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2016-05-10邓霞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高中新课程

邓霞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重视示范与纠错,强化过程分析,提供多元化的探究平台,引入实验设计环节,创设情景的纯思维实验探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策略,落实新课标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是课程观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经过两年的新课程实施,我们已经把高中全部教学内容学完,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始终处在不断的探究和学习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成功的地方,但也存在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的地方。那么如何在极有限的课时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呢?围绕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重视示范与纠错,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是高一学生在事隔两年后再次使用显微镜,要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不同细胞异同点。学生进入实验室,出现以下情况: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显微镜上或急于观察,甚至动手操作,弱化了教师讲解、示范效果,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相互影响,教师对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结果学生显微镜操作不规范,观察到得细胞影像效果不理想。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确→巩固→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获得正确信息,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后表现为正确的操作行为;另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通过实践,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最终也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十分重视教师的操作示范作用和学生自我纠错作用,如把实验中关于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操作通过教师演示一遍,学生统一观察“蚕豆上表皮细胞”,教师利用数码显微摄像仪展示细胞照片,有的学生由于之前并没有认真听课而失败,这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激将”,用电脑播放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操作,让学生查找,使其领悟到错误所在,接着学生一遍操作,一遍对照教师数码显微摄像仪展示的图像,最后成功率稳步提高,最后将学生观察到的最理想的细胞影像进行展示和比较不同细胞的不同,实验效果很好。

二、强化过程分析,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的能力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例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 10 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 9 厘米左右;宽 1 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 1 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 3 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00 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 2- 3 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如果在不干燥的情况下连续划线,色素会随滤液中的液体(如丙酮)在纸条上的扩散而扩散,划出的滤液细线较宽,其结果是相邻的两条色带会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变验证为探究,提供多元化探究平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如何让验证性实验变成激发学生思维和自主性的探究实验呢?这就需要教师思维也是要多元化的,大胆的在关键问题上敢于变化,站在学生自身生活实际角度来看待问题,提供探究平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是高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涉及使用化学试剂的分组实验。在实验之前我收集准备了学生希望在实验课上检测对象,包括生物组织比如梨汁、苹果汁、土豆汁、豆浆、蛋清、牛奶和一些非生物组织如奶茶,将实验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实验我先分成4个实验主题,不强求学生必做哪个,给学生一定的讨论空间和思维空间,让其自主选择一个实验主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做出实验结论,最后每组推选出发言人向全班汇报。这次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索是双赢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也锻炼了教师的实验课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中引入“实验设计”环节,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理论不能直接解决一个问题时,在已经存储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和综合,形成新的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选择恰当的内容引入“实验设计”环节,在单纯照着教材“烹饪”时能创新出新的“菜品”,从新的一个角度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教材中的“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实验时,我又补充了“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实验,此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探索实验的全过程,教师准备好一系列不同浓度(10%、12.5%、15%、20%)的蔗糖溶液及所需的各种物品,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介于引起与不能引起質壁分离两种溶液浓度之间。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维由“封闭”变为“开放”,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创设情景的纯思维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思维和精神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

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充分强调过程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在经典生物实验的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能从经典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索过程。“实验探究≠动手操作”,单纯照方抓药的动手操作固然不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也不一定都要动手操作,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像科学家一样……”,是要像科学家一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多元化探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实验课这个载体,教师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永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假设》[J].生物学教学, 2006,08

[2]李友章.《也谈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开发研究》[J].生物学教学, 2003,07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教学高中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善用多媒体手段,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