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2016-05-10段静徐丕青

学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张家口必要性

段静 徐丕青

摘 要:张家口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北方名城,也是奠定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重要圣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诸多法定类别。然而“非遗”保护面临着人为的忽视与发展中的自然瓶颈,具有相当的紧迫性。“非遗”保护,应建立起一套科学体系,同时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要性;科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7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67

一、引言

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其他各种因素,张家口地区“非遗”保护观念呈落后态势。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非遗”传承出现了时间上的断层与传承人的脱节,这使得“非遗”保护具有了必要性与紧迫性。“非遗”是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与归属感。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非遗”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这关系到民族的根源,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非遗”保护,应建立起一套科学体系,同时做到与时俱进。

二、张家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的定义,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并且“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各种艺术、表演形式,也包括民族传统,还包括文学、知识及相关的实物与场所。同时,它也是出于不断变化中,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与清晰的分类。

“非遗”的归属体现了一定的团体性,这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本来就少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时,当今世界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就是要突破民族、地域的界限,在更广阔的范围中去发掘“非遗”,这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需求,也是“非遗”保护的必然需求。“非遗”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它是来源于群众生活、植根于群众生活、随群众生活而发展的。它是动态的,不依赖于物质的,并且超越物质的。可以说,“非遗”即生活,是人类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态度。同时,也正是由于“非遗”随人类活动而动,当中的一部分就必然面对消亡的命运。面对这一现象,人类不应顺其自然,而应发挥人类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尽力挽救、保护那些逐渐远离人类生活的“非遗”。人类应尽最大的可能,让“非遗”具有传承的力量,让那些离人类发展越来越远的“非遗”在新的时代以其特有的方式仍代代相传,而非被工业化、商业化、功利主义所淹没。

张家口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北方名城,也是奠定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重要圣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按照国家法定分类,涵盖了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按照国务院四级非遗保护体系,该地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3项及诸多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张家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张家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一)地区忽视

由于地理位置及其他各种因素,张家口地区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以致在思想观念上,也有些滞后,“非遗”保护观念的提出也呈落后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忽视的。正由于“非遗”是非物质的,在有些群众看来,它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对它,具有先天的忽视感。更有甚者,对“非遗”怀有歧视和敌意,认为其是老而无用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包袱甚至绊脚石,应当丢掉。一方面是普通大众的忽视,另一方面是地方缺乏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合理措施的引导,以及资源、资金的配置,使得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相对滞后,成为当地开展“非遗”保护的第一道屏障。

然而,正是这“非物质”的遗产,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使民族精神得以世代传承。在信息时代以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非遗”不是无足轻重了,而是更加珍贵了。当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随着物质的发达日益改变时,人类自身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如对“幸福是什么”的迷惑,物质丰裕与精神匮乏的对比,这些问题不处理好,危及的是人类的生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并不是信奉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信仰,而是探求我们的根系,找到自己民族的标志,“非遗”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方式与归属感。

(二)发展中的瓶颈

“非遗”是特定团体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产生发展的,而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中必然经历新的取代旧的,现代取代传统的过程。人们会逐渐抛弃、遗忘那些成为历史的、传统的风俗习惯、艺术形式、场所等,这就使“非遗”失去了“生存土壤”,即“文化生态环境”,使“非遗”传承出现了时间上的断层。与此同时,“非遗”的传承,归根结底是人之间的世代相传。传承人与继承人都有不稳定性与脆弱性的一面。生老病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同等的客观事实。同时,某些“非遗”难以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年轻一代更容易被现代吸引,难于坚守住传统。例如传统手工艺被机械化所取代时,就很难保持执著与信念。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所处的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却是“非遗”的危机时期,有些“非遗”受到冲击,有些正在消失,有些濒临灭绝,有些遭到了滥用和过度开发。因此,在谈到“非遗”的同时,我们必然要提到“保护”,有形的遗产受人关注,无形的遗产蕴含难以估量的价值,关系到民族的根源,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四、张家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的准则

(一)增强专业性

对“非遗”的保护,应建立起一套科学体系。在宣传工作中,要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入教学活动,避免出现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并利用可进行知识传播的多种文化场所进行宣传。同时不能忽视媒体的力量,特别是现如今普及面甚广的电视、网络媒体,从而普及“非遗”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非遗”的普查中,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分类明确的普查方案。对“非遗”进行标准的评审和认定。不应一味拘泥于西方的申报程序与评判标准,应当因地制宜地确立地区标准。要重视科研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类相关单位参与“非遗”保护工程。要加大力度建立“非遗”传承机制。可在传统文化鲜明的社区、乡村重点开展传承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实现继承人的特殊培养。对于“非遗”保护名录中的遗产传承人,要给予奖励与鼓励,加以扶助,不能让珍贵遗产成为他们的包袱。

(二)做到与时俱进

在信息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应与时俱进,将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其中。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包括如实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进行记录和整理,如录制工作、建设小型博物馆、展览室、还原与再现历史生活场景等。其次,是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加工、改造或包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新的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产生新的存在形态,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到别的领域,如艺术家将蔚县剪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新的视觉文化样式,同时也提升了其商业价值。

与此相关的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合理的保护与规划。可以帮助观察遗产的保护状况,为宏观工作提供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味觉等方式对保护对象进行全面展示。图像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科技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课题,也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涉及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如对市场的判断,对信息的分析,决策的复杂性等。再者有虚拟资源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当人们选择通过网络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是否会威胁到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保护工作又该如何利用虚拟资源,使其成为保护工作中的一部分?又如,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如何合理把握“度”的问题?

四、结语

本地区“非遗”保护的实施,应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探索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及特色的保护体系,有理有据地提出方案,充分地分析现状,以科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全面整合当地资源。同时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非遗”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应避免将其“物化”、商品化、广告效应化,避免过度包装,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如果以现代科技代替传统技艺,这样就只剩开发而没有保护了,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而不是传承。我们应当树立对“非遗”的正确的价值认同,提升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能力,牢记“非遗”以人为本的本质,使“非遗”保护始终围绕人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司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延安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6).

[2] 施榆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3]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4]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姚朝文,袁瑾.都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陈平.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Abstract: Zhangjiakou is a northern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holy l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unit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vers many legal categories. However,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aces neglect and bottlenecks. The protection should set up a set of scientific system,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Zhangjiakou;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ecessity; scientific system

[ 责任编辑 张敬亚 ]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张家口必要性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
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收复张家口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