到了预习中,"读"就显得黯淡无光多了,没有了课堂上的合作、交流,缺少了激情和活力。其实,在预习中,为了使教学更有效,学生更积极主动,应该可以增设"与父母同读"、"与亲人分角色合作读"等等的方法,为的就是在让学生在与家人的读中激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读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在读中悟出更多道理。

2.2以问为主,问出情感 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教学艺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巧妙的提问方式,能问出更为深刻的"情"。

例如,在教学《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预习问题:以小记者的身份访问家长,电脑网络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有条件者,可在家长的指引下进行实践性的操作电脑。设计这个问题的构思来源于文本中的插图。学生访问完家长这个问题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已经大致了解,再加上后期与家长的合作操作,虚拟的插图场景便出现在现实中,学生会在无形中保留这个景象,对这篇文章就会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起来轻松了,老师教起来也就有效了。在访问中,在合作操作中,学生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学习的重视,感受到学习不是一种无味无色的活动,而是一种进步,一种和谐的快乐。"情"便会在心底缓缓升华,问也就不再是过浅、过滥、过细,而是创设情境的一门艺术。

2.3以做为主,做出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而"做"就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动脑的智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做的机会很少,往往都以嘴功夫上阵,少了一些拳脚的点缀。笔者认为,做是脑力劳动中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智慧。所以,在预习中,笔者常常用"做"来指导学生熟悉文本。

猜你喜欢

阅读技巧小学语文阅读
新课改下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中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