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四川省的调查
2016-05-11叶怀凡
叶怀凡
摘要:受政策、学校、教师个体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数量增长较快,但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兴趣较为浓厚,但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硬环境”满意度高,但“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但工资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学校方面的主动作为,以及教师个体的自主成长。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问题;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一大批办学基础较好的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并经教育部批准而建立的新型本科院校。截止2015年4月,全国共有新建本科院校408所,占同期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34.3%,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织系统。[1]而伴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迅猛发展,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科研第一线,并逐渐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关注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以四川省为例,对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
目前,四川省共有公办本科院校35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16所。仅从数量来看,四川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建本科院校大省。为进一步了解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于2015年5月至7月,对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6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这6所学校不仅代表了不同时期升本的院校,而且还分别代表了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科3种类型的高校,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为便于统计,我们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了50名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实际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问卷回收率为97.0%。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对这6所学校的校领导、师资管理机构负责人和部分青年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数量增长较快,但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数量来看,受调查的6所学校在升本之前,青年教师的比例一般维持在20%左右,升本以后,伴随着在校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这一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均已超过50%。其中,比例最高的学校达到了63.7%。可以说,青年教师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而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又以合理的队伍结构为前提条件。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来说,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是影响其整体素质的三个重要因素。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受调查的6所学校在青年教师队伍的结构上明显表现出“学历较高、职称偏低、来源单一”的特点。从学历结构来看,青年教师绝大部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比例最高的学校达到了78.4%;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青年教师明显偏少,比例最低的还不到5%,结果见表1。而从学缘结构来看,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这3所学校的青年教师的比例合计超过了50%,学缘结构较为单一,这也不利于学术创新氛围的形成。
(二)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同时也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在我们的调查和访谈中,几乎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完全认同这一观点。但进一步调查和访谈获知,大部分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互动情况、教育教学效果等还不满意,其中,有超过60%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满意,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查结果见表2。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部分青年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教学基本技能不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我们的另一项调查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果。在对“你曾获过何种教学荣誉称号或奖励”调查时,还没有受调查者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荣誉称号或奖励,获得校级教学荣誉称号或奖励的比例也仅为11.3%。这也说明,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事实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科研兴趣较为浓厚,但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科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青年教师之所以选择攻读硕博士学位,大多本身是出于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80%的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保持着浓厚的科研兴趣。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对此,我们主要从“承担科研项目”和“发表科研论文”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在承担科研课题方面,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都主持过相关的科研课题,但主持高层次科研课题的不多,仅有1.7%的受调查者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更有28.9%的受调查者目前还未主持过任何级别的课题。在发表科研论文方面,自参加工作以来,仅有1.4%的受调查者曾在学科权威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有12.0%的受调查者曾在SCI、EI、SSCI、CSSCI等重要来源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还有10.7%的受调查者从未在任何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调查结果见表4)。总的来看,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状况不仅与重点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成果丰硕的态势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与其自身在学校师资队伍中占主体地位的状况也是极不相称的。
(四)“硬环境”满意度高,但“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工作环境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一个工作条件舒适、人际关系融洽、生活环境优美的良好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对此,我们着重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从“硬环境”来看,超过70%的受调查者对学校的校园环境比较满意,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前都建设了新校区,升本后又进一步加大了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硬件条件已接近甚至有的已超过老牌本科院校,因而青年教师满意度普遍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仍有接近30%的受调查者对学校的教学或办公条件不够满意,考虑到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基础较差、底子较薄,这一结果的出现也在情理之中。而从“软环境”来看,有37.4%的受调查者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满意,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制度执行不严格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还有43.6%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工作氛围还不够好,有较为强烈的不平等感。具体结果见表5。
