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5-13马莉
马莉
摘 要:自从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目前已经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开放生态旅游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提升舆论关注并且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了学界和实践领域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在对生态旅游概念以及内涵明确的基础上,从理念、设施、体制、人才保障等四个层面对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一、绪论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于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H·Ceballoslascurain提出,并于1986年在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在此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各自提出了各自的定义。由于各位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侧重也有所不同。其中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2015年提出了最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认为其是“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旅游,这种负责任的旅游活动不仅要保护环境、维持当地居民的福祉,还要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其中教育包括工作人员和游客。”根据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生态旅游指的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注重对于自然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主要是让旅游者在自然环境中享受旅游,因此需要在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寻求一种有机结合。这种特质使得生态旅游成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它不是一种建立在资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上的产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同时能够有效兼顾环保问题。
(二)开发生态旅游的意义
首先,经济层面上生态旅游能够一定程度上补贴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由于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原因,大部分环保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拨款,费用极其有限。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总体来说建设费用缺口达到60%,管理运维费用缺口也达到了26%,单位面积的环保投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资金的缺乏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维护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使得相关的环境监测、科研以及宣传等工作无法大规模开展。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则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收入途径,从经济层面上对于自然保护提供一定的补贴。
其次,生态旅游能为风景名胜区起到宣传作用。通过生态旅游开发,让游客拜访和体验风景名胜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也能够为风景名胜区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舆论关注,从自然环境的保护争取更多的舆论或者资源的支持。
二、生态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环境以及旅游者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划,主要是利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对空间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在国外,生态旅游规划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国家公园不同的功能分区,比如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Forster在1973年提出的同心圆分区模式以及学者Gunn于1988年提出的五圈层旅游分区模式。世界自然基金会1987年在对加勒比海地区的研究中也涉及到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项目。此后的近三十年间,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规划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层出不穷。
规划之后涉及到开发的问题。随着理论界对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的成熟,如何开发成了近年来该领域另一大重点研究的课题。学者Masberg&Morales、Ross&Wall以及Gossling对生态旅游开发中的成功要素、开发策略以及管理运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近几年来学界对生态旅游开发的制度性保护、开发模式以及案例研究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比如我国学者封雪韵在2013年的研究中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出生态旅游开发结构七大构成要素,并且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而学者蒋晶晶(2013)则从生态旅游开发的法律保护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三、黄山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3年,黄山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游客274.7万人,其中入境游客10.49万人,黄山旅游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0亿元。黄山旅游集团公司企业经营已拓展到十大板块,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50%,旅游经济差不多占黄山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有效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然而,黄山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游客人数的增多,也给黄山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带来的一定的压力,对于黄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当前,黄山地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以及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阻碍:
首先在理念层面上,目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宣贯还不是十分到位。对于生态旅游产业来说,体验原生态、天然的环境是旅客旅游主要需求,也是保护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会使得当地生态旅游产业不可持续。目前我国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经营只有30多年的经验,而环保意识的提升更是近20年才出现的,因此在相关环境保护的理念的提炼和宣传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现实的需求。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大量游客在旅游和体验的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较差,经常发生乱扔垃圾、吸烟等不文明行为,除了对当地的保护区环境造成影响之外,更为引起森林火灾等风险。未来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黄山风景名胜区方面需要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工作,防止旅客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
其次在基础设施层面上,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之前在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没有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容量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随着近几年旅客数量的飞速增长,原本老旧的基础设施已经逐渐无法承载如此高的旅客量,部分景点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另外一个方面是旅游定位的问题,目前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还处在单一的观光旅游层面上,对于体验式消费需求满足程度还远远不够。未来黄山风景名胜区需要进一步测评各个景点的环境承载力,同时注重对于风景名胜区内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在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同时,保持保护区内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可以在旅游旺季开发相关的生态旅游看点,起到旅客分流的作用,避免节假日高峰时期旅客过度集中的现象。
第三在管理机制层面上,还存在着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目前黄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体制下,虽然黄山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有了政府资源作为保障,但是在发动社会资源参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当地居民的利益协同,提升他们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参与度,并且扎根当地的民俗文化。虽然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客观上对于当地经济具有极强的拉动效应,可以使得当地居民从中受益,但是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收益还无法提升当地居民对于本地生态旅游产业意义的认识。
四、黄山生态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黄山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在理念层面上,需要在正确认识黄山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过去单一环境保护理念、改进理念的宣传策略。首先在理念认识层面,要改变过去保护和开发对立的思想观念。如前文所述,生态旅游的开发除了对当地经济方面的推动之外,本身就还具有补贴保护、建设资金以及宣传的作用,因此未来的重点是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提升资源开发和运作效率,降低在开发运作过程中能耗和环境破坏,提升资源开发的投入产出比。
其次在基础设施层面上,需要在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不同景区和景点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规划定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对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内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不同的景区进行功能定位划分。比如目前已经将整个风景名胜区划分成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等四部分,并由国务院批准通过。特级保护区拥有大量珍稀物种,是自然保护的核心区,是不应进入游人的区域,不允许搞任何的旅游开发和商业经营;一级保护区内可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二级保护区可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三级保护区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与风景环境相协调,可以进行生态旅游开发以及商业经营等活动。因此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基于以上的区域划分,在二级和三级保护区域内进行生态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等后勤保障设施的建设,并且允许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降低政府财政的负担,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第三在管理机制层面,在当前管委会主导的体制对于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整合、行政管理等方面是有诸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投入产出、经营效率、资源开发效益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管委会的监管职能,推动管委会与林业、国土、环境等部门的管理联动,同时弱化管委会经营职能,提升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听取当地社区居民的意见,在生态旅游规划、建设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确保当地社区居民共享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昊楠,秦卫华,周大庆,中国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活动现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1):24-29.
[2]李波,刘丹.黄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J].民营科技,2015(11):251-251.
[3]李杨.黄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张冰,贾竞波.黄山生态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