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旱,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2016-05-10
本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文朱 本报特约记者 丁廷立
印度安拉阿巴德大旱,孩子们顶着桶去邻村找水。
“印度的‘人造’干旱殃及3.3亿人。”大旱近些年成为制约印度快跑的锁链。不良季风登陆导致的旱灾让印度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冲击:有农民因收成锐减等问题而入不敷出,走上自杀绝路;纺织、造纸、食品等工业“用水大户”受拉闸限水影响,拉低印度的经济涨幅。印度财政部长一个月内两次“呼风唤雨”,盼有利季风早日登陆,助经济快速增长一臂之力。但正如许多印度专家急切呼吁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找原因,印度的经济发展仍将受旱灾的拖累。
一场大旱殃及3.3亿印度人
随着暑季到来,印度多地气温飙升至40度以上,同时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季风的“不给力”使得印度连续两年面临水资源匮乏,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根据印政府部门统计,自北向南共有10个邦254个地区的25.6万个村庄受到严重影响,受灾人数3.3亿,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1/4,其中以位于西南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灾情最为严重。在马邦的马拉斯沃德,因水井干涸,当地人需要顶着酷暑走14公里才能找到饮用水。该地去年就遭受严重旱情,有200多个农民因无力偿还贷款,选择自杀。
位于西北部的哈里亚纳邦靠近德里,是印度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产品以绿豆、小麦、粟、甘蔗、棉花、烟草为主。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哈邦采访时看到当地旱情严重。很多人排队在水井旁取水。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近几年的几次旱灾让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取水方式,有时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轮到自己。”据当地一户居民介绍:“哈邦基本上是两年一旱,降水稀少。如果今年旱灾严重的话,农民的压力会很大。我们的唯一希望就是今年能有好的季风到来。”当地一名警察的描述令人将信将疑,他表示:“虽然降雨不足让农户面临很大压力,但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旱灾不会对稻谷、棉花、香米等主要作物的播种与收成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然而,记者从印度《商业世界》杂志的报道中看到,印度最高法院对哈邦对待旱灾的“不严肃”态度非常不满。缘由是印度一些非政府组织向最高法院请愿,要求地方政府帮助受灾严重的10个邦的农民,但哈邦政府却只是向最高法院提交2013年至2014年哈邦降雨量的统计数据以作回应,结果被最高法院愤批“只会作秀,没有如实向政府汇报灾情”。
灾情严重影响到印度百姓的生活。受持续高温影响,奥里萨邦的所有学校被迫停课。在西孟加拉邦的豪拉,受灾群众走上街头抗议缺乏饮用水。在中央邦,生活在巴里哥特大坝附近的居民去远低于正常蓄水量的大坝偷水,迫使当地政府派驻大量警卫力量24小时执勤。在马邦的拉图尔,缺水甚至让一些诊所被迫取消常规外科手术。印度已有数万场婚礼被取消,因为农作物连续两年歉收导致农民无钱为子女成婚。孟买板球协会正陷入一场官司,当地高等法院声称,旱灾危机期间,因举办板球超级联赛而为球场浇水是触及刑法的浪费行为。在马邦马拉特瓦沃地区,政府出动火车送水,每天一列50节车厢能运水250万升,水运到当地后再由水罐车运到村庄。在比哈尔邦,政府下令,今年高温干旱结束前,每天9时至18时之间不得生火做饭,也不准从事需要用火的宗教活动。如违反禁令,将面临最高2年监禁,原因是在过去两周里,比哈尔邦约有70人死于火灾,其中一次大火将300余间草房付之一炬。因为担心抢水发生冲突,印度一些地方还规定5人以上不得在井边扎堆。
过去三四百年,印度饱受旱灾蹂躏,严重旱灾引发多次大饥荒。1770年发生的“孟加拉大饥荒”,导致受灾地区1/3的人口死亡;1876-1877年间的饥荒,致超过500万人死亡;1896年的饥荒又酿成450万人死亡的惨剧。过去15年,印度旱灾不断。2002年发生的旱灾波及17个邦的383个地区;2004年,有9个邦的223个地区受灾;2009年有15个邦的388个地区遭遇旱灾。据统计,在2015年有2000多人因酷暑死亡。今年的高温干旱已造成300多人死亡。由于暑季最高气温阶段还未到来,有专家对今年酷热致死的人数表示担忧。
莫迪政府被批没“水资源储备”
印度财长杰特利4月初在“印度制造——印度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研讨会”上表示:“印度在2015财年取得7.5%的GDP增速,如果今年有关有利季风将登陆印度的预测成为现实的话,2016年我们将做得更好。”然而,让杰特利没想到的是,旱灾再度肆虐印度。印水利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91座主要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可储总量的24%,直接影响印度多地农业灌溉,也严重制约了水力发电。
