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6-05-11董其宁云南省宣威市云峰医院云南宣威655426
董其宁(云南省宣威市云峰医院,云南宣威655426)
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董其宁
(云南省宣威市云峰医院,云南宣威65542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复方磷酰胺片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拔罐法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33%、93.4%;而对照组分别为16.67%、80.65%,同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瘀血痹阻证以及寒湿痹阻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药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并且对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也较为显著。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疗;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其病因机制目前还尚不明确,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一旦患有该病,将很难治愈。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采用单纯的一种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并不理想,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认为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并且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一定的认可。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特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入院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39岁-6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16±6.48)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1岁-6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64±7.01)岁。排除患有重大精神疾病以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两组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的问题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②年龄>18岁,且<70岁者;③经过激素治疗后患者已经在临床观察前用药剂量稳定时间至少在30天,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保持不变,此外,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在临床观察前需停止其他的治疗时间超过30天;④所有的患者均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承诺绝对配合本次研究的尽一切诊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规定;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于关节功能的分级标准以及X线结果的分期。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复方磷酰胺片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口服治疗,具体:复方磷酰胺片,1片/次,3次/天;尼美舒利分散片,100mg/次,2次/天,饭后口服。
1.3.2研究组本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拔罐法进行治疗。具体:①药物治疗:由当归12g、川穹12g、黄芪20g、羌活10g、麻黄10g、独活10、陈皮10g、防风10g、桂枝6g、甘草10g、威灵仙10g组成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对于湿邪偏胜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苍术12、薏苡仁20g;对于寒邪偏胜的患者可以加入制附子8g;而对于淤血偏胜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红花10g、桃仁10g。以上药物每日1剂,持续服用10天,水煎服,停药休息2天后继续服用。②针刺取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病变累及的部位,选取关节近端的穴位。对于湿胜的患者选取足三里、商丘、以及手五里等主要穴位;对于寒胜的患者则选取阴市、关元、伏兔、肾腧等;对于血瘀的患者选取巨骨、手三里、膈腧等;对于痹症气血虚的患者选取关元、气海、肾腧等。采用的针灸针为28-30号的毫针,不同的患者拥有固定的针具,选取适当的穴位,然后对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采用平补平泻法,深刺,每一次的留针时间在30min左右,1次/天,持续治疗10天,然后停止治疗2-3天。
1.3临床判定指标[3]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标原则》中的规定。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显效:患者的症状消失,关节的基本功能已经恢复正常,并且能够进行正常的劳动,检验指标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消失,主要的关节功能已经恢复正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生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关节功能以及检查指标均未得到改善。
1.4统计学分析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的分析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ESR、CRP以及RF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相比之下研究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患者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分析结果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临床中难治性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中医学中的痹症,主要是由于机体的经络、筋骨遭遇风寒湿后,导致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润养,影响日常正常生活。研究组采用的针药结合治疗的方法,其主要的治疗原则为祛风除湿散寒、通经活络,益气活血[4]。
有研究表示,针刺能够促进炎症局部的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啡以及亮脑啡肽的合成与释放,从而使得神经递质P的含量下降,继而改善血管扩张及其通透性,达到局部镇痛的效果,同时还能引起中枢前脑啡肽mRNA表达,加快亮脑啡肽的释放,继而实现中枢神经镇痛效果。此外,有研究表示,白介素-1、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验证介质能够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以及趋化作用,并激活炎症细胞,促进产生前列腺素E2,继而致使胶原降解,骨质遭到破坏,同时还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局部组织的炎症介质增多,而正是由于这些炎症介质的存在,导致患者组织发生红、肿、热、痛等症状。有研究通过对动物进行针刺发现,针刺能够降低白介素-1、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该研究表明,针刺能够调节致炎因子,并抗炎消肿,增强机体免疫力。有研究表示,中医走罐结合刮痧治疗也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传统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表面的脉络,达到气血流畅的目的,其作用时间短、作用强度大、起效快。其结合正红花油效果更佳,不仅能够通经活络,还能使松解肌肉粘连。
针灸治疗已经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运用的范围广,作用机理也较为复杂。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气血亏损、营卫失调、风寒湿邪等侵袭人体,导致患者血流不畅、邪气滞留,蕴藏于骨节导致关节僵硬、疼痛、肿胀以及肢体屈伸受阻等,长此以往则累及脏腑,发生辩证。针灸治疗于病变关节周围取穴,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并且结合辩证取穴,调和营卫,驱逐风湿寒邪,继而使得痹症之经络得以舒畅。
中医所谓的“痹”实际就是“闭”,其为痹阻不通的意思,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其病变的局部及其附近的穴位,均能通经活络,疏通气血[5]。所以,研究组患者于病变局部的附近采取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能够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古文献中有记载,内服中药配方中的当归、黄芪、川穹等均能够补气养血;而桂枝、麻黄等具有散寒通阳的功效;羌活、防风、独活则具有祛风胜湿的效用;甘草则可缓解疼痛等[6]。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药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并且对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也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红,冯晶.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6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15.
[2]杨鑫,汪悦.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91- 93.
[3]何延智,郑祚全,陈骥等.针药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53,59.
[4]张慧博,刘敏,王丽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48- 5661.
[5]张杨文.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RF与抗- CCP抗体浓度检测及其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108- 109.
[6]马进,陈岷,李获等.中药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5):192- 196.
■其他论著交流■
作者简介:董其宁,1968年生,男,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妇科、康复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