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016-05-11张樱
张樱
摘 要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一般普通高校教育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本科学校德育工作有着普遍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较多的区别。本文将探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德育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目前,高职教育不论是培养目标、教学组织方式,还是生源质量、学校基础条件与本科院校相比都存在较大区别。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怎样在较短的学制内,在较低的办学层次和较差的办学条件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是高职院校构建特色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所在,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一般普通高校教育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德育都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这是我们探索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前提。
高职院校的德育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目前高职德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高职教育普遍出现了迎合企业需求,以订单式培养,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改革趋势,这对解决现时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是有用的,但对培养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其次,高职院校德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或由原来的成人院校转变过来的。培养目标非常模糊,因此在改变课程的设置方面意识也不强。德育课程设置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甚至相互脱节的想象。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不能为追求能力而忽视它。德育课程的设置还存在重复设课的情况,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任何特色。德育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也不合理,高职院校虽然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德育课程也不容忽视。
2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重视的主要问题
(1)高职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缺少。高职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动力,人生追求模糊多变,不良习惯较多,对高职教学内容、方式的适应与接受有不同的难度,专业思想不稳定,兴趣广泛而不专。从生源质量和学生的现实状况来看。高职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存着比较显著特征。根据多年的了解体会,大部分高职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一定比本科生低,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上本科院校,根本原因在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出拼搏进取、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方面做的不够。
(2)关注高职生的矛盾表现。高职生在总体上有他们的长处:有朝气、活泼、聪明、有追求、好思考,在思想上、认识上都具备了一定层次,特别是自主自立的意识特别强;在弱点上由于生源情况不同,总体上可能存在差别,但综合地讲,自主自立意识强与其应具备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水平不相称。高职生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得到学校的关心与老师的爱护,希望周围的人把他们作为真正的“大学生”看待。
(3)高职院校学风不健全。从整个学校环境看,目前我国高职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在管理、服务和教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很重视,但由于教师队伍与学生人数比例相差悬殊,学校的德育制度不完善,德育效果体现不明显。校园周边环境和网络上的一些不良思想意识也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鉴于高职学生素质的薄弱性和层次的复杂性,高职院校要在高校德育成功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和营养成分,要从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下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高职的德育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这一点与其他高校并无不同,但从高职德育目标的职业性出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增删,突出职业性特点,思政课程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和心理教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重点,如思想教育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这一途径重点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法纪和守纪观念、良好的职业心理等。
3.2教学过程融入德育管理
明确每次课的教育目标,准确提炼和寻找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发挥德育的间接性、渗透性优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实践证明这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专业课教师要参与到德育工作当中来。高职生在校期间,教师是他们最为敬重的人,教师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指导,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许多知名学者谈及他们的老师时,首先谈到的是如何通过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因此,专业课教师进行教育是高职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3加强交往式教学
交往式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与班级间的关系,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源,教师学生关系是师生形成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的纽带。交往式教学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民主、平等合作的与学生交往,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符合他们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观念和素养的综合反映,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卢明霞.浅谈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