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策略探析
2016-05-11张桂香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微时代”,昭示着一种新的学习变革潮的到来。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探求 “移动微学习”的运用途径和方法。本文意在从中职英语教学与“移动微学习”结合的多样性入手,就借助“微媒介”建构多元信息交互平台和提供多元“微知识”策略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微时代;移动微学习;中职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76-03
作者简介:张桂香(1968-),女,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英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网络化、信息化中职英语教学。(广东 东莞/52357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软”产品如QQ、微信、微博、微视频、微课程应运而生,其表现特征为信息传播的快捷化、使用的移动化、交互的实时化、呈现的扁平化、内容的碎片化、视觉的强烈化。毋庸置疑,这一信息软环境下的“微时代”已悄然融入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在这一背景下,中职英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必然。
在中职校园内,学生们已将能否娴熟地操控智能手机,高水平地运用信息处理技术作为衡量时尚级别的标准。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若能迎合新时代中职生的特点,突破时空局限,摒弃传统的指导方式,合理地利用“微时代”下的各种媒介,构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创设多媒体语境,将英语听、说、写的训练,语感的培养有效地扩展到课外,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下有效地学习,那么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会被更加强烈地激发出来。
一、“微时代”下的“微学习”实施策略
所谓“微时代”就是以“微信”“微博”“手机QQ”“移动网络贴吧”“微课掌上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时代。它是以掌上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方便快捷的信息工具为载体,以“微课”“微视频”“微音频”“微图像”“微文字”为传播内容,通过新型的、移动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活动、交流的时代。
“微时代”的到来可以说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信息传播模式,造就了全民个性化的传媒时代,而利用移动终端上网已成为新生代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职生的这片“天地”,倘若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恰当的数字化形式,“移植”到个人终端上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随时随地地获得与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活动,即为“微时代”下的“移动微学习”。
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移动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它结合了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特点,表现出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地点的随意化、学习内容的短小化、学习方式的交互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移动微学习”可以让教师更合理的分配课堂上的时间,当学生可以透过手机完成那些被动的、机械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就可在课堂上和学员进行更多的讨论,分享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共同学习。
“移动微学习”有别于微课程,“移动微学习”适合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或短小的知识点。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之外,实施“移动微学习”的表象就是学习者持有智能型手机或掌上电脑。这种具有“随机”“随时”和能够自主掌控的弹性化学习方式,运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可以令学习者在吸收了大量“碎片化”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同样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学习者不仅可以接受和选择,针对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所提供的难易程度不同、表现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而且可以即时的向教师反馈学习问题或提出学习所需,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甚至,在建立了完善“英语学习群”的前提下,组员之间还可以展开会话、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微学习”中的“微媒体”使用策略
要实现中职英语的“移动微学习”,不仅需要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而且还要通晓当下较为流行和普及的“微信”“微博”“手机QQ”“快牙”“移动网络贴吧”“微课掌上通”等信息媒介。在此,教师首先要建立移动学习所需的交流平台,如“微信英语学习群”“手机QQ学习群”等,开辟“听”“说”“写”“译”的活动区;也可创建“移动网络贴吧”、手机版“快牙”群,实现英语“微媒体”的快速搜索、传递、应用和存储。
