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016-05-13翟少荣
翟少荣
摘 要:全社会都在呼唤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建设的今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生力军,法律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就成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增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效维护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08-02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到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社会呼吁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建设。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生力军,其法律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成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之一。
然而,在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马加爵杀人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到药家鑫故意杀人案、“我爸是李刚”事件等,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对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探究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大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里我们首先就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就是什么是法律素质。素质有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两种,法律素质错认为是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后天素质,既然是后天素质就有很大的培育和提升空间;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又如何理解呢?简言之,就是在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按照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教育主体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教育结果即大学生法律素养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所以,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要服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局;(2)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目标、侧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从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到注重法律素质的培养,再到法律信仰、法律精神的形成,最后与国际化接轨;(3)理论要联系实际,大学生在生活中要知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在不断进步。比如,对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对法律的认识更为深刻,尤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法律觉悟不断提高,法律信仰逐渐树立。然而,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相对缺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动力不足,主动性较差。而且文理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表现差别较大,除了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高校学生更为重视专业课,对于法律这类公共课缺乏兴趣;其次,目前我国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内容上更侧重从宏观、整体和法律精神的角度把握法律知识,而对法律部门、法规法条、法律实践涉及有限。
二、专业师资队伍不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基础课,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中以德育教师为主,大部分人主修思想道德修养,法律专业背景相对缺乏,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专业的法律知识讲解不够深入,法律要点把握不够精准,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理解法律知识不透彻,学生出现疑惑的法律问题时,无法得到有益的答复。
三、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课程设置单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比重大,法制教育相对少一些,在有限的篇幅中涵盖了大量知识点,每个内容点到即止,学生只能了解最基础的法律知识,加之基础课学时有限,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已很紧张,不可能增加课本以外的法律知识,所以当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需要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时候,这些法律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同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也不够紧密,我们给学生讲授法律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但在大多数高校,法律素质的培养更多依赖于法律基础知识的灌输,很少有法律方面的实践,在考核方式上多为书面考试,考过了学生不会再看,学过的东西后来忘得差不多,这也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在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的路径方面,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视,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针对目前学校法律素质教育形式化、投入不足的现象,以及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转变认识,重视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避免其流于形式,积极采取如下措施:
1.避免将法律素质教育边缘化,妥善安排法律素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间的关系;为开展丰富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创设条件;加大对法律素质教育的研究和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结合教育活动开展各项考核,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2.建设一支专业化更强的法律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法律素质教育工作是由高校法制教师直接实施的,法制教师的专业性在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法律素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当聘请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教师作为专职教师,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品质的师资队伍,还可以聘请一些司法实务工作者或者司法研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以保障师资队伍的高水平。同时,要对这些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完善定期考核制度。
3.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课堂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准备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参与模拟法庭,组织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丰富的课外法律素质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完善课程设置,如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多门法律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专业需要自由选择,解决基础课课时不足、法律讲不透的问题。
(内蒙古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NYSZZX201503)
参考文献:
[1]彭美,张莉.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欠缺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2]高芳.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探析[D].南昌大学,2010.
[3]魏芳,胡神松.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4]王洪叶.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内容探析[J].教育探索,2010,(12).
[5]王慧馨.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