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分析
2016-05-10蔡瑞歆李奕标
蔡瑞歆 李奕标
·论著·
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分析
蔡瑞歆 李奕标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以及愈后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 患者在第1天、2~7天、8~14天及14 d后的LDVT发生率分别为0、27.1%、47.9%以及25.0%,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6%的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均完全恢复或者恢复良好,仅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男女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避免危险因素,降低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
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股骨颈骨折作为中老年常见骨折之一,多是由于患者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股骨颈骨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股骨颈骨折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2],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患者病死率。为此,我院欲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情况,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中男47例,女49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3.6±5.3)岁,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例(%)
1.2 方法 手术方法:(1)患者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2)于患者髋关节侧皮外入路,用带齿拉钩使髋臼暴露后,清理髋臼在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切除关节盂唇以及圆韧带。(3)使用与人工髋臼大小适合的髋臼锉加深髋臼,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4)安放人工髋臼,经髋臼螺钉进行固定。(5)放入负压吸引管分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LDVT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发生L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LDVT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在第1天、2~7天、8~14天及14 d后的LDVT发生率分别为0、27.1%、47.9%、25.0%。见表2。
表2 患者LDVT发生情况比较
2.2 患者围术期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91.6%的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均完全恢复或者恢复良好,仅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男女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多是由于患者骨质疏松以及髋周肌肉群退行性形变造成的,一般多发于老年人。随着近年来人均寿命的延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日渐升高,如今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股骨颈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以及股骨头缺血两个重要难题,因此,患者在发现病情时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3-5]。
表3 患者围术期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例(%)
表4 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例(%)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股骨颈骨折研究的加深,人们发现形成深静脉血栓应满足三大基本条件:(1)静脉血流瘀滞;(2)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静脉壁损伤。当患者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后,胶原蛋白会由于强烈的促凝作用导致血小板在该处粘附,造成血液凝固,从而形成血栓。临床上导致患者产生血栓的原因不一,最常见的有创伤、骨折复位、伤口长时间暴露以及医生的不当操作等[6-8]。在对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治疗过程中导致血管间接受到损伤,因此血小板数量会增加,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9,10]。本研究显示,患者在第1天、1~7天、7~14天及14 d后的LDVT发生率分别为0、27.1%、47.9%以及25.0%。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由于肌肉渗血,血液回流会受到阻碍,因此也会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机体功能明显减弱,血液循环能力降低,并且患者手术时间越长,创面暴露在外界的时间也会增长,这段时间内炎性因子会导致患者炎症反应加重,从而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1]。对于存在合并症的患者,患者身体较弱,并且老年患者多卧床制动,因此下肢的运动较少,血液回流相对滞缓,在手术中受到创伤刺激后,机体功能恢复较为缓慢,并且恢复情况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当炎性因子释放后,会激活外源性凝血的途径,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股骨颈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应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止[11-13],降低患者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4,15]。本研究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91.6%的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均完全恢复或者恢复良好,仅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
综上所述,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避免危险因素,降低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
1 李海峰,亓玉彬,李强,等.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21-723.
2 郭学峰,王裕民.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488-1491.
3 唐朴勤,周雪松,陈晓婷,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143-145.
4 赵红莲,刘晓丽,冯向春,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671-6672.
5 张文峰.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60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41-442.
6 李波,邹正,罗文中,等.不同股骨颈骨折分型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重庆医学,2013,42:297-298,301.
7 周军杰,曹成福,庞金辉,等.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对照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36-139.
8 唐路平,李伟军,熊炎,等.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因素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538-541.
9 田敏,崔存宝,王东辰,等.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67例临床报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325-1327.
10 杨辉,巴黎,陈国强,等.人工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484-5485.
11 马春辉,易诚青,李夏,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体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554-1557.
12 冼敬锋.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重庆医学,2013,42:1528-1529.
13 吴少坚.小切口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8-2239.
14 江辉,闫韵飞,赵建宁,等.3种手术方式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分析.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746-748.
15 姚进,赵允,仲从丽,等.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疗效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37-638.
10.3969/j.issn.1002-7386.2016.08.038
项目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B031500054)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
R 683.421
A
1002-7386(2016)08-1237-02
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