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在老地方
2016-05-12文_刘同
文_刘 同
她一直在老地方
文_刘同
图/刘程民
“方老太走了。”微信群里突然出现这么一条信息。
正在返家途中的我呆住了。同行的朋友问我怎么了,我把手机里的信息给他看,然后我俩靠在列车的座椅上,陷入沉默。关于方老太的所有回忆,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1
大概在28年前,我刚读小学的时候,方老太就已经是方老太了。
那时她是50岁的方老太,每天推着炸臭豆腐的推车,在学校南面的拐角处叫卖。臭豆腐8分钱一块,每到放学时,小摊前都会排起长长的队。
方老太做的臭豆腐很好吃,我闭上眼睛就能想起小时候吃到的第一口臭豆腐的味道。
黑色的豆腐炸得脆脆的,方老太用筷子戳破表皮,一股热气便冒了上来,哗,浇上一大勺汤料,把热气硬生生给压了回去,豆腐的每一处便都是满满的葱姜蒜的香气和浓浓的黄豆味儿。
夏天吃,辣得流汗,很带劲儿;冬天吃,热气腾腾,瞬间就暖和了。
上小学时,我的零花钱很少,别的同学都是花4毛钱一次买5块,我只能花一毛钱买一块,然后把找回来的两分钱认真地装好,再凑6分钱又能买一块。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只买一块臭豆腐特别丢脸,所以每次轮到我,我都早早地把一毛钱准备好,趁旁人不注意赶紧塞给方老太。
那时,方老太会帮我把一块臭豆腐用铲子切成9小块,然后放进碗里,浇上一大勺汤料,再装进袋子递给我。
我拎着那个袋子,用小竹签一块一块地插着慢慢吃,就好像吃到9块臭豆腐一样。
放学后去方老太那儿买臭豆腐,成了我最美好、最开心的小学记忆。
无论刮风下雨、天晴天阴,方老太总是雷打不动地在那里摆摊儿。时间久了,她记住了每一个小孩的名字。有时小孩的爸爸妈妈来接小孩,没看到人,也会问方老太:“老太,我孩子来买臭豆腐了吗?”
“半个小时前来买过,然后和同学一起往坡那边走了。”
方老太那儿不像是臭豆腐摊,更像是一个信息交流站。而随着我们毕业,臭豆腐摊成了我们常年聚会碰头的据点。
2
时光飞逝。
我们升入高中,不再像之前那样天天都能吃到方老太的臭豆腐了,但嘴一馋,大家还是会相约一起去方老太那儿。我们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年了,方老太永远是一个人,从来没见过她的老公和孩子。她似乎总是一个人推着小车从拐角处突然出现,从白天到深夜,然后一个人在路灯下默默收摊,又在拐角处突然消失不见。
小时候,有人说方老太是一个做臭豆腐的魔法老太太,来无影去无踪。等读了高中,我才渐渐听人说起方老太的故事。
方老太30多岁才嫁人,嫁过去第一年就生了个儿子。本以为生活会幸福起来,可惜好景不长。她老公每天在外面赌博,赢了还好,输了就回来要钱,要不到钱就打方老太和儿子。方老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可儿子在长期的家庭暴力下早早就放弃了学业,每天在外面游荡。父子俩都没有正经工作,要睡觉了才回来,没钱了就闹,方老太就这么8分8分地挣,然后兑换成整钱给老公和孩子花。
那时我们年纪小,想不通的事情有很多,只是觉得方老太好可怜,寡言少语,却对所有人都关怀备至。
3
我们这拨人后来考上大学,开始了漂泊异乡的生活,大家偶尔聚会,总会提到方老太,然后某个同学就会拿出一张自己和方老太的合影给大家看。
那年我们刚上大一,放假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们去了老地方。惊喜的是,方老太居然在!几个客人零零散散地坐在小桌边聊天儿,方老太远远看见我们,咧嘴笑了起来。
是那种“我就知道你会来”的会心一笑。
我们跑过去,一个人要了5块臭豆腐。趁着方老太炸豆腐,大家纷纷跟她汇报自己的近况,方老太一直笑:“真好真好,你们有出息了就好。”
从小学一年级到我们大一,方老太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她已经记不住我们的名字了,但还记得我们的样子,跟我们一一打招呼:“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没有变,我们相信一切都如当年一样美好,我们看不到方老太炸豆腐的速度越来越慢,看不到方老太的生意越来越差,也看不到方老太日渐弯曲的背和悄悄爬满了皱纹的脸。
年纪渐长,我身边的亲人也都在渐渐老去,以至于后来每次去方老太那儿,一开始是开心的,吃了几块臭豆腐后心情就变得有些沉重—万一哪天,再也吃不到这样的臭豆腐了呢?