进一步调查“你在哪些方面感到有不平等感”发现,有超过60%的受调查者一致认为,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评优选先”、“进修学习”四个方面,老、中年教师比青年教师的机会更多,其中,在“课题申报”和“论文发表”两方面表现更为明显,不平等感更强的受调查者均超过80%(见表6),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五)基本生活有所保障,但工资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工资收入是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教师工资收入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生活满意度,进而对其职业信仰、工作投入等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表7的结果显示,受调查的青年教师2014年的工资收入(含津贴、课酬和二级分配等)呈“尖峰薄尾”的拟正态分布,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年总收入为4-6万元,占被调查总数的67.4%。如果仅从数字来看,青年教师的收入并不算低,因为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8844元,而四川省更低,只有24381元。但考虑到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都经过了12 年基础教育,4年本科教育,3至6年研究生教育,均付出了巨大的教育投资,因而在工资收入方面有更高的预期,而他们实际获得的工资收入与收入愿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满意度不高。加之青年教师不仅要维持基本生活,还要面临着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投入,如购买图书资料、参加学术活动等,都会额外产生一些费用。因而,总的来看,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经济收入并不乐观,物质生活过得并不宽裕。
二、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我们的调查仅仅是基于四川省6所新建本科院校而进行的,但由于这6所学校本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四川乃至全国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从调查结果可知,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到了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政策因素的限制
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其持续、健康发展更需要教育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与新建本科院校有关的教育政策还存在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的现象。
1.从引导层面来看。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制定了许多引导高等院校在整体或某一方面达标、创优的政策规定,但其标准大多具有同一性,并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分类制定标准,由此也导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达标或创优时所面临的难度不一样。以《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的“生师比”为例,该规定直接将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生师比的合格标准确定为18∶1。这个标准对于一些重点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来说,可能达标的难度不大,甚至本身已经达标。但对新建本科院来说,由于学校刚刚升格为本科,因而要达到这一标准,既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更需要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但教育部同时又规定,已有5届本科毕业生的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要参加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凡因未达到评估条件而推迟评估的院校,在推迟评估期间,教育部将采取暂停备案新设本科专业,减少招生人数等限制措施。而在合格评估中,生师比又是一个直接的量化指标,是一个极易影响评估结果的基础性指标。也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能在合格评估中实现教师数量的达标,盲目引进教师,而极少考虑学校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需要。可以说,这也是导致目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比重过大、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的主要原因。
2.从支持层面来看。目前,重点本科院校有“985工程”、“211工程”给予专项支持,地方高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给予专项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给予专项支持,高职院校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给予专项支持,而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国家层面的重点支持项目还没有正式出台。虽然教育部早在2012年3月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在“重大项目”部分就已经提出了要实施“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但目前仍没有具体的措施出台。同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虽然也把新建本科院校纳入了支持范围,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办学综合实力明显较弱,因而实际上很难获得较有份量的支持项目。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例,四川省首批入选的6所学校中,仅有四川理工学院为新建本科院校。而四川理工学院的前身之一——四川轻化工学院本身就是一所本科院校,相对一些由专科学校独立升格或几所专科学校联合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办学基础更好。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与老牌本科院校的竞争中获得这些支持项目是多么的困难。
(二)学校因素的制约
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之所以会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出现上述一些问题与困惑,学校是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大体来看,至少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办学经费的紧缺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时代,办学经费的多少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受调查的这6所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看,其主要仍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数量有限。[2]加之在升本前后,为了尽快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大多数学校都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更新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这也使得原本办学经费就比较紧张的新建本科院校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新建本科学校都难以拿出更多的经费用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个别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后的前几年,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经费用于教师的培训与进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数额的大幅度增加,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变,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学校都进一步增加了用于师资培养培训的经费总额,但总的来看,经费总额不仅与重点院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与新建本科院校数量庞大的青年教师群体对培养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2.管理制度的低效导致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由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目前正处于从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内部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健全,表现之一就是重制度的制定、轻制度的执行,而这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同样也有所体现。如大多数学校都提出了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专门制订了一些政策和文件。而从实施情况来看,虽然各教学单位都按照要求,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并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和奖励措施,部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对培养对象的基本功训练指导不够,缺乏系统、全面的指导,青年教师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3]同时,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部分领导认为,年轻的硕博士研究生接受教育的时间长,专业知识扎实,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因而短时间内并没有考虑安排其外出学习和进修。但实际上,我们在与部分青年教师交流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希望能够在近期参加进修和学习,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师因素的干扰
青年教师个体作为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这一意义来看,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如此现状,同样有着青年教师个体因素的影响。
