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部电影送老妈,孝心总裁和母亲演绎『拾荒母子情』
2016-05-11凤儿
◎文/凤儿
拍部电影送老妈,孝心总裁和母亲演绎『拾荒母子情』
◎文/凤儿
母亲和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还要延续很久很久⋮⋮
2015年11月20日,在《夏洛特烦恼》《我的少女时代》等热门电影云集的时候,一部名为《妈妈我爱你》的亲情电影却意外地感动了亿万观众,网友称赞其是“从别的母亲身上,看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
故事很简单,一位拾荒的母亲,辛苦把儿子拉扯大,在他事业受挫时,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直至成为闻名全国的“营销狂人”。故事的男主角张辉,“亚龙微营销”创办人,身家过亿,而女主角则是他的妈妈潘立芳。这部电影根据他和妈妈的故事改编,也由他们母子本色出演。张辉说,电影只有短短70分钟,可他和妈妈的故事,却道也道不完。母爱如霞,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拾荒母亲,在苦难里让儿挺起胸膛
1977年8月,张辉出生于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为了供几个孩子读书,母亲潘立芳很早便外出拾破烂。在张辉的记忆中,简陋的家里大多时候只有沉默寡言的父亲,对于母亲的印象,仅仅是一个矮小瘦弱又行色匆匆的影子。
初二那年暑假,张辉瞒着父母带着弟弟妹妹在县城附近捡瓶子,挣些零花钱。从老乡口中知道这事,潘立芳气冲冲地赶回了家,在垃圾场找到几个孩子质问道:“谁让你们这么做的?”母亲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张辉吓坏了:“我们在家都没事,就想着出来挣点钱。”潘立芳抄起一根棍子就往张辉身上抽,一边打一边流泪。
张辉委屈地哭了,母亲为什么要责怪自己?潘立芳伤心地说:“知道妈妈为什么要到外地去捡破烂吗?因为我不想让别人说咱们家闲话。咱家是穷,但也要穷得有骨气,弟弟妹妹还小,如果在学校里被人说是捡破烂的,他们怎么办?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不是你们该管的事。”潘立芳丢下棍子,硬是把几个孩子牵回了家。在她看来,拾破烂虽然不是丢人的事,但作为母亲,她却舍不得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丝一毫的阴影。
高考时,张辉考上了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他想考研,但又怕加重家里的负担,心里异常矛盾。母亲劝他:“想读就继续读,别错过了这个时机。”有了母亲的支持,2002年,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张辉顺利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母亲这些年就在上海拾荒,到学校后张辉决定去看看她。一路询问,他终于找到了一片破旧的拆迁区。一面废弃的墙壁前支着一个简陋的棚子,搭上几层塑料薄膜,这就是母亲的安身之所。母亲高兴地把儿子迎进屋:“你看这些锅碗瓢盆,都是我捡来的,洗干净都能用。这地方又大又不要钱,冬天能挡风,夏天能挡雨,对我来说足够了。”张辉听后鼻子一酸:“妈,今天学校没事,我陪你一起去拾破烂行不?”没想到,潘立芳一口答应了:“好,咱俩一起捡,肯定能捡不少。”
穿梭在大街小巷,张辉和母亲翻找着一个又一个的垃圾桶。提着袋子,张辉跟母亲唠起了闲话:“妈,你还记得不,以前我们捡垃圾,被你一顿打,现在你怎么……”潘立芳笑了笑:“以前你们小,经不起一点闲言闲语,但现在你大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管别人说什么,你都能不受影响,所以妈妈不怕你跟着一起出来。”张辉觉得妈妈虽然没文化,但却像个智者,她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保护着孩子,她知道什么时候该拦在孩子面前,什么时候该放手。
为了让母亲减轻负担,张辉一个人带了四份家教,还在一家英语培训公司里找了一份工作。
拽着儿子捡破烂,把丢下的面子拾起来
