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祁雨沟

2016-05-10于跃李鲤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豫西

于跃 李鲤

摘 要: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新的找矿技术方法为指导,对矿区各类地、物、化、遥和矿产资料数据进行全方位收集、整理和综合性分析,研究矿床分布、演化和各类矿床之间的分带特征。在对区内典型矿床矿化特征、矿体特征、构造控矿规律进行全方位剖析的基础上,由点到面总结、分析、研究区域矿床成因模式与控矿规律,建立豫西祁雨沟—前河金矿集区源-运-储矿化网络的成矿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模式;祁雨沟;东湾;前河;豫西

1 区域地质背景

豫西祁雨沟—前河金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台隆东南,紧邻北秦岭造山带,其东、西为洛宁断陷盆地和伊川—潭头等新生代断陷盆地,南、北两侧分别为马超营断裂和三门峡—宝丰断裂。

区内地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层:晚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基地岩系(绿岩建造);中元古界盖层熊耳群浅变质火山岩系及管道口群滨—浅海相沉积建造;在中新生界伸展断陷盆地内,发育有红层碎屑沉积岩(邓军,2010)。

区内受板块边界深大断裂和秦岭褶皱带长期活动的影响,断裂构造发育,表现为南北分别以马超营断裂和洛宁断裂相夹持,衍生了一系列次级断裂,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导矿、配矿和容矿条件。

区内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强烈,阜平期、嵩阳期、中岳期、熊耳期、晋宁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均有岩浆活动,其中燕山期岩浆活动强度与规模最大。形成了本区从南向北有代表性的合峪、五丈山、花山、金山庙等花岗岩基,派生了许多酸性的岩枝、岩脉等小斑岩体,并伴生有多处隐爆角砾岩体,与该区金、银等矿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祁雨沟金矿

祁雨沟金矿位于熊耳山地区中部,龙脖—花山背斜南东翼,花山岩体东南部,五丈山岩体北东侧,为大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矿区内主要出露太华群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一套晚太古到早元古代变质岩系,东北部则大量出露中元古代熊耳群安山岩、英安岩变火山岩地层。太华群与熊耳群在矿区东北部沿孟沟、公峪、陶村一带呈NW向不整合接触。

矿区构造以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为主,NW向断层形成较早,且规模较大,控制了区内中小侵入岩脉及角砾岩体的产出。NE向断层形成较晚,为重要赋矿断裂构造,NW向断层与NE向断层的交汇处常是有利成矿部位。

2.2 东湾金矿

东湾金矿处于熊耳山中部,马超营断裂以北,潭头—大章断陷盆地的东部。矿区自北向南包括九丈沟、刘坪、通峪沟和小南沟矿段,南北长4km有余,东西宽约800~1200m,是熊耳山地区大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矿区内构造变形作用强烈,近NS向断裂纵贯全区,为该区的主要断裂,NW向、近EW向断裂相对较弱。近NS向断裂早期发生正断,晚期发生逆断,矿化主要发生在早期正断阶段。NW向、近EW向断裂为后期破矿构造。

2.3 前河金矿

前河金矿位于华熊台隆东段,燕山期合峪岩体北侧,南部紧邻马超营断裂,包括葚沟、石家岭两个矿段。其矿床受构造与热液共同控制,为构造蚀变岩型中温热液矿床,规模达到中型。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熊耳群流纹岩、安山岩、英安岩及石英斑岩,并有第四纪地层和古近纪出露。熊耳群地层分布于矿区中部及东部的广大区域,古近系和第四系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地区,古近系与熊耳群在谢家凹一带呈断层接触。

3 区域控矿要素分析

矿集区金矿体产出对地层没有明显选择性, 主要体现在区域断裂构造控矿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控矿两个方面。

3.1 构造控矿

熊耳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区内构造体系受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强烈影响,形成了以近EW向马超营断裂为主导构造,其北侧自西向东分别发育洛宁断层、康山-七里坪断层、陶村-马元断层、旧县-蛮峪断层等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与熊耳山南北拆离断层带一起构成本区控岩控矿体系(吴发福,2012)。

本区构造系统对矿床的控制作用表现在:(1)金矿床分布于区域性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以北;(2)金矿床分布于次一级的北东断层系内及附近;(3)矿区构造受区域构造控制,决定着矿体的产状。

马超营断裂走向近EW,倾向北,倾角55~70°,断层切割深度10km以上,发生多次脆-韧性剪切活动。延深达地壳深部乃至地幔,从而沟通深部流体,为流体运移及扩散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及扩容空间,其成矿作用主要体现在‘源、‘运两方面,次级断层空间则成了成矿物质的有利‘储存场所。

3.2 岩浆岩控矿

熊耳山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发育,花山、五丈山、合峪花岗岩体在空间上与区内金矿床的分布关系密切,这些矿床主要围绕区内三大岩体分布,产于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显示了同空间分布规律。

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和区内众多金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岩体成岩年龄主要集中在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2个阶段(王卫星,2010),金矿床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阶段,成矿与成岩在同阶段或稍晚于成岩阶段。

4 矿床成因

经过对祁雨沟—前河矿集区金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环境、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分析,建立了本区金矿床的时空演化模式。

4.1“源、运、储”

印支期,华北与华南两大板块碰撞造山阶段,在南北向强烈挤压体制作用下,一方面导致地层褶皱变形、逆冲叠覆,马超营断裂带呈现压扭性,另一方面在南北压应力和东西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北西向压剪性断裂、近南北向张性断裂和北东向压剪性断裂。太华群中的岩石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普遍接受高温高压区域变质,达到高角闪岩相,结合大地降水,从而使太华群中的Au等成矿元素活化,一部分向上迁移至熊耳群,与熊耳群中Au成矿元素汇集。

4.2“变、保”

后期地壳运动,祁雨沟北西向构造上盘下降,上部岩筒在地表已经消失,形成部分角砾岩筒不含矿。

新生代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由于其远程效应导致形成该区近南北向陡倾断裂。该组断裂普遍对区内矿体进行了错断,最终形成现在金矿体赋存状态。

5 结论

(1)受区域马超营主体构造的控制,该区金矿床主要产出于其不同规模的次级断裂带中,具有明显的受控性,且金矿床的规模和断裂带的规模大小有明显的关系。

(2)金矿床和燕山期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该区金矿床(点)主要围绕花山、五丈山、合峪等花岗岩体分布,平面上相距2~5km,金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同期或稍晚,具有空间、时间上的密切关系。因此,花岗岩对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富集成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豫西内生金矿床系与燕山期花岗岩浆侵入密切伴生的含金成矿热液活动的产物。由于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导致豫西进入构造强烈活动阶段,形成了斑岩侵入构造、爆破角砾岩筒构造等,同时原有的断裂构造再次活动,为金矿的运移、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再由于含金成矿热液活动的构造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综上所述,该区各金矿床类型间既存在明显的区别,又具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成因联系。这一特点对用于拓宽该地区进一步的找矿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发福等.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J]. 地质与勘探,2012,48(5): 865-875.

[2] 王卫星等. 豫西熊耳山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与金成矿关系[J]. 黄金,2010,31(4): 12-17.

[3] 邓军,龚庆杰. 河南嵩县地区金钼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内部资料.

猜你喜欢

豫西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豫西夜长坪钼钨矿床典型磁异常二维反演浅析
豫西崤山东部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豫西五丈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研究
豫西山区‘玫香’杏高效栽培技术
瑞阳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地区栽培表现
豫西集团搭乘电力市场改革快车四个月实现节创400 多万元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豫西“三软”煤层支护工艺研究
豫西金矿集区控矿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