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时间简史》的快感

2016-05-13毕飞宇

党员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飞毯简史毕加索

毕飞宇

喜爱读《时间简史》(注:此书是史蒂芬·霍金有关宇宙学的著作,讲述了时间、宇宙的起源等)的人是海量的,尤其是在西方。我和许多人讨论过这本书,有一句话我问得特别多:“你读得懂么?”得到的回答总是令人欣慰:“读不懂。”我很喜欢这个回答,直截了当。迄今为止,我还没有遇上能够读懂《时间简史》的人,可我并没有这样问:“读不懂你为什么还要读?”因为我知道,这样问很愚蠢。

读读不懂的书不愚蠢,回避读不懂的书才愚蠢。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许多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每一次,爱因斯坦都要不厌其烦地解释他的相对论。但是,情况并不妙,权威的说法是,在当时,可以理解相对论的人“全世界不超过五个”。

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也追不上光的速度。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火车的质量会伴随火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火车的质量是相对的,它不可能赶上光。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奇迹。但是,我立即就冷静下来了,我并没有创造奇迹。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画家毕加索也爱读爱因斯坦。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

明白了别的东西?实在是太棒了。

有时候,“懂”和“不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含糊;而另一些时候,“懂”和“不懂”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一个来自中国乡村的卖大葱的大妈、一个来自中国乡村的修自行车的大叔,完全可以因为意大利歌剧的美妙而神魂颠倒。

我就是那个来自中国乡村的,上午卖大葱、下午修自行车、晚上写小说的飞宇大叔。

是的,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了别的东西”。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自从我知道相对论是一列“追赶光的火车”之后,科学论文在我的眼里就不再是论文,它们是小说。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空间—时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因为翱翔,它的角“翘起来”了。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软绵绵的,四周都是云。这可比坐飞机有意思多了。

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可是,我的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叫“英纳格”。方圆几十里之内,那是唯一的。因为这块表,我崇拜我的母亲。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去找陈老师。”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我的母亲,我母亲的口吻客气而又平淡,其实是不容置疑的,这让一个做儿子的倍感幸福——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时间,没有人知道时间在哪里,我母亲知道,就在她的手腕上。

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好奇心一直在鼓动我,我一直渴望着能把那只手表打开来。我知道,“时间”就在里头。乡村孩子的想象奇特而又干瘪,时间像蛋黄么?像葵花籽么?像核桃仁么?我这样想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我不知道手表的本质在它的表面,我一厢情愿地认定了手表的本质在它的内核——用我的手指头打开“英纳格”,这成了我童年的噩梦。我努力了一回又一回。我的手指头悲壮了,动不动就鲜血淋漓。然而,我没有成功过哪怕一次。等我可以和我的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它被分成了许多“格”。

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那是上世纪的90年代。香港机场的某一个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但这块表的特殊完全不在它的大,而是它只有机芯,没有机壳。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完整地目睹“时间”在运行,我在刹那之间就想起了我童年的噩梦。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它们在动,有些动得快些,有些动得慢些。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这个时候我已经是一个30多岁的人了,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我无法形容我内心的喜悦,太感人了,我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

回到《时间简史》。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在我,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读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我想这样说,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

(摘自《视野》2016年第4期)

猜你喜欢

飞毯简史毕加索
《宋朝简史》等
《梦》和毕加索
书的简史
毕加索之夏拾遗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飞毯曼塔的秘密生活
未来已来——《未来简史》阅读有感
莫格坐上了小飞毯
从“飞毯”“驾云”到“旋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