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真相见证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呈现、解释与反思性叙事
2016-05-11刘蒙之刘战伟
□刘蒙之刘战伟
为历史真相见证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呈现、解释与反思性叙事
□刘蒙之刘战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制作完成并播出,引发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激发了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地位的重新审视。
这不仅仅是一部公正、客观的以确凿的文献影像来揭示历史真相的历史纪录片,也是一部优秀的反思中国抗战的政论纪录片。这不仅是一部站在民族家国视角述录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优秀纪录片,更是一部从二战史角度具有全球视野的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主战场(以中国人民为主体的抗战活动)的优秀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以全球的历史视野、全景的叙事框架、全知的智识储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正名,让中国人民宏阔、悲壮、铿锵的抗战历史拨云见雾,从历史的遮蔽中焕发荣光。
互文性的多维度历史叙事建构
历史是一种叙事,纪录片作为一种文本,本质也是一种叙事。如何能够更全面、深刻、系统地呈现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永远是一个挑战极限、逼近真实的过程。《东方主战场》在叙述结构与呈现逻辑上超越了以往关于战争纪录片和抗战纪录片的编年史的思路与逻辑,为了立体、全面、系统、深刻地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全景,分析抗日战争的各方主题的发展关系,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造成伤害与灾难,该片从时间的纵向维度与分析的横向维度上分八个维度综合呈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
《东方主战场》分别从东方危机、共赴国难、浴血坚持、中流砥柱、联盟制敌、民族血脉、同仇敌忾、伟大胜利等八个维度重现了抗日战争的战争进程,八个方面彼此勾线,相互阐释,全景式地展现了战争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与系统勾连,全面呈现、阐释、反思了战争真相以及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巨大创痛、深刻教训和浴火重生。这种历史叙事的高超结构为该片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质真实、人物真实与技术真实的三重真实性建构
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的生命。它要求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以非虚构的方式从事创作。对观众而言,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真实——不仅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是真实的。关于纪录片的真实问题,历来是纪录片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内容。《东方主战场》在三个方面做到了真实性。
第一,史料影像真实。据不完全统计,《东方主战场》搜集了180余部相关的专题片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关于二战的影像和图片资料,通过对这些珍贵资料科学合理的运用,为艺术的表达和呈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这一该片的核心本质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也是该片力求深刻表达主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是一部首次将中国抗日战争定位在世界格局中去回顾那段历史的纪录片,它的成功推出是中国电视人用影像对中国抗战的再思考、再追索。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不是一部应时之作,创作者们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是以国际的视野和大战略思维,在世界反法西斯大格局中真实反映中国人民抗战为争取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至言不繁、慎重取舍的艺术把控,是要正本清源,客观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第二,人物真实。人物叙事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对于一个不了解抗战历史的人来说,《东方主战场》是很好的教材。在《东方主战场》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传统纪录片关于抗日战争的宏大叙事,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看到了一个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一个生动、鲜活、勇敢、担当的人。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正是在这些勇敢的人身上背负着,民族的巨大苦难是被勇敢的中国人民承担起来的。从国共抗日将领到民间英雄,这部纪录片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忽略它们。历史是人民推动的,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东方主战场》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些人物以及它们的活动细节,让抽象的抗战历史细化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民抗战史。
第三,用技术还原事实。真实还原历史,尊重历史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要求。从视觉效果的角度而言,《东方主战场》打破了一些过去对纪录片的定义,比如动画效果的运用。动画效果从传统意义上说是非真实的,但是因为真实的历史事实没有留下影像,无法用原始的影像档案来呈现,于是制作动画效果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东方主战场》在讲述夜袭阳明堡、夜袭出云号、淞沪会战、日军轰炸商务印书馆等历史事件的时候都是用动画效果实现的。《东方主战场》每一段特效动画的制作都是在绝对恪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完成的,从设计、制作到最终完成,需要一轮一轮地开会、研讨、论证等。如夜袭出云号,出云号作为当时日军的旗舰究竟是什么样子,中方又使用了什么样的快艇和鱼雷、什么样的方式来作战,双方的具体位置在哪儿,甚至双方将士的着装如何,每个细节都要仔细考证。试想两个多月,除了披星戴月地制作,还要绞尽脑汁地设计论证。以人物肖像为例,大多纪录片中的肖像就是像照片一样出现在画面中,而此次《东方主战场》中,则要求大部分肖像去除照片中的各种背景,融入到镜头之中。工作人员必须仔仔细细地画图,然后运用三维技术、在电脑中制作模型、再经过合成、渲染、校色、绘制背景等十几道甚至几十道繁琐工序,才能完成一帧画面。一秒钟有24帧,5000多秒都是这样一帧一帧做出来的。淞沪会战那场特效虽然是动画,却能让人感觉有历史感、真实感。这是因为还原了历史照片,以真实照片为基础,每一幅场景都有确凿的细节做依据,然后通过先进的三维技术将其变成动态视频,既给了观众更好的视觉效果,又在没有视频资料的条件下,完成了从平面图到视频的变化,更保证了历史客观性。
理念创新,全球格局,中国视野,民族立场
这部用影像记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14年的抗战经历、汇聚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拥有全新视角的纪录片已经由一颗种子变成了成熟的果实,这样的速度在纪录片创作的领域极为罕见。
从1931年“9·18”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的抗战经历了14年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痛苦历程,造成了3500万人的伤亡。同时,抗战的最终胜利也是中国在近代百年的屈辱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将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以及最鲜活生动的内容全景式地呈现给观众,让所有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在14年的抗争中所承受的巨大灾难和无比坚韧的勇气,同时还要通过史实,分析和解读中国战场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中国战场开始得最早,结束得最晚,国土遭受的蹂躏、同胞死伤的惨重,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14年的抗战中,至少有六年的时间中国都处在独自抗争的艰难时期,不仅以一国之力,还用持久战的方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刘蒙之系复旦大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战伟系《东方主战场》创作人员之一)
栏目责编: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