搭建了“移动微学习”的网络平台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中要移植到课堂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采取不同的媒体呈现形式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常用的“微媒体”有:“微课”“微视频”“微音频”“微图像”“微动画”“微文字”“微游戏”等。其中有些媒体形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的精心设计和制作;另一些具有共性学习所需的媒体形式,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借鉴他人的共享资源;而实时性交流的“微文字”,则要完全依靠教师尽可能全面的知识储备,进行及时、准确的交流指导。
三、“微媒体”上的“微知识”细化策略
“微媒体”承载了“微知识”,不同表达手法的“微媒体”需要传播英语教学中不同能力要求的“微知识”。“微知识”应与教师教学计划紧密关联,什么类的知识,什么样的内容作为“移动微学习”使用,都要事先做好科学的筹划,制定方案,写好脚本。选材时要认真分析把握哪些知识是学生堂上尚未理解,尚存疑点,尚需注意的关键点、焦点、细节;哪些是还需要进一步熟悉或延伸的部分,而这些问题又必须是割裂的、非系统性的问题。要想实现随时、随地、随需和个性化的自主“移动微学习”,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修改、重组和微型化处理,使其转化为更适合 “移动微媒体”所能承载和传播的“微知识”对象。这些“微知识”对象必须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保证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因而不宜过久,一般在6分钟之内为宜;设计目标要明确,内容要短小,可将某一个句型、一段会话、一篇短文、几个词汇俚语、一个语法点、几句特定职场环境中的口语或英语语音、语调的标准发音技巧等作为“微知识”的选择对象;另外,所选内容主题要突出,设计要精细,视觉元素要活泼生动,比如:在学习“Why was it built?”一课时,精选一些世界各地标志性的建筑图片,再配以动画人物解说的建筑物与匹配英文名称的课件。形象生动,细致入微,且表现出了必要的交互性;在考虑内容的表现手法上还应把握实用性、情感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诸如可以制作一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短文阅读和词汇翻译、切合教材内容的英文歌曲、情景短剧、英语小趣文、幽默小笑话等。
做知识的微型化处理时,可以是直接使用集中的、单一的、简短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将一个完整的学习内容进行多能力点的分割与递进化处理。如:在“一般过去时”语法学习时,可以设计成一个连续的任务型“微活动链“,每天一个小活动分多日进行。活动一:先让学生收集几张童年的照片,“晒”到群中,并做简要介绍,其中就要用到所要学习的语法。活动二:由教师给出一些不规则动词,让学生在线抢答,说出它们的过去式。活动三: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用动词的过去式填空。活动四:根据老师所提供图片的关键词,用一般过去时造句。活动五:分派“小红包”,每个包内是一些散乱的单词,让学生排序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活动六:砸金蛋游戏,用flash软件设计的有4个编号的金蛋,每个编号的后面有多幅图片,学生任选1个编号的金蛋,根据图片内容完成简短对话。活动七:上传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的视频,让学生在富含感染力的音乐声中,培养良好的听力,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这就是一种分割处理的递进式学习使用的“微知识链”。
四、“微知识”后的“微媒介”传播策略
经过微型化处理后得到的“微知识”,在发布之前,要依据不同的能力目标及“微知识”的自身特点,进行信息化“包装”,再配以相得益彰的“微媒介”后,就能更好的发挥出“微学习”的最大效能, 达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
碎片化、扁平化的“微知识”通常不外乎有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语音等表现形式,而与之相匹配的“微媒介”也形式多样,功效不一。时下“微信”“微博”“手机QQ”“快牙”“移动网络贴吧”“微课掌上通”是最为通用的信息媒介。教师从教学目的出发,对不同的“微知识”以何种形式呈现,要首先做出正确选择,接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信息化微加工。例如,在设计理念上,可以将那些教学价值大、能力培养点多、细节示范性强、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的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化的微课视频。对于功能只做单一要求的知识点,则可以选择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如:单一的听力训练时,只需制作一个音频文件;单一的阅读训练,只需制作一个电子文档或配有情景图片的文档;口语训练时,可能只需利用“微信”平台上的“视频聊天”功能进行即时对话或录制、下载一段简短的英语对话视频,上传到交流平台;而简单的书写练习,就可直接在“微媒体”上操作交流;有些需要互动的学习内容,最恰当的方法就是做成移动终端式的微课课件,并通过“微信”“微博”“手机QQ”“快牙”的媒体方式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微时代”的发展,而“微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英语“教”与“学”的大变革。在“微时代”背景下的中职英语“移动微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强化和扩展。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和善于利用“移动微学习”中那些特别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的有利因素,在资源开发、平台构建、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那么一种崭新的、富有活力的、个性化特色鲜明的虚拟课堂,必将会引发对中职英语教学连续性的“发酵”效应,并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欧文勤.“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课程与教学,2013 (10):64-65.
[2]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学习资源,2013(8):71-76.
[3]王丹丹.中职英语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海外英语,2015(9).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