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尝试
2016-05-12瞿菁
瞿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行业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尝试
瞿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对待目前英语课程设置的态度,进而探索把行业英语融入大学英语学习的意愿。受试者为笔者所在院校的90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问卷包括30个有关对待目前英语课程的态度和学习行业英语意愿的相关问题。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归纳出学生学习态度的几个重要方面。方差分析展示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意愿上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的结果为合理地把行业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大学英语教学;行业英语;问卷调查
1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几十年,已经成为最熟悉的校园现象的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伴随着大学专业设置日趋丰富、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强、九十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愈发凸显,不少大学英语课程还集中于前些年一贯的强调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教学(E G P),已显示出很大的弊端。
首先,通用英语语篇偏重于英语基础词汇、语法、句型,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几乎毫无交集。不少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同时,教育国际化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巨大的挑战。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国际化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英语必不可少。再次,90后学生见识了各种时代应运而生的新事物,个性化需求更强。而一刀切地强调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E G P)教学,不够因材施教。
与通用英语相对的专门用途英语,逐步变成改革的大方向。专门用途英语,简称为E S P,包括行业英语(I S E)与学术英语(EA P)。行业英语,简称为I S E,与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就业的行业挂钩,包括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机械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等。学术英语(EA P),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读懂英文文献等。
在很多国内外高校,这种改革也是大趋势。亚洲高校比如新加坡、日本、等高校,很多把通用英语当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水平选择上学术英语,或是行业英语(张为民,2011)。国内诸多高校也纷纷推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尝试。2012年,蔡基刚等对上海的24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约7620名新生中,有80%的学生愿意将英语作为汲取专业知识的工具。蔡基刚(2012)提出把原来以考试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定位转到以国际化课程为导向的学术英语教学定位上;清华大学张为民等(2011)阐述了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过渡的改革框架,提出来多口径、个性化、分层次、分系列的教学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衔接公共英语和双语教学的桥梁(韩金龙2007;蔡基刚,廖雷朝2010)。
鉴于这种改革的大趋势,本研究旨在为笔者所在的学院把行业英语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上的尝试。笔者所在的院校专业设置是应用型的,比如电子、机械、财务、会计专业等,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并不涉及到学术英语。调研是在本院校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学生中展开,对收集到的数据展开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于目前英语课程的态度,以及学习行业英语的意愿。目的是为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建立专门用途英语融入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
2 问卷调查设计和分析
2.1 抽样
问卷调查抽取了笔者所在院校的文科、理工科、经济类班级各一个班,总计90位学生,作为对象。问卷是自编问卷,内容涉及对目前学习通用英语的态度、对专门用途英语的了解程度、学习意愿等,总共30个问题。采用了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L iker t五级量表的形式,统计出每位学生在每个问题项上的得分。通过分析归纳出几个关键因子。同时,分析出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差异需求。问卷调查见附录1。
2.2 数据分析
问卷采用S P SS统计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对问题做了反复的调整后,验证问卷的信度,最后一次问卷的信度如下(见表1)
表1
收回的90份问卷中,有82份有效问卷。对这82份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问卷整体信度达到了0.7以上。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可以采用。
2.2.1 因子分析
为了简化学生的态度、意愿上的问题,需用较少的因子个数来反映原始的30个问题的信息。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应该先进行K M O检验和B ar t let t球度检验。本表中K M O值为0.625,根据统计学家K aiser给出的,K M O取值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B ar t let 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认为适合因子分析(见表2)。因子分析共归纳出13个因子,这13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的68.8%(见表3)。
表2 KMO和Barlett检验
表3
对这13个因子,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问题项,以及问题项在因子上的负荷量如下(见表4)。该表就是可以清晰看出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问题和学习行业英语意愿最主要的几方面问题。
表4
2.2.2 方差分析
为了解不同专业、英语水平的学生是否有个性化需求,把13个因子作为因变量,分别以英语水平、专业为自变量,考察不同组别学生在每个因子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其一,以英语水平为分组,对未过任何级、过四级、过六级的组在每个因子上均值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见表5)。