印度政府一名前高官近日称,莫迪总理发起的“节约用水,发展农业”倡议仍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他批评说:“政府有警力储备,有军力储备,但就是没有水源储备!”2015年的“斯德哥尔摩水奖”获得者拉金德拉·辛格是印度着名的水利专家,他的家乡拉贾斯坦邦也遭受着肆虐的灾情,拉金德拉批评说:“印度的旱灾是人为的,是印度政府对于水安全问题不重视导致的。这是最大的政策失败。”印度农村发展部前任秘书萨克希纳称,“当前最急迫的问题并非为何印度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旱灾以及缺水状况,真正要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年复一年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总是手足无措。”有专家对此表示,旱灾频发与气候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是治理与政策效果欠佳的综合表现。
印度重要的水利政策机构“水源救助”负责人尼特亚·雅各布近日表示,“印度的地下水目前已经严重枯竭,即便有利季风登陆带来的大量降水也不足以补足亏空”。长期在卡纳塔克邦工作的科学家MVN·拉奥表示,在季风期间,雨水可以填满该邦4万多个高原湖泊。上世纪70年代,许多村庄只要挖15米深的井就能找到丰富地下水,但如今即便深挖350米也找不到“湿气”。
水资源短缺问题沉重打击了印度工业,政府无奈之下给一些企业拉闸限水。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业基础好,是印度吸引外资最多的邦。印度的高级经济分析师估算,该邦食品饮料生产、纺织业和造纸业这三大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将出现停产现象,这会拉低印度制造业生产指数50至70个基本点。对于农民而言,旱灾将导致今年收成受损,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又赶上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以奶农为例,马邦的农民正以每升15-16卢比的价格出售牛奶,而去年同期价格则为25-26卢比每升,这还没有包括饲料短缺对生产成本造成的影响。
大坝的水只有1/3能进农田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有利的季风将于8月登陆印度。对此,印度财长杰特利又老生常谈,向外界连续释放利好积极信号,他5月5日在国会人民院表示:“尽管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但印度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如果今年有利季风能够如期到来,我们将会发展得更快。”
这种“靠天吃饭”的想法引发一些外媒议论。印度拥有世界上17%的人口,但仅有4%的雨水资源可用。水资源本来就很宝贵,印度人用的时候还不够珍惜。有媒体认为,印度的旱灾很大程度上是“人造”的。《澳大利亚人报》分析说,拉金德拉·辛格因拯救拉贾斯坦邦多条河流而被称为“水侠”,谈到印度的旱灾,拉金德拉最先建议的是,印度政府应紧急解决过度开采地下水问题,否则印度或将重蹈中东和非洲的覆辙:由于干旱而面临大规模移民潮。在印度,农民仅依赖井水灌溉农田,导致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在无任何监管或限制的情况下被肆意滥用。除了农业用水,大规模挖沙作业也导致地下水大量流失。比如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当地的建筑热潮就需要大量沙土。
据路透社4月底的报道,有印度专家认为,政府管理不当使印度的旱灾更严峻,例如持续向制糖业等大工业调水等。“南亚大坝、河流和人民网络”助理协调员丹德卡说:“显然,每当雨季少雨时,印度最富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就会面临水危机,但该邦没有对啤酒和糖业等极其耗水的行业采取任何限水措施。”迅速扩张的制糖业使印度的缺水状况加剧。例如,甘蔗仅占马哈拉施特拉邦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但却消耗约2/3的灌溉用水。此外,鉴于许多政客都在糖厂和其他行业拥有股份,印度民众越来越担心这些官员或将想方设法确保对这些行业的水供应。基础设施老旧的问题也再次被人提起。灌溉专家普兰达雷就批评说:“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灌溉水渠到处漏水。来自大坝的水仅有1/3能流到农田,这完全是对水资源的管理不善!”
面对各种批评声,印度各级政府也在采取多种手段以缓解灾情。印水力资源部的秘书沙希·沙克哈在接受《印度教徒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净水技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受污染的水源”。近年来,印水力资源部与德国、以色列以及英国达成一系列协议,积极吸收西方国家治理重要河流的先进经验,如何应对旱灾以及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水源。今年4月,印政府与德国国际公司签署了一项有关清理恒河的协议,预计将于2020年完成对恒河的清理工作并恢复正常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