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学生工作管理

2016-05-10陆薇薇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影响力权力辅导员

陆薇薇

摘 要: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出发,就网络对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比较清晰的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这对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应对网络的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辅导员;网络化管理;学生工作;思路和对策

1 前言

高等学校辅导员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种不同的类型[1]。权力性影响力,即辅导员所在高等学校赋予其的职权所产生的影响力,其特点是强制性、不可抗拒性,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服从;非权力性影响力,即由辅导员的品德、知识、才能、气质、作风等因素构成的影响力,其特点是建立在尊重、信服的基础上,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现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这两种影响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当我们的大学生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时,高校辅导员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高校辅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 学生工作中的新问题

2.1 网络信息垃圾容易扭曲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迅速性、国际化的特点,其信息内容具有丰富性、实效性和不确性的特征,这也给网络信息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致使网络信息“宝藏与垃圾齐飞”,“精华与糟粕并存”。一些信息大国利用其经济和技术实力,利用网络超地域性来倾销他们的文化,传播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还有网络的传黄现象很严重,这给互联网络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污染。网上的这些思想文化有时有很大的欺骗性,极易使缺乏经验,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蒙蔽,而导致迷失生活和学习的方向。

2.2 网络的虚拟性严重影响了校园班级集体的建设

网络的特点之一是“虚拟性”,“虚拟实在”的出现和发展,造成了人们交往方式的重大变化,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由此带来了权威的削弱,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一些学生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角色转换,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网上的人际交流,缺乏和同学的交往和沟通,有的学生更是难以自拔,人际关系疏远,导致孤独、冷漠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严重影响了校园班级集体的建设。

2.3 高校辅导员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

面对网络的冲击,部分高校辅导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及应有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对于网络这一领域不甚了解或只是略知皮毛,不具备较高的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青年大学生。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格魅力及亲和力。另外,大学生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对此传统的高校辅导员显然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3 网络化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1 夯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形成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正能量感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十七大报告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了以人为本的丰富内容,具体表现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间性教育模式,是在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主体前提下形成的一种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突出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是对传统单主体教育模式的时代超越,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2]。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高等学校辅导员,必须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学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要注意以学生为本,改变原有的管理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方法加强与大学生的密切联系,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健康成长为落脚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终目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打造大学生网络工作平台,重建高等学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

利用网络微博打造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工作新平台,是高等学校辅导员进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辅导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载体,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转变高等学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的传统工作模式,提高大学生对于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高等学校辅导员借助网络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将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的强制性寓于网络微博的传播性和交互性之中,变 “命令”为“传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接受度、认可度;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微博实现大学生工作信息化、公开化和透明化[3],辅导员能够及时搜集大学生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效的上下交流、沟通,形成及时的反馈意见,可以增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目中的认同,树立教育者的威信,真正恢复和发挥高等学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3 开拓个人展示新领域,塑造高等学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

网络微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高等学校辅导员塑造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新领域,辅导员利用网络微博的诸种特性,可以创新沟通渠道、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塑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特色和大学生心理诉求的高等学校辅导员形象。虽然网络微博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冲击了传统的高等学校言传身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但也为高等学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便利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和环境条件:通过“关注”学生网络微博,随时跟进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趋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代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以“私信”功能为渠道,为特殊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避免引起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极端行为出现。此外,网络微博便捷性的即时传播、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可以协助辅导员充分展示自己,加强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情感认知:随时了解最新鲜的热点资讯,运用网络热词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平等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个人魅力,为塑造其非权力性影响力“加分”[4]。

3.4 遵循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 “全”、“新”、“近”等特点,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主动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高校辅导员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培养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4 结语

总之,面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心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冲击,遵循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引导学生增强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取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为培养21 世纪的新型人才作出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帮助和引导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教社政[2004]16號),2004.

[2] 钱珺.高校辅导员网络微博的影响力提升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34):269.

[3] 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79-80.

[4] 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9):84-86.

猜你喜欢

影响力权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天才影响力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