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

2016-05-10主父中杰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必要性教育

主父中杰

摘 要:本文从媒介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领域入手,分析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特点,并且根据其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价值分析,更有利地诠释出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对培养大学生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媒体素养;教育;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10月颁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明定将媒体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学习范围目前正试图推动融入正规课堂中。如何才能把媒介素养教学作为实践多元化教育的一种方式,这是中国教育界所面对的新课题。

1 媒体素养教育——一种新的教育领域

我们身处数位科技与传统文字并存的时代,需要了解相关研究在新的素养研究上的应用,为新素养的研究提供接轨与理论架构。就因为素养研究走进了电子媒介的领域,使得传播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碰触,两个领域试图在概念理论上彼此互惠、碰撞、拉扯,并激荡出新的领域——媒体教育研究。媒体素养进入校园,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领域,其理由如下:

第1,媒体既然是生活的环境,当然也是教育的环境。早年在“视听教育”时代,媒体只是教师众多教学资源之一,媒体用在教学上,像电脑辅助教学、投影片等科技用于教学上,科技只是工具,只是方便负载学科知识的载体。

第2,教育的目的是协助年轻人预测未来的公民生活。对媒体的理解和使用——亦即媒体素养——是公民一生无可逃避的人生修炼,特别是对大学生群体。所以媒体素养就像民主素养一样,是用来预测未来的公民生活,所不同的,是媒体素养的学习不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学习,这一方面而言,媒体比学校更贴近现实世界,理应成为教育的一环。

第3,现实世界里,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来自媒体这个被称为“第二课堂”的学习,很可能在深度和广度上已经超越了学校教育,不仅挑战了学校是主要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也可能颠覆了某些一向被视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策略。

第4,媒体素养奠基于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之上,与教育学奠基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一致的。两个领域原本就有相互取经之处,尤其在哲学思想层次上,甚多系出同源、互相发明的学术基础存在。学校引进媒体素养,可谓水到渠成,符合学科之间彼此借镜的发展趋势。

2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主要途径

2.1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不足,教育体系不健全。西方的媒体素养研究已有70年的历史,而我国对媒体素养教育的关注起步于1997年。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媒体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上都有一定的积累,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上区分度欠妥。由于高校专业化学习的思想影响,对媒体素养教育更多针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对他们而言,为他们提供了媒体素养教育的专业知识体系,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媒体素养是很有必要的。但对大部分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是通过选修课和公开讲座等形式接受媒体素养教育的,这种间断性、不成教育体系的模式只能让更多的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的媒体素养处在较低层次。

其次,重基础理论教育,轻媒体实践应变能力教育。当前国内高校媒体素养教育以理论教育居多,即大学生们一般都具有信息传播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大众传播的手段、目的、方法、技巧,并掌握基本的信息识别和分析能力。但在如今信息爆炸年代,对于瞬息万变、层出不穷的海量信息,除了理论知识外,更多地要依赖媒体信息理性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最后,媒体素养教育主体意识淡薄。媒体素养的内涵包括解读媒体信息(认知信息)、对大众媒体的批判意识(形成态度)和正确使用大众传媒(采取行动)。可见,高校媒体素养教育成果最后是以学生的媒体行为作为评判标准的。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往往直接给学生一套评判体系,忽略学生对信息的认知、分析和应对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开展媒体素养教育过程中,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与态度,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一套评判的模式并将他们的思维固化到这种模式上来。

2.2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第一,学校教育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教育主体,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在学校教育层面,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实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第一,将新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面对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例如复旦大学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新闻媒介与社会》,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公共课《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湖南理工学院开设的公共课《媒介素养》等。第二,将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融合到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之中。第三,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课程,成为一门独立的公共基础课程。

第二,专门组织,即专门推动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组织,如社会上和校园中的各类新媒体素养教育协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等,从西方国家来看,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自发呼吁、倡导,已经成为推广新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一大特点。这样的专门组织和团体,可以挂靠相对应的政府机构,也可以由大学或者民间机构自主设立;可以是研究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组织,也可以是咨询、协调、组织、培训的机构。在美国,拖曼创立的“传媒教育中心”,呼吁和鼓励媒体机构利用自身资源,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在日本,每年会有专门的媒体素养宣传周,报社在特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供学生参观,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媒体信息的甄别意义和价值,了解媒体的基本知识,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进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第三,大众传媒是新媒体素养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组织不仅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把关人”,还应该是信息教育机构。大众传媒要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坚守公共利益和主流價值,通过严格自律,弱化、避免自身负面效应的形成与扩散;二是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积极推动者,通过自身的传播行为,唤起公众意识,解读政府政策,报道新进展、新成果,批评不良现象,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三是推出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专门栏目,面向社会公众,有针对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第四,家庭和社区教育。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手机的普及,新媒体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独立能力差,对家有很强有依赖性,同时,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喜欢在家中度过休闲时光,家庭逐渐成为大学生新媒体行为发生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和社区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十分必要。新媒介素养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场所,通过广泛宣传、说服教育和组织活动等方式,集体接触新媒体,形成亲情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新媒体知识、经验、技能乃至媒介批评意见的交流和教育,达到提高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效果。

3 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媒介素养的缺失产生了许多问题,而我国过去仅仅对传播者进行控制来消除不利影响的政策也越来越不适应先打社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吸取国外的经验,开展媒介教育,特别是要求媒介公民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媒介环境。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因此不管是校内环境还是校外环境,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生活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翠珍,陈世敏.媒体素养教育[M].台北市:巨流,2007.

[4]刘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模式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必要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