又过了几年,我常常看到老家的媒体宣传“来郴州必须吃的几种特色小吃”,里面一定会有方老太的臭豆腐。记者说:“老太太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炸了一块又一块臭豆腐,以每天炸200块臭豆腐来算,20年她炸了146万块臭豆腐。这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
吃过她炸的臭豆腐的孩子,当年踮着脚才能看到锅里的臭豆腐,一晃那么多年过去,有的成了记者,有的成了警察,有的成了律师……大家都威风八面。
后来,我听说小学旁边的道路要改建,所有的小商小贩都不能再继续摆摊了,唯独方老太,一直在那儿,没有人赶她,其他的摊主也不眼红。
有人问:“方老太为什么只有你能够在这里摆摊。”方老太说:“我也不知道。上次那个穿制服的孩子跟我说,让我好好待在这里,如果我离开了,很多吃着这个臭豆腐长大的郴州人就找不到我了。”
找不到方老太,找不到臭豆腐,更重要的是,找不到自己童年的那段记忆了。
4
方老太走了。
这个消息瞬间就传遍了家乡的“朋友圈”。
什么时候走的?怎么走的?年纪多大了?家住哪里?她的推车还有人继续推出来炸臭豆腐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人知道。
看着大家问的各种问题,我心里很后悔。我们与方老太打了二十几年交道,我们争先恐后地告诉她自己的近况,无论她记不记得住,可我们没有一个人关心过她。也许不是不关心,而是我们不知道找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去关心她。
闭上眼睛,那个臭豆腐摊一直都在那儿,就像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下了火车,我和同学打车直奔小学。
20多年前熟悉的样子没了,拐角处空空荡荡的,什么人都没有,曾经滴在地上的油渍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
方老太真的死了。
我和同学对望了一眼,两个人瞬间就红了眼眶。
为什么会哭呢?其实我也不知道。反正站在那个拐角处,吹着寒风,眼泪就流了下来。那时我才感觉到,原来这里是个风口,而方老太在这么冷的地方站了二十几年。
5
一晃又一年过去。
去年快要回家的时候,小武突然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哭的表情,然后说:“方老太没有死!”
一时间,群里被各种表情刷屏了—是震惊,是欣喜,是狂怒,是振奋,是希望。
“怎么回事?!”
“方老太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但她每天都坚持出来摆摊,后来得了重感冒引发肺炎,倒在那儿,被送到医院抢救,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才好。那天我路过,她又在那儿摆摊,我也惊呆了。”
我放假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同学结伴去臭豆腐摊,见方老太。
远远望去,她正弯着腰炸臭豆腐呢。她身上的水分好像被油过了一道,整个人干干的,不似印象中那么饱满了。
这一次,我们不再像之前那么叽叽喳喳,每个人都轻声说话,静静地看着她。我问:“方老太,你身体不好怎么还出来摆摊啊?”
方老太看着我说:“听说你们都以为我死了,好多人都哭了,说以后不知道去哪里吃臭豆腐。你看到没,我加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汤料的做法……”
我转过头看了一眼,牌子上写着:“方老太汤料配方:朝天椒50克,八角10粒,小茴香和花椒各10克,甘草10片,桂皮2片,草果3个,陈皮1片……加入10杯水用慢火熬,快起锅时加入葱姜蒜,还有半干的萝卜丝,然后放3勺新鲜滚烫的茶油……”我赶紧拿手机拍了下来。
“方老太,你还记得我小时候常拿8分钱买一块臭豆腐吗?你总给我加很多汤料,好吃的萝卜丝都在里面。”
“我怎么会不记得呢?别人都是5块5块地买,你总是买一块。我看出你不好意思,就帮你弄成9块,你吃得可开心了。”
“方老太,那你还记得他的名字吗?”同学问她。
“老了,记不得了,我都快80岁了,你们原谅我吧。”
“方老太,你是哪里人啊?”
“方老太,你住哪里啊?”
每个人都把这些年憋着没问的问题问了出来。
6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两样食物,无论何时吃到、想起,都会感动不已。
有的是割舍不断的乡情,有的是来自家人的温暖。
方老太的臭豆腐在我以及很多儿时的伙伴的生命中扮演的,就是家乡美食的角色。
“她做的臭豆腐真有那么好吃?”朋友每次听我说起方老太的故事,都会提出质疑。好吃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只因它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这味道便独一无二,贵如珍宝。
方老太不只是卖臭豆腐的老太太,她还是保管记忆的人。
听同学说,最近方老太的儿子带着媳妇来帮她的忙、接她的班了。方老太开心地向大家介绍他们,说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希望大家能照顾儿子和儿媳妇的生意。大家都拼命点头说一定一定,顺便还帮着方老太数落她的儿子,缺席了二十几年,他妈妈太累了。
听说方老太的儿子特别不好意思,不停地道歉,说以后再也不会让妈妈操劳了。
我想,方老太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应该有两件:第一件是看着我们所有人长大,第二件是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儿子长大。
(本文选自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刘同新书《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之三《向着光亮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