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现代白话文的碰撞
——例谈小学唐诗故事习作指导
2016-05-1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白 洁
古诗与现代白话文的碰撞
——例谈小学唐诗故事习作指导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白洁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形象生动的图画。它先诞生在我们的脑海里,然后飞到我们的画纸上。这幅画是那样生动,它真实地再现了那遥远的古代,诗人亲历的动人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要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那么以唐诗改写成唐诗故事,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小学生读古诗的兴趣、让小学生走进诗歌意境、体会作品情感的途径。
古诗是一个语言宝库,它的特点是:事件高度概括,故事跳跃发展,用大胆的想象、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诗的第一句是“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是写诗人远望庐山香炉峰的景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团团白烟变幻成紫霞一般的云雾。第二句“遥望瀑布挂前川”,一个“遥”和一个“挂”字写出了诗人看瀑布的角度是平视,显然是作者已登上与瀑布几乎同样高度的山峰来观看瀑布。这样,两句诗只交待了诗人“山上望香炉峰,山下望瀑布”两幅图景,略去了登山路线和行踪等相关内容,使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跳跃性。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诗人又从山上来到山下,仰望瀑布的情景。诗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瀑布流速之快、落差之大。可以想见那是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情景。于是奇特的想象油然浮现于脑海——“疑是银河落九天”。那就是,这瀑布应该来自于天上的银河。这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了壮观的景象,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写唐诗故事,就是要把诗中高度概括的事情具体化。即对古诗记叙的事情作生动、具体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对事件中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习作训练正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习作的要求——“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古典文学与现代白话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鄂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22课《纪晓岚吟诗》是一篇文包诗,也是一篇指导学生了解唐诗故事特点的例文。故事《纪晓岚吟诗》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正是对诗歌《秋江独钓图》的具体描绘。
《秋江独钓图》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纪晓岚吟诗》第一、二自然段:
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秋风吹来,江面卷起一道道的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像巨龙在秋风中翻滚。归巢的水鸭,消失在暮色中。大地在古庙的钟声里,显得格外沉静。
文学家纪晓岚陪着乾隆皇帝在江边散步。只见江畔有一条小船,上面有个老渔翁,手持鱼竿,静静地垂钓。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鱼漂,一动也不动。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了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他高兴得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芦草中的水鸟都吓得拍翅起飞,扬起片片白色的芦花。
第一自然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江秋”的景色,第二自然段动静结合写出了渔翁独钓的情趣。故事还应有生动的情节,《纪晓岚吟诗》正是将诗歌以及对诗歌内容的具体描绘融入乾隆皇帝为难纪晓岚,纪晓岚巧妙应答的情节中,这样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还使得故事生动、富有趣味。
要指导学生写出这样生动、有意境的唐诗故事,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说出全诗主要内容
以指导学生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写成故事为例,我先出示了学习提示,让学生先进行独学。
学习提示:
1.查阅资料,了解故事的创作背景。
2.熟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句意思。
3.从题目入手,联系诗句,概括出事件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共学、交流。
进而进行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用“发问法”概括出事件的内容。先让学生就文题发问,而后进行梳理:(1)谁送谁?到什么地方?(2)在什么时候?怎样送的?心情怎样?再联系诗句找到答案,就可有条理地概括出事件的内容,即: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诗人王维怀着对老朋友元二的不舍,送他去阳关之外的安西。以此篇为例,重在让学生学习从题目发问,联系诗句概括事件内容的方法。
二、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并将情节补充完整
继续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先看诗的前两句,向我们描述了送别友人的时间和环境,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抓住环境特征进行想象。学生想象、并描述出了这一番情景:
早晨,蒙蒙的细雨,打湿了渭城街道的尘土,屋舍和柳树被细雨冲刷得格外干净,空气也异常的清新。
接着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诗人送别的方式:把酒话别。这一部分应是故事的重点,因此,思考要全面,不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就可补白的内容进行“发问”。
在全班交流时梳理问题:(1)什么时候开始把酒话别的?(2)话别中,诗人会说些什么?怎样说?老朋友又是如何回答的?(3)诗人与老朋友是怎样分手的?学生再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地想象这一情景。如:可能那话别的小屋里,灯已亮了一夜;话别中,既有对往日的美好回忆,也有对朋友远去他乡的担忧,所以应该是既有叙旧的浓情,也有相别的离愁;分手时,是表现男儿志在四方的远大情怀,还是表现儿女情长的缠绵,这由学生自己决定。通过发问,实际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将把酒话别这一情景写具体、如何透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也许这样的“发问式”指受到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的启发吧!有学生在自己的唐诗故事中这样写:
听到好友元二即将出使安西的消息,我心里倍加伤感,决定要请元二喝一壶分别酒。
我快马加鞭,飞奔到了渭城,来到了元二的客舍。此时,元二已整装待发。
“元二,且慢,我要请你喝一壶壮行酒!”我对元二喊道。
元二看向我,说:“兄弟,想不到你还特意赶来送我。今天我们就干了这壶酒!”
我将酒杯倒满,一口饮尽,他也将酒饮完。“还记得我们共赏山水,一同作诗,彻夜畅谈,可现在我们却要离别了。”我哽咽道。
他也沉重地说:“是啊,我亦想与你一起,但皇上已下圣旨,要我出使安西,我不能不去啊!”
“你出了阳关,我们不知何时再相见了!”说完,我不禁叹了口气,再将彼此的酒杯斟满。我端起一杯酒,递给元二,轻吟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强颜道:“也许不久我们还会相见的。告辞了!”他跨上马背,准备飞身离去。在他跨上马背的时候,我朝他喊了一句:“兄弟,保重。”他没回头,只是从嘴中发出一声不太清晰地话语:“兄弟,你也保重!”随即飞驰而去。
我望着元二的身影消失在田埂间。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读着自己创编的唐诗故事,深情满满,听着他人的唐诗故事,兴趣盎然。课后学生们还想多读些唐诗,把一首首唐诗也写成唐诗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写唐诗故事,就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唐诗故事,就是将学生积累的唐诗中最精华的篇章进行再创作,这样既重视储备积累,又引导学生表达;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又落实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习作技巧。一次诗改文的创作就是一次古典文学和现代白话文的双重体验,一次诗改文的创作就是一次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责任编辑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