在英语培训公司,张辉工作得很卖力,业绩也相当不错。他还找来了几个从前在英语网站上认识的朋友,来公司里一起发展。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时,老板却忽然决定把公司搬回老家,所有员工全部辞退。这一下,张辉蒙了,不仅他自己要失业,被他叫到公司来的几个朋友也丢了工作。茫然之中,所有人都把目光对准了张辉。张辉心一横,决定自己开一家公司,继续做英语培训。
想要开公司,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问题。这些年做家教,张辉攒下了一点钱,他又向在湖南打工的小妹张小倩借了一点钱,可还是不够。母亲从女儿那知道后,拿着所有的积蓄找到了张辉:“妈妈的钱不多,但是多少也能帮着你一点。以后有困难不许再瞒着我,如果连家里人都不说,还能靠谁?”接过那带着体温的一沓零钱,张辉感动落泪。
2004年,还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张辉几经周折,终于注册成立了上海地球村文化发展传播有限公司,专门做英语培训。公司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生意,连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为了儿子,潘立芳只得拉下面子,一家一家地去拜托那些“拾荒友”,东拼西凑,筹措了一万多元,这才解了张辉的燃眉之急。
此后,潘立芳每天早上3点就起床,到很远的地方拾荒,晚上近10点才回来。张辉最难的那段日子里,母亲靠着拾荒的钱,帮他把公司撑了下来。有些员工深受感动,答应张辉工资可以先欠着,冲着老人这股劲儿,他们也不走。
慢慢地,公司的生意有了起色。然而,第一次创业的张辉只顾着公司的发展,却忽视了团队的管理,更忽略了人心。随着公司越做越好,那些创业初期的合作伙伴开始对张辉有了怨言。2007年8月,几个合伙人偷偷注册了新公司,带着大部分的资金和所有的老师、学生资源,离开了张辉。
公司倒了,张辉也倒了,他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躺了四天四夜。潘立芳费尽力气,想把儿子拖到卫生间里去洗个脸。张辉却一把推开了母亲的手:“妈,你别管我,现在公司没了,人没了,钱没了,我什么都没了。”潘立芳打来一盆水,硬是给儿子洗了把脸:“钱没了没关系,人要是倒了,可就啥都没了。”潘立芳把儿子带回自己住的地方,张辉却总是沉默不语,像个呆子一样,潘立芳很着急。
张辉和妈妈在电影首映仪式上
几天后,潘立芳把儿子从床上拉了起来:“从今天开始,跟我一起去拾破烂。你小,妈妈可以养你,你读书,妈妈也可以养你,但你现在大了,难道还要妈妈养你?”母亲的语气狠心而决绝,张辉的脾气也上来了,跟着母亲走出了门。一连十几天,潘立芳都拉着儿子去拾破烂,还特意往人多的地方去。有些拾荒的老乡看不下去了:“你儿子是研究生,你咋让他干这事?”“怎么不能干,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不丢人。”看着母亲跟别人据理力争,张辉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自己一个研究生,难道就这样一蹶不振吗?
晚上睡觉前,张辉突然对妈妈说:“妈,我想换份工作。”潘立芳故意激儿子:“干不下去,觉得难为情了?”张辉摇摇头:“我想再试试,不然我一辈子都会活在这种挫败感里。”
张辉决定从头开始,还是做英语培训。他利用从前的资源,重新招募了一批员工。这一次,张辉对每一位员工真心相待,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2008年,张辉创办了上海张辉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始扩大业务,从做英语培训转型为做企业培训。2010年,张辉又创办了香港财富商学院。他眼光独到地在中国推出第一个系统性的企业网络营销训练课程,并在全国80多个城市演讲推广,受训企业达200万家!同一年,他与相恋4年的女友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把母亲接到了家里享福。和母亲一起搬进来的,还有她拾荒时从不离身的那身行头。
拍部电影送给母亲,为母爱点赞