表5
从检验看,因子1、2、4、5、8、12上S ig<0.05,说明各组在该因子上的方差有显著性差异,即是非齐性的,根据S P SS检验软件要求,适合用Tamhane’s T2检验法。因子3、6、7、9、10、11、13上S ig>0.05,说明各组在该因子上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即是齐性的,适合用L S D检验法。
其二,再对各个组别在每个因子上的方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见表6。鉴于篇幅原因,在此只列出有显著性差异的组别)。
表6
从以上方差结果分析来看,在因子2、9、10、11上,S ig<0.05,各组有显著性差异。
其三,因子2、9、10、11上,进一步用多重比较判别方法(P ost Hoc Tests),来判断这3组(未通过任何级、通过四级、通过六级组)之间,到底哪两组间有两两差异(见表7)。
表7
可以看出,因子2、9上,未通过任何级的组和通过四级(或六级)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因子10上,通过四级和通过六级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因子11上,未通过任何级的组和通过六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其四,专业分组上的方差分析
同上一样的原理,分别对文科、理工科、经济类三组在每个因子上的均值进行比较,看他们在各个因子上有无显著性差异(鉴于篇幅原因,和上文的检测原理是一样的,因此,不再列出表格,只列出检测的数据结果)。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得出结果是:在因子1、4、5、9上,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因子1上,经济类和文科、理工类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在因子4上,经济类和理工类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在因子5上,经济类和文科类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在因子9上,经济类和理工类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发现
3.1 从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意愿上可以看出
学习英语是出于纯粹的热爱和成就感。从因子1、2中看出,对这类学生,学院可以开设一些语言文学、文化鉴赏类的课程,保持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学习英语门工具,为达到现实目标。从因子4、6、10、12可以看出,这类学生学英语是为移民、出国深造、考好四六级、找份好工作、甚至就是为得奖学金。针对对这种需求,可以开设特定类别的,比如出国考试类英语、四六级英语、考研类英语等。
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从因子5、8、11看出,学生认为通用英语的课程更适合交际,也可以更加广泛地涉猎英文的电影、小说等信息。目前的通用英语能满足的这类需求。
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各有千秋。如因子3、5、7、9体现的,有些学生更侧重通用英语的交际性,有些更侧重专门用途英语对于学好本专业知识的作用。应该说,恰当融入是最合适的,而不应把两种英语对立起来。
3.2 从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分组来分析的个性化差异,可以看出
在因子2、9、10、11上,不同的英语水平学生的态度和意愿有显著性差异。在因子2(获取成就感)、因子9(学习行业英语要求基础好)上,未过任何级的学生,相比较于通过了四级、六级的学生,在英语上成就感明显偏低,并且认为行业英语属于基础好的学生才去修。如何让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的感受学习的成就感,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应该反思的。在因子10(找份好工作)上,通过四级和六级的学生,他们觉得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能找份什么样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因子11上(信息、娱乐)上,通过六级的学生明显比未过级的学生用英语掌握信息的能力更强。
在因子1、4、5、9上,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态度和意愿有显著性差异。在因子1(内在渴望)上,经济类学生因为运用英语来解决社会经济热点、就业的外向型上更强,比文科和理工类学生更强烈的渴望学好英语。因子4(移民、出国深造)上,经济类学生因为专业紧扣经济活动,相比理工类学生,更加热衷移民、出国深造,也是可以理解的。因子5(通用英语适合交际)上,通用英语更偏重人文、哲学、文化,这对文科学生而言,显得更有意义。因子9(学行业英语要英语基础好)上,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普遍认为行业英语比较艰涩难懂,他们担心英语基础会影响到行业英语学习,心理上的顾虑较多。
4 结语
以上结论可以看出,问卷调查的基本思路可以帮助了解本院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意愿,摸清不同英语水平、专业的学生个性化需求,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融合,做好前期的民意调查工作。基于篇幅限制,这里的学生问卷范围很有限,仅仅是一个小范围内的尝试。如果要在全院把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分层教学普及开来,可以在此思路的基础上扩大问卷调查的学生对象,问题设置更加丰富,才更有指导意义。
[1]D udley-E vans,T.&M.J ohn.1998.D evelo p ments in E nglish for S p eci fic P ur p ose[M].C ambridge:C U P.
[2]Hyland,k.&H.L yons.2002.EA P:I ssuesanddirections.[J].J ournalof E nglishfor A cademic P ur p ose,(1):1-12.
[3]Hutchinson,T.&A.Waters.1987.E ngl ish for S p eci fic P ur p ose[M].C ambridge:C ambridge University P ress.
[4]K r z ano w ski,M.1999.EA P dra w s on mi x ed methods as hol istic vie w s incor p orated[J].E nglish L anguage J ournal O p ening D oors A cross theWor ld,(3):7-20.
[5]K ong,S.&P.Hoare.2011.C ognitive content engagement content-based languageteaching[J].L anguageT eaching R esearch,15(3):307-324.
[6]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 S 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2):1-4.
[7]蔡基刚,廖雷朝.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话教学,2010,(5):1-6.
[8]张为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322-327.
责任编辑:周哲良
G642
A
1672-2094(2016)03-0121-03
2016-03-0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编号:z c x g201502)。
瞿 菁(1981-),女,河南信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政策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