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016-05-10武海萍
摘 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如何科学把握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本文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字面上简约朴实,但内涵却十分丰富,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高度凝炼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表达。深刻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作用
价值观是上层建筑的一种,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价值观是多样的,不同价值观的地位也不同:处于中心地位的,居于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称为核心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的,被核心价值观所支配的,称为一般价值观。不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不同,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每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要求社会成员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也不能例外,它是需要13亿中国人共同遵循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各个层面,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是引领社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和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行动纲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它从价值层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了最终的价值依托,为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的基本保障。柏林墙的倒掉,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新生政权没有建立新的社会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关系。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烈交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现实要求。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对 “金钱”、“权力”、“关系”等现实利益的追求引发了道德沦丧、追求享乐、奢侈腐化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构建了高度概括和高度凝炼的三位一体理论框架,从国家层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诉求,从个人层面指出了公民道德的实现路径,从社会层面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三者相互依存贯通,构成一个完整体系。⑴
(一)国家层面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的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凝聚了近现代无数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和愿景,具有强大的现实感召力。
富强。富强定位于经济领域。富强有两层含义:民富和国强。历朝历代都把富强作为治国的第一目标,今天富强依然是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国的首要发展战略。
民主。民主定位于政治领域。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最有力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民民主的发展,民主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要内容。
文明。文明定位于思想文化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及发展,文明的进步已成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持。
和谐。和谐定位于社会領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谐的目标就是正确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低级到高级描述了我国的未来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是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团结奋进的价值理想。⑵
(二)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个人的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公民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于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爱国。爱国是个人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自古迄今,爱国主义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展望未来,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责任。
敬业。敬业指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对于每一名中国人来讲,敬业是一种执著的理念,是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之一,是国家立国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把“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事业的切题之举。
友善。友善即友好和善良,是公民个人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呼唤。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行为规范上体现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原则,也是实现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基础,。
(三)社会层面的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的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与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自由。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追求自由的事业,共产主义更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但是个人的自由不能以侵犯他人的自由为代价,不侵犯他人自由的个人自由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本质。
平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标准,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的现实诉求和内在要求。平等的实现不能脱离历史文化积习和现实经济关系,既要有追求平等的社会制度前提,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公正。作为社会平等、自由、和谐状态的判断准则,公正也是捍卫人的自由、平等和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从社会主义本质来讲,公正是内在的要求,缺乏公正就不是社会主义。
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根本途径,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化、人性化、常态化的法制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也是解决纠纷、平衡利益、建设和谐社会的最终依靠。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秩序层面体现价值取向,是党和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它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人类理想社会的共同价值准则。
3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硬性约束,融入到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要营造社会氛围,使大家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三是要坚持先进带动,执政党自身要率先垂范,党、团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在青年人当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⑶
参考文献
1.洪晓楠,何美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2):2-6
2.鲁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 2014(1):112-113
3.张文敏.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2):21-26
作者简介
武海萍(1982-),女,汉族,四川,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