2013年,张辉审时度势,又创办了上海领航者产业集团。他将传统营销和网络直复营销完美地结合,在全国20多个省、300多个城市做过1500场以上的演讲和培训,担任上百家公司的营销顾问,被上百家媒体报道,甚至被誉为“中国互联网营销和电影营销第一人”。在付出了太多汗水、尝过了太多辛酸之后,张辉的创业之路终于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张辉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不仅让母亲过上了好日子,还把兄弟姐妹都接到了上海。只有父亲放不下老家的几亩地,不肯来上海生活。每年过年,张辉都会开着车,带上一家人赶回老家,和父亲团聚。
虽然生活好了,母亲却依旧勤俭节约,不管孩子们给她买什么,她总说不需要。她喜欢和几个孩子聊天说话,说的最多的还是过去拾荒的那些事。听得多了,张辉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拍一部电影送给母亲,就以母亲的故事为原型,他和母亲来做主演,以此给母亲留下一份纪念。
为了完成这个梦想,2014年,张辉创办了上海领航者影视传媒集团,组建了一支完整的影视团队。当张辉把拍电影的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诧异了许久,局促不安地问:“我能行吗?”张辉点点头:“妈,你一定可以。”
张辉找来一位专业编剧,让母亲把这些年的故事详细地说给他听,再由编剧改编成剧本。张辉给电影命名为《妈妈我爱你》,以此来表达他对妈妈的感谢和敬爱。
2015年5月20日,经过一系列的筹备,电影开拍了,张辉和母亲潘立芳本色出演,重新回味了一次当年的心酸和艰辛。一开始面对镜头,母亲总是很紧张,一句台词说上许多遍都拍不好,张辉让她放松,对她说:“妈,你就是在演你自己,平时怎么样,就怎么演。”慢慢地面对镜头,母亲放松了下来,表现自然了很多。而电影里那些真实的情节,总能触动张辉内心的情感,两个并不专业的演员面对镜头,却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
电影中所需要的道具倒是没让张辉发愁,母亲拾荒的那一套行头一直完好地保存着。在镜头前,母亲演的是一位拾荒的妈妈,而在关机之后,她依然改不了拾荒的习惯,剧组工作人员丢弃的矿泉水瓶,都会被她一个个收集起来,每天拍摄完成后,她再拿到收购处去卖掉。
一个月后,电影的拍摄工作基本结束。经过后期的剪辑处理,2015年11月,《妈妈我爱你》登陆爱奇艺、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电影再现了母亲潘立芳为了养育孩子所遭受的辛苦,母亲瘦小的身躯背着破旧的塑料口袋,靠拾捡路边的垃圾供儿子读书,拉着他渡过人生中一次次的难关。在儿子因为事业受挫而萎靡消沉时,母亲单薄的脊背,给了他最大的支撑。
在电影的最后,潘立芳拉着小孙女的手,从家门口缓缓走出,4岁半的小孙女身穿一身白裙,欢快地一蹦一跳,牵着奶奶的手一步步走远。她们面前,绿树成荫,阳光从树叶间洒下,照亮了一条平坦而广阔的路。这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结尾,给这部电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电影之外,张辉相信,母亲和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还要延续很久很久……
【情爱智商】
绕个大弯来讨爱
◎文/吴淡如
小路从小很熟悉的一幕,就是父母为了找东西在拌嘴。
爸爸常常动也不动、找也不找,就是要问妈妈东西在哪里。“淑女啊,帮我看看我的眼镜在哪里?”“你自己想想刚有走过哪里吗?干吗每次都要麻烦我,我一天至少要替你找三次眼镜!”妈妈嘴里虽然这么抱怨,却还是从后院走回客厅,边走边找,总是能在一分钟内就找到爸爸的眼镜。“看,就在饭桌上!你不会站起来找啊?一定要我走这么远……”妈妈总还要念上一串话。
她也记得,以前爸爸每天上班,也一定要麻烦妈妈帮他配衣服。
小路以前也觉得爸爸奇怪。家里又不大,东西不过就只能放那几个地方嘛;男人的衣服也朴素简单,不就那几种搭配法嘛,为什么爸爸老要麻烦妈妈,她为妈妈抱屈。她本来不懂,直到爸爸65岁那年因心肌梗塞过世,从那一年起,妈妈渐渐变得神志恍惚,什么也记不住了,医师说是老年痴呆症。某天早上她早点起床,竟然发现母亲笑着在帮父亲搭配衬衫和领带,像孩子在玩拼图一般……她没打扰母亲的兴致,却忍不住热泪盈眶。
她才懂了,爸爸老是要妈妈找东找西,只是拐个大弯在讨爱,而妈妈的记忆力,仿佛只是为了帮爸爸记东西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