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2016-05-10彭磊乐功芳陈绪萍

河北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间歇呼吸机通气

彭磊 乐功芳 陈绪萍

·论著·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彭磊 乐功芳 陈绪萍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疗法,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42.22%、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93.33%均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05,1.27;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SaO2和PaO2水平均明显提高,Pa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0,71.28,12.20;49.44,67.03,9.30;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1.83;0.11,0.39;0.70,0.8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疗时间(132.16±13.92)h、呼吸机使用时间(60.88±8.47)h、住院时间(14.74±2.18)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4.34,4.5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7%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P<0.01);张力性气胸2.22%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结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则更具优势,适宜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婴儿,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间歇正压通气;呼吸,人工

近年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成为早产儿和近足月儿发生死亡的主要病因[1],且临床发病率持续攀升[2]。以往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疗法能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进而造成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降低[3]。而无创模式则极大的弥补了现有治疗手段的不足,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开辟了一条全新治疗思路[4]。我们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8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了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按照患者监护人的意愿选择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或机械通气疗法。观察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0.8~6 h,平均年龄(3.22±0.78)h;体重1.03~2.39 kg,平均体重(1.87±0.31)kg;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例;入院时间均为出生后6 h以内;出生后均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照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0.9~6 h,平均年龄(3.30±0.80)h;体重1.05~2.38 kg,平均体重(1.89±0.32)kg;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入院时间均为出生后6 h以内;出生后均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采用德国 MAQUET公司生产的Servo-i型小儿呼吸机予以治疗,对患者行鼻罩式无创呼吸连接界面。设备初始参数:吸气峰压设定为15~20 cm H2O;呼气末正压设定为4~6 cm H2O;呼吸频率设定为30次/min;氧浓度设定应以有效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为依据,数值在88%~95%予以调节,所调节的具体范围为0.25~0.60。医务人员可依照本组患者实际病情的具体变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分别对设备相关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采用德国 MAQUET公司生产的Servo-i型小儿呼吸机予以治疗,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后分别与管道、呼吸机以及湿化机等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及时准确的连接。设备初始参数:潮气量设定为4~6 ml/kg;吸气峰压设定为15~25 cm H2O;呼气末正压设定为4~6 cm H2O;呼吸频率设定为25~40次/min;氧浓度设定为0.4~0.6;吸气时间设定为0.354~0.45 s;分钟通气量设定为6~8 L/min。医务人员可依照本组患者实际病情的具体变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分别对设备相关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血气分析情况、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中临床治疗情况的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患者治疗过程中神态安静,呼吸平稳,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有显著改善,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患者治疗过程中神态安静,呼吸浅促,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基本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计为总有效率。其中血气分析情况的考察项目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其中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的考察项目包括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考察项目包括脑室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张力性气胸,间质性肺气肿等。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显效率42.22%、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93.33%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05,1.27;P>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的比较 例(%)

2.2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情况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SaO2和PaO2水平均明显提高,Pa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0,71.28,12.20;49.44,67.03,9.30;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9,1.83;0.11,0.39;0.70,0.81;P>0.05)。见表2。

表2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情况的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疗时间(132.16±13.92)h、呼吸机使用时间(60.88±8.47)h、住院时间(14.74±2.18)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55,4.34,4.55;P<0.05)。见表3。

表3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s

2.4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7%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P<0.01);张力性气胸2.22%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见表4。

表4 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被称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其往往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相关临床症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进而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新生儿于生后4~12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7, 8]。因此,积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愈的关键和重中之重。

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迅猛趋势[9]。传统的机械通气疗法虽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需要气管插管等有创性操作易造成严重并发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种疗法的广泛应用[10]。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对无创呼吸治疗需要的进一步加强,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在国内外儿科疾病治疗领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11]。并且已有研究证实,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能够作为初始通气模式以替代传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模式是可行的,并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很快得到了验证[12]。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则无需气管插管,而是通过鼻罩进行辅助性呼吸,严格避免了有创通气模式在建立人工气道时所产生的肺损伤及严重并发症。

本文特对我院所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了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的差异化治疗方案,观察发现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显效率42.22%、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93.33%均有所提升,其结果与龚兆荣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能够克服传统机械通气疗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更为有效的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两种疗法的实施,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SaO2和PaO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这与彭芬等[14]的文献报道相一致,表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两种疗法在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疗时间(132.16±13.92)h、呼吸机使用时间(60.88±8.47)h、住院时间(14.74±2.18)d均明显缩短,其结果与陈信等[1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有助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通过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的实施,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7%和张力性气胸2.22%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这与获俊明等[16]的文献报道相一致,表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则更具优势,适宜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1 万秋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儿科药学杂志,2015,21:60-63.

2 Niknafs P,Faghani A,Afjeh SA,et al.Manage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Employing ACoRN Respiratory Sequence Protocol versus Early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rotocol.Iran J Pediatr,2014,24:57-63.

3 招军,袁大华,黄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30-632.

4 Merren MP.The use of NIPPV therapy to treat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JAAPA,2011,24:50-52.

5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2-145.

6 邵肖梅,叶鸿猖,丘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398.

7 许花芬,邓春.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儿科药学杂志,2015,21:10-12.

8 Shi Y,Tang S,Zhao J,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NIPPV versus nCPAP in preterm and 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ediatr Pulmonol,2014,49:673-678.

9 Laban M,Mansour GM,Elsafty MS,et al.Prediction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term pregnancies by assessment of fetal lung volume and pulmonary artery resistance index. Int J Gynaecol Obstet,2015,128:246-250.

10 劳庆禄.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781-784.

11 Medeiros SK,Carvalho WB,Soriano CF.Practices of use of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in neonatology in northeastern Brazil. J Pediatr,2012,88:48-53.

12 Gizzi C,Montecchia F,Panetta V,et al. Is synchronised NIPPV more effective than NIPPV and NCPAP in treating apnoea of prematurity (AOP) A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15,100:17-23.

13 龚兆荣,王艳丽,陈运彬,等.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观察.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277-281.

14 彭芬,吴华莉,田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中国妇幼保健,2014,29:5530-5532.

15 陈信,彭万胜,王磊,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713-717.

16 获俊明,宋雪民.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8-129.

10.3969/j.issn.1002-7386.2016.08.014

442600 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儿科

R 725.6

A

1002-7386(2016)08-1167-03

2015-11-06)

猜你喜欢

间歇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