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斧刻刀凿的风采

2016-05-12周锐

解放军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人集团军官兵

周锐

近日,第十三集团军广泛开展“继承优良传统,争当红军传人”系列活动,光荣传统如斧刻刀凿般融入官兵血脉,幻化为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自觉行动。

“红色大讲堂”,让学军史成为流行时尚

“集团军历史上的十二月份发生了许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今天重点遴选4件分析解读……”在第十三集团军机关干部大会上,该集团军宣传处长毛武韬声情并茂地为官兵讲述“历史上的今天”。

该集团军从黄麻起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是电视连续剧《亮剑》的原型部队,是首次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的英雄部队,是“领导下连当兵”传统的发源地。88年拼搏奋战,一茬茬官兵用生命与热血绘制了一本厚重的“红色家谱”。

历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该集团军领导介绍说,当前,青年官兵价值多元化,对军队

历史学习得不深、理解得不透,加之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恶意攻击、抹黑丑化军队历史,军史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之一。对此,他们将学习军史作为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活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营院广播播军史、展板橱窗挂军史、课堂教育讲军史、官兵人人听军史”系列活动,从集团军常委开始,集团军所有优秀政治教员轮流上台给官兵讲集团军浴血奋战的光荣战史、代代相传的革命传统……同时,他们还邀请离退休老干部、军队院校军史专家为官兵解读革命传统,并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等活动,在局域网上开设“红色论坛”,让官兵在辩论中弄清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到底为了什么,集团军百折不挠、屡战屡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引导官兵在学习军史中坚定“继承光荣传统,争当红军传人”的思想根基。

为提高官兵学习军史的热情,他们紧贴青年官兵特点,将部队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转化到网络上,运用数字建模、三维影像拍摄等先进技术,对二维平面图形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将每件实物、每张图片都在网上复制呈现,同时录入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通过声音、文字、场景立体融合,虚拟再现军史。官兵在学习了解部队历史沿革和辉煌战绩的过程中,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了金戈铁马的鸣响。

“如今,网上军史馆每天点击量过千、留言过百,成为官兵学习部队历史传统的重要平台。”该集团军某旅政治部主任赵金龙告诉笔者,运用网络技术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更符合新时期青年官兵视、听、触等多美感需求,让集团军的战斗基因、光辉历程牢牢占据官兵的思想高地。

为使军史知识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他们在各级机关开展“以史为鉴”研究活动,各部门对口研究不同历史时期集团军部队在军事、政治、保障工作方面取得的成败得失和现实启示,其多篇研究成果被其他单位推广。

“红色大讲堂”使“军史迷”越来越多。活动中,该集团军各部队积极发挥驻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创新载体,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军史教育,千名官兵受聘为“红岩联线”红色旅游景点特约解说员。

重回根据地,激励官兵血性虎气

80多年前,红军在四川通江、万源、广元等地打土豪分田地,用生命和鲜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胜利,建立了蜚声世界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今年初,该集团军部队以冬季野营拉练为契机,以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教材,寻根溯源,再次踏入神奇大巴山。

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一处红色遗址,就是一面催征的战鼓……身处“红色课堂”,官兵无时无刻不接受着教育熏陶。拉练所到之处,大多山高坡陡,个别战士体力不支,斗志低沉。某团政委蒲毅一边冲在排头,一边组织革命苦乐观教育。“当年,外有敌人层层围攻,内有地主恶霸不断袭扰,而且常常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如此艰苦的条件红军都克服了,如今我们还有什么硬骨头啃不了!”因脚底磨出血泡想退缩的列兵黄道全毅然回到行军队伍里,咬牙坚持到了终点。

