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2016-05-11刘建泉
刘建泉
在学习物理时,学生总会碰到些问题,通过努力还是感觉吃力,觉得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最终导致学生失去继续学物理的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物理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要想办法把学生吸引到物理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喜欢物理的行列中来.
1 挑战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尺度.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能脱口而出,那么这个问题就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懒散的课堂表现.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先进行仔细思考、验证,经历一个深入的过程才能把问题解答.当解答出来得到肯定评价时,学生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就能对物理的学习充满信心,而且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如在教学《电场》一节时,课本中给出了几种电场线,因为电场线的分布与后面将要讲的等势面有联系,所以一定要学生掌握清楚这几种特殊的电场线.因此,教师就对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的分布情况,还有下面的一个正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的电场线的分布情况,你能给出什么结论?你又能提出哪些建设性的问题?当教师把这两个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对于学生就具有一定的挑战,这两个问题只有第一个了解了,才能有第二个的回答.因为第一个问题在告诉学生要通过仔细地对两个电场线的分布进行对比,正是在这个对比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定程度,才有能力提出建设性的问题:正点电荷与金属板之间的作用力怎么求;金属板与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与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的一半分布是相同的,这样金属板的大小会是怎样的.
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更加迫切想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不断用知识使自己强大,体验到成就感.
2 现实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
物理知识有很多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师要对学生多提一些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这样有亲和力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很平和,在解答的过程中就不会对问题产生抗拒的心理.当然,对于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时,能感觉到在课本中学过的知识也是可以有效运用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力的分解》一节课时,课本中给出了一道例题,叙述的是当把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时,按照重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把重力进行分解:沿斜面向下的一个分力和垂直斜面向下的一个分力,然后列出式子得到最后结果: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F1=Gcosα,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F2=Gsinα.因此,如果斜面的夹角越大,那么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就会越大.反之,分力就会很小.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公园里小朋友玩的滑梯为什么会是很陡的呢,而对于过街的大型天桥往往都需要很长的引桥,又是为什么呢,提出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
通过设置与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能够开动脑筋,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满足感,从而构建灵动的高中物理课堂.
3 开放性问题,锻炼学生思维
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环节时,也可以对学生提出开放性质的问题,用这类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质的思维,并且也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敏性能.多年的高考题目显示,与学科前沿有关的题目开放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开放性的问题设置方面,可以通过改变信息量的多少,达到开放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促使学生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来达到目的;更可以通过多个结论的形成来达到目的.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遵从开放的特点,具备不确定因素、发散因素、可探究因素、创新因素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各个角度探究要解决问题的途径,再从结果中筛选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重力》一节时,在课后有一个关于宇航员把月球上的矿石标本拿到地球上后,想知道矿石标本的重力是多少的题目.课本中既然提到了月球,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查阅一下课外读物,了解在月球上跟地球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搬到月球上去生活,会有哪些与地球上不一样的情况呢.很明显,这个问题就具有开放性,而且与科学探究有很大关系,学生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扩充知识.既然跟生活有关,就必须考虑:月球上有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人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与地球上的关系;月球上有没有太阳磁暴,那么月球表面是否有磁场可以抵御太阳磁暴的侵袭;等等.学生还需要把查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很显然,这个问题就存在着答案的不定因素,学生回答得合乎常理,就是对的.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更加开阔,而且变得更加灵活,这样就能够锻炼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4 冲突性问题,激励学生思维
如果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之前已经固有的信息出现冲突时,绝大多数人一定是坚持自己原有的信息,却不想从目前的信息出发,寻找之前出现错误的根源,后果就是没有把握好这次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而有少部分人就会从自身出发,找出自己原有的和接收到的信息之间的不同,抓住新信息的根本,找到原有的与新信息的矛盾点,积极搜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出现的问题和之前的问题不符时,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挤压,迫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固有经验结合,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下,极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能够在事实面前敢于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端正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人生观.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并对新知识的掌握会更加地深刻.
如在教学《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时,课本中提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重的物体下落得要比轻的物体快.其实学生也是认可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的.而伽利略却是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错误观点,采用伽利略的说法,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说越是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是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照这个说法,现在把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用绳子连接起来,它们下落的情形会是什么样呢?这时,学生就开始碰撞自己原有的思维,有的学生提出观点,重的物体受到轻的物体的拉力,下落得要比原来慢些;还有学生提出说,既然把两个物体连在了一起,那么就比重的还要重了,因此下落的比重的还要快.这个问题就是抓住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伽利略观点的矛盾而提出来的.
通过提出与原有的知识具有冲突的问题,使学生原有的思维被冲撞,学生就想极力为自己的知识寻找证据来击败新知识,这样就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对象是学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在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教学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