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05-12任廷浬
任廷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突出“投资拉动、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惠民利民”六大重点,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作为国定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突出“投资拉动、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惠民利民”六大重点,着力抓好“四资四业”,深入实施“三年大会战”,做到“赶”与“转”并举、“量”与“质”并举、“稳”与“进”并重,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良好开局。
突出项目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大提升。
坚持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领域,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以上。
在项目包装上求精。敢于无中生有、精心包装策划一批支撑全局、带动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全力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在推进建设上加速。把握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采取组团作战方式,启动G211黑獭至印江县城改扩建工程、沙沱大桥(复建)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通村公路水泥路531.1公里、乡道油路改造98.3公里,实现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0%,建制村通客运率达91%;完成甘溪水库、当坝水库、邓家溪水库建设,实施簸箕岩、廖家坝等水库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5处,解决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泉坝35KV输变电工程,实现农村用电可靠率达到99%。
在破解瓶颈上发力。坚持项目建设计划和要素保障规划同步研究、同步推进,全力抓好用地、投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争取年内实现融资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
突出产业培育,推动富民支撑大提升。
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产业集聚,推动层次提升,实现新投产企业15家以上,全县新增规模企业5家以上。
着力发展山地农业。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特色鲜明、高端发展”的理念,发挥沿河县农特产品“优质、生态、有机”优势,着力发展以富硒、千年古茶为重点的生态茶业,以沿河山羊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沙子空心李为重点的生态果蔬业,以铁皮石斛、白及、青钱柳等为重点的生态中药材产业,拓展建立一批大健康产业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家。
着力破题文化旅游。牢固树立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理念,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合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逐步形成以餐饮服务、民族服饰、旅游中介、农特产品等多元并举的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着力提升现代服务。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优化消费结构,激发消费活力,积极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延伸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商务物流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体系,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10个以上,以电子商务激发市场活力。
突出绿色引领,推动生态建设大提升。
突出“导”。开展“多彩贵州·保护乌江母亲河”系列活动,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
突出“建”。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巩营造林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绿色长廊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抢抓乌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执行机遇,加快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水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农业面源、工业点源、城镇截污和垃圾处理、河道整治。
突出“护”。结合全县生态文明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山水田园风光保护计划,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大力实施“保绿”“还绿”“增绿”“添彩”行动,着力建设多种色彩交相辉映的生态风景带。
突出“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启动农村垃圾清理设施工程,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突出“创”。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认真研究制定国家生态县创建计划,细化具体方案,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积极争取申报创建命名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促进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实现“多赢”。
突出城乡统筹,推动特色城镇大提升。
建宜居县城。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把现代元素、文化元素、生态元素融入城市风貌规划和设计,全力推进县城风貌打造工程,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精品。继续推进城市交通、绿化、水系、灯饰等工程建设,着力建设“最美江城”。
建特色集镇。突出山地特色,彰显水韵魅力,围绕绿色主题,按照“8+X”要求,项目化推进、实物化落实,加快官舟省级示范小城镇、洪渡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其他乡镇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小镇。
建美丽乡村。突出展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易地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小康寨整乡镇(街道)推进和农村集中建房工程,注重传承好民族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着力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彰显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突出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创新大提升。
全力深化改革。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索,稳妥推进,努力在农村产权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投融资、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最大限度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全力招商引资。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亿元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户以上,民营私营企业200户以上,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亿元,带动民间投资40亿元以上。
全力开放创新。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深化与周边区域交流合作,着力建设一批科研基地,引进科技成果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培养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突出惠民利民,推动幸福指数大提升。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紧紧围绕同步小康进程,因人因地精准施策,实施易地移民搬迁2112户9007人,实现年度脱贫人口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4.56个百分点,46个村出列贫困村。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山村幼儿园升级改造工程,启动第五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完成6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3所学前教育工程和官舟高级中学。
实施健康沿河工程。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发展。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一批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全民健康。
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切实推进大众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800人,让更多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
实施特色文化工程。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土家民族文化,加大传统村落、民间文艺等保护力度,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作,着力发展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为主的文化业态,让土家特色文化更加多彩。
实施文明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工作,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突出基本保障,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继续推进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启动城市中心敬老院建设,新建夹石镇敬老院、2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住房改造工程。突出住房保障,持续推动保障住房向乡镇、园区、学校延伸,建设公租房300套、棚户区改造215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60户,努力实现群众住有宜居目标。
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城乡环境天蓝、地绿、水清,让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幸福。
实施平安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平安沿河”建设,确保全县大局持续稳定。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