在这里,理想、信念、使命、忠诚,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一个个用生命诠释的真实故事。“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最初用棺木安葬烈士,随着战事吃紧,牺牲的红军战士越来越多,由棺木改为匣子,再后来就用老百姓捐出的楼板和竹席裹着安葬,最后连竹席都没有了,只能集体掩埋……” 在全国最大、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官兵们一边驻足瞻仰,一边聆听解说员的动情讲述。该集团军某团政委苗韶光感慨地说:“当年红军将士英勇杀敌,25048名烈士长眠于此,绝大部分同志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如果我们不坚定信仰、恪职尽责,就愧对先烈们付出的宝贵生命。”

每一面鲜红的荣誉旗,都不乏红军先烈洒下的热血;每一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某红军团“红五连”班长楚克良手里擎着“夜袭常胜军”的旗帜热泪盈眶。他知道,他手上的这面旗,是躺在这里的无数无名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随着低沉的《思念曲》响起,他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80多年前夜袭青龙观战斗。那一仗,该团的前身红九十三师二七四团担任反“六路”围攻的主攻任务,他们用大刀与敌人肉搏,用枪托与敌人厮杀,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沙场。

穿越时空,走进历史。在空山坝战役遗址、青杠梁阻击战战场遗址、血战剑门关、渡江战役遗址,一张张地图上简单的标记背后,都是一场场拼死的搏杀、激烈的鏖战。上世纪30年代,面对多路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凭借着对制胜机理、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的科学研判,创造了以柔克刚、以少胜多的多场经典战役。80年风云变幻,战争形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通过对红军当年那一场场胜利之战抽丝剥茧,红军先辈当年灵活机动的战法仍让官兵为之折服。

大巴山的红色传奇,激励着官兵围绕实战标准真打实练的热情。在红军当年历经生与死、血与火的征途上,官兵穿插各种战况,冒风雪、穿荆棘、踏冰水,徒步昼夜拉练200多公里,完成了数十个战斗课目,进一步锤炼了官兵的血性虎气。

“寻找身边的榜样”,树起红军传人的样子

在该集团军所属部队的座座营区内,“继承优良传统,争当红军传人”的标语随处可见,但红军传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官兵一度以为这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只有将“红军传人”的形象具体化,才能让官兵学有目标,做有参照。为此,该集团军在所属部队广泛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旨在发现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各类典型。

经过单位推荐、官兵评议、网上公示,电磁空间“听风者”一级军士长刘光强、“头号战狼”某旅参谋长黎登贵、“用生命飞行”的某旅“邱光华机组”、“阳廷安班”班长阿茸品楚等一大批官兵的身边典型脱颖而出。他们结合“强军故事会”“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等活动,将他们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和先进事迹精心挖掘后制作成课件、刻录成光碟、编印成“口袋书”下发部队。同时,他们抽选部分优秀代表在集团军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在部队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只要训不死,就往死里训!”参谋比武获个人综合第一名的某团参谋长裴航的演讲题目让官兵为之一振。“为了防止加班时打瞌睡,我们随时把风油精放在身上,擦不管用就吃,吃了不管用就滴在开水里熏,整个集训人人用掉几十瓶。事实证明,人是靠精神活着的,只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就一定能成为最终的王者。”听了他的故事,官兵眼中噙满了泪水。

“他们不仅没有丢掉老前辈的好传统,还让红军精神在现代军营有了新的诠释……”在该集团军某师举办的“十大岗位标兵”评选现场,聆听着新时期军人岗位建功的先进事迹,前来旁听的退休老红军禁不住激动得老泪纵横。老人们紧握着一个个“岗位标兵”的手,红色血脉在两代人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在青年官兵身上传承着。

评选出的身边典型树立了“红军传人”的样板,为官兵树起了追赶标准,指明了努力方向。“以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看了他们的事迹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井底之蛙。”某团指导员张弓激动地说道。与张弓一样,“亮剑团”八连中士蒋体贵会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感慨地告诉笔者:“这些典型中有的刚开始基础也很薄弱,正是敢于拼命、勇于挑战,才让他们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后我也要自我加压,也要争取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尖子人才。”■

猜你喜欢

传人集团军官兵
宝宝所患的细菌性肺炎“传人”吗
“非遣”传人的行业担当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环球简讯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