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

2016-05-13朱英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预习必要性小学语文

朱英英

摘要: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以便进一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74-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 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先学后教"已经成为当代教学的主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预习,还要加强对学生语文预习的引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效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必要性

1.1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

1.2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会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使他们听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法

2.1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兴趣。要保持预习的恒久性,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课堂教学时充分考虑学习预案,充分把学习预案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有效衔接起来,保护孩子良好的初读乐趣。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学收获、展示自学成果,提供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的积极性就高,对平时不大爱预习的同学也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预习氛围。

2.2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 "金钥匙" ,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小学阶段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2.2.1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学习《最大的"书"》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称为是最大的书?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从最大的书中可以得到哪些知识?……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引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2.2根据课文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如果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此时就指导学生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3掌握课文里的字词。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好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根据查字典知道了"神机妙算"的意思,然后提出了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朗读探究,学生归纳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表现:知人心,识天文,晓地理。这样基于预习的学习,能够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回归主体。

2.2.4反复诵读课文。反复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想一想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第三遍结合课后思考题反复诵读,逐一解答。

2.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评价。

2.3.1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情况。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听写生字、新词,说词义,记录下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组与组的评比。比如:每节课上课前几分钟,可以抽出时间及时检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摸清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2进行组与组的互评。对学生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可分组比较看哪组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最能难倒对方,课上展开评比,对预习质量进行测评。可以采用加分制,比如哪个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可以加记一分,哪个组提出的问题能难倒对方可以加记二分等等。这样在课前,学生就积极地把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记下来了,并在上课时,每个小组记下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各组学生在互问、互答、互评中对预习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变枯燥乏味的检查为生动活泼的竞赛。

2.3.3实行多元评价。要把过去教师一人的评价方式变为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在自评中,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能看到自己的发展过程;在互评中既认识了自己,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情况,找到了差距,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预习兴趣;通过收集家长了解的预习信息,能综合评价学生的预习成绩,对当天预习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必做口头上的表扬,并及时反馈给家长,还可以每月评出预习标兵,在班内进行表扬,发给奖状作为精神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结束语: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卢春花.如何让语文预习更有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4(5)

[2]林华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 语文预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4(7)[3]张安珍.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精巧设计[J].时代教育, 2015(18)

猜你喜欢

预习必要性小学语文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