1.敬业精神有待提升。从主观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当初之所以选择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或选择某所学校,并非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真正热爱,或是对这所学校的认同,而是在多方求职无果后的被动选择,甚至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受这种就业动机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有的甚至“人在曹营心在汉”,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如何尽快转到其他行业或调离学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从客观来看,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不仅面临着申报科研课题、提升学历层次、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工作压力,而且还要面对购买住房、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方面必须的生活支出,经济负担较之老、中年教师更为沉重,但青年教师大多工龄较短、职称较低,在学校的分配体系中处于中下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青年教师为了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校外兼职工作,有的甚至把学校的工作作为副业。虽然这些现象和问题只在极少数人身上发生,但也给整个青年教师队伍带来了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必将损害高校教师的崇高形象。
2.心理状态出现失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对社会、对学校的期望较高,但其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情绪起伏较大,尤其是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时,极易引发青年教师心理状态出现失衡。一方面,青年教师有着急切的成才愿望,希望能尽快在工作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但由于缺少实践锻炼,当碰到实际困难时往往又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随之而来的是在心理上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出现了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的现象。[4]另一方面,大部分青年教师择业时,看中的是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稳定的工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现实社会中以“挣钱多少衡量人的价值”的拜金主义观念对高校教师的冲击和影响作用也不可小觑。青年教师在与校外人员交往时,时常会谈到工资收入问题,在与工资水平较高的友人相比较时,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收入较少而产生失落感。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反差,也时常困惑着部分青年教师,导致其工作满意度低,职业自豪感缺乏,职业认同度低。
三、加强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的学校。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学校和青年教师个体都有着各自重要的职责与使命。结合本次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因此,加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首当其冲地发挥积极作用,从上位政策的制定与支持上为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建立成立省级的新建本科院校协作会,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就新建本科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和协商,省政府、省教育厅可派人参与并予以指导。二是研究制定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福建省早在2011年就出台了《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而四川作为一个新建本科院校大省,更应尽快制定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一揽子计划,以支持新建本科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三是研究制订“985”院校对口支援新建本科院校制度,从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提升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四是建议设立省级的青年教师培养专项资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可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外访学。五是建议在各类科研项目的申请中,特别是本省内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中,进一步提高青年项目的立项比例和经费资助额度,同等条件下可适当向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倾斜。六是建议设立省级的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表彰奖励项目,定期开展评比和表彰活动。对获得此荣誉的教师,每月给予特殊津贴,并在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优先权。
(二)学校方面的主动作为
高校不仅是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的舞台,也是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功能。[6]因此,学校一定要主动作为,切实地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一是要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科研能力强的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要加强对导师指导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时就应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体现向青年教师倾斜的导向。四是要定期组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要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为校内不同部门的青年教师提供认识的机会,加强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五是要注重人文关怀,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更要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各类现实问题,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努力工作。
(三)教师个体的自主成长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学校方面的主动作为固然重要,但最终仍需要青年教师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成长、自我提升。首先,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自主成长的理念,在思想认识层面变被动的“要我发展”为主动的“我要成长”,通过自我的内在需要所激发的力量,推动自己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不断成长。[7]其次,青年教师应制定自主成长的规划。由于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有很多的现实任务和目标需要他们去完成,如攻读学位、晋升职称、恋爱结婚、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等,达成这些目标必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无疑会对青年教师的自主成长带来巨大影响。因而,青年教师一定要从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统筹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尽早制定自主成长的规划。同时,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学校大多都定位于应用型、地方性,因此,在制定自主成长规划时,还应该注意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相结合,使个人的自主成长规划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吻合。再次,青年教师必须要力行自主成长的实践,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以及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中,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反思自我,以实践促进自主成长、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能“一刀切”[N].中国教育报,2015-06-18(1).
[2]孟兆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12(6):93-95.
[3]张 琳.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的探索和实践——以X高校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303-304.
[4]张淑娟.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探索,2012(6):110-111.
[5]吴长法,高建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6-149.
[6]平爱红.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5(2):127-130.
[7]李青嵩,唐 慧,王文峰.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对策探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2):61-64.
(责任编辑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