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程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探索实践
2016-05-10王书力孙吉凤
王书力 孙吉凤
摘 要:主要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程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探索实践。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和目前的教学特点,以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各类任务驱动,诱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理解知识体系、掌握技能、培养化学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兴趣;深化课程改革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写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在计算机教学中有较为普遍的应用。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转变为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学生合作、创新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与课程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贴切相宜,所以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现实意义的创新尝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应用
根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教材特点,我们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根据“任务”的内容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科学探索型任务、生活发现型任务、生产实践型任务、知识理解型任务和实验探究型任务。
科学探究型任务是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对科学神秘感和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欲望,进行知识拓展的过程。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知识拓展”和一些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
生活发现型任务是将任务嫁接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基于接触社会或者是基于对生产生活经验的领悟,在此过程中构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桥梁,并感受化学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产生活的情感态度。
生产实践型任务是将化学知识具体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过程,在任务实践中领悟科学精神,体验化学的重要性,深化化学理论知识,是对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具体应用。
知识理解型任务主要是以知识性推理作为任务的载体,将任务分配于化学知识的理论探究过程,在任务的递进过程中巩固和加深知识体系。
实验探究型任务是以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为主要载体,在兴趣的驱使下让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流程原理,掌握操作技能。
三、任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类型:知识理解型、实验探究型
【教学反思】
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差量法是一个难点。传统的讲述型教学往往使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有些茫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差量法的思路分解为各个小任务,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求知的动力,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逐个解决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关系,很自然地理解了 m与反应方程中的量的变化关系,能较好地在求知欲作用下掌握差量法。
教学案例Ⅱ 必修一专题四《二氧化硫性质与作用》
任务的载体框架为:
任务1:测定雨水的pH 任务2:设想形成酸雨的可能因素 任务3: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任务4:归纳总结酸雨的形成 任务5:讨论防止硫酸型酸雨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任务6:讨论、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任务类型:生活发现型任务、知识理解型任务、实验探究型任务
【教学反思】
本课堂以“酸雨”为背景,以“探究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任务主线,将探究活动作为任务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任务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任务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至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一般说来,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角色与地位的转变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能否充分得到调动对整个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构建起来的。
2.任务设计要注意与情境的结合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接受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要创建与学习主题和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探究状态。引导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要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以及遇到问题时应如何注意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之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3.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新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轻重、知识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现有的专业基础、专业水平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探索,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4.要重视系统总结,即“知识建构”环节
所谓“知识建构”环节是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其已掌握的知识,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连接,重新整和,构建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认知体系;再在小组内、班内交流;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善认知结构。通过此环节,学生才能将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到理论上加以理解和深化,建立知识网络与技能拓展的认知体系。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又有所优化,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固定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化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编辑 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