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5年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总结

2016-05-10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刘头明郝冬梅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长沙410205

中国麻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苎麻抗逆性试点

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刘头明,郝冬梅(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长沙410205)



2013-2015年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总结

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刘头明,郝冬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长沙410205)

摘要:本届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于2013-2015年分别在江西宜春、四川达州、湖南长沙、湖北咸宁、湖南南县、安徽青阳、广西南宁及重庆涪陵共七省(区)的八个承试点进行,由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五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系) TG5、TG6、NCO3、G59、BD0717、0501和中苎1号共计七个。本文对参试品种的田间试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特性、生育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国家苎麻区试;品种评价

※参加本试验的还有:李初英、曾志祥、张中华、潘其辉、熊常财、周光凡。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试验,鉴定苎麻新品种(系)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专用性以及品质特性,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的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麻业科研和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品种信息,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组织在全国主产麻区的七省(区)八个试点实施完成了2013-2015年全国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品种(系)及来源

按照国家非主要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有关品种鉴定管理办法,通过麻类育种科研单位申报,经各有关省种子管理部门审查推荐,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批准确定了符合参试条件的七个参试品种(系),所有参试品种(系)名称和统一编号列于表1。

表1 参试品种(系)Tab.1  Tested varieties

1.2试点布局概况

本试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持,按照苎麻生态特点及其生长发育特性和承试点的耕作制度、试验条件、试验操作能力,经与各主产苎麻省种子管理部门协商同意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批准后,确定湖北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八个试点为本届全国苎麻区试的承试点。

表2 承担单位及布局概况Tab.2  Participant units and distribution

1.3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试验地选择

选择前作一致,肥力中等以上,地力均匀,排灌良好,田间四周没有树木和禽畜危害,地表平整的地块,土地翻耕后起垅开沟,以利排灌。

1.3.2试验设计

主持单位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统一编号、统一扦插、统一运送,各承试点均设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试验区周边种植保护行4行,各试点按随机区组排列的原则,自行排列各品种,每个小区的长宽尺寸视试验地块具体情况而定,厢沟宽60厘米,重复之间的间隔70厘米。每小区统一栽种60株苗情一致的扦插苗,保护区内(一窝栽两株)栽各参试品种,做好标记,以备查苗补缺之用。试验地四周要开好排水用的围沟。

试验栽培管理措施均按承试点当地高产栽培措施进行,调查项目与记载标准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印发的2013-2015年国家苎麻新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2013年为预备试验,其数据不参加统计分析。

纤维品质测定由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各承试点在收完每季麻后,按每品种分重复选取有代表性的原麻样品150克,寄送到主持单位统一编号后测试。

本文对六省(区) 7点2年3重复的7个参试品种(系)的纤维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安徽青阳点种苗缺失资料不全,未参加统计分析。,并对影响纤维产量丰产性的有关变异来源进行LSD法测验,各参试品种的平均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等均由2年14点次3重复3季麻总和的平均结果计算而得。

2 试验结果分析

2.1参试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

综合7个承试点对所有参试品种植物学特征特性等田间试验情况的调查,其调查测试结果与各育种单位提供的申报材料所描述的品种特性基本一致并表述如下:

表3 各参试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特性调查结果Tab.3  Botanic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ested varieties

2.2各参试品种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各参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株高、茎粗、皮厚、鲜皮出麻率、无效株率、有效株数由2年所有点次的平均结果计算而得,并分述如表4至表9。

2.2.1株高

参试品种的平均株高列于表4,其中有5个品种优于对照,其排列顺序为: R6>R3>R1>R5 >R2>R7( CK),分别为: 210.65 cm、192.61 cm、189.14 cm、186.77 cm、186.72 cm,R4不及对照。

表4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株高( cm)Tab.4  Height of tested varieties in participant units( cm)

2.2.2茎粗

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其平均茎粗只有R3( 1.16 cm)和R6( 1.13 cm)超过对照,其余均不及对照,排列顺序依次分别为: R7( 1.10 cm)、R5( 1.09 cm)、R4( 1.08 cm)、R1( 1.03 cm)、R2( 1.03 cm)。

表5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茎粗( cm)Tab.5  Stem diameter of tested varieties in participant units( cm)

2.2.3皮厚

各参试品种的鲜皮平均厚度列于表6,其中两个参试品种超过对照,一个品种与对照相当,其余均低于对照。排列顺序依次为: R4、R3、R6 = R7、R5、R1、R2。

表6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鲜皮皮厚( mm)Tab.6  Fresh bark thickness of tested varieties in participant units( mm)

2.2.4无效株率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平均无效株率均在10.66%~17.88%之间,除R3和R6两个品种的平均无效株率优于对照外,其余不及对照。

表7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无效株率( %)Tab.7  Invalid plant rate of tested varieties in participant units( %)

2.2.5有效株数

小区年有效株数由各试点内小区三季麻两年平均数计算而得,所有参试品种均优于对照,其中以R2和R1分别居首位和第二位。

表8 各参试品种每小区年有效株数(株)Tab.8  Effective plant of tested varieties in participant units( plant)

2.2.6鲜皮出麻率

鲜皮出麻率由2年所有点次的3季取样麻干纤维重与相应鲜皮之比的平均数计算而得,6个参试新品种均优于对照,其中以R4的鲜皮出麻率12.58%居首位。

表9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鲜皮出麻率( %)Tab.9  Fresh bark fibre percentage of tested varieties in participant units( %)

表10 各参试品种的纤维产量结果( kg/ha)Tab.10  Fiber yield of tested varieties in participant units( kg/ha)

2.3纤维产量结果

本文对7个承试点内的7个参试品种2年的纤维年产量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对各项有关的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各参试品种的平均纤维产量及较对照品种中苎1号的增产率由两年14点次3重复的年平均产量结果计算而得,其纤维产量结果列于表10。6个参试新品种的年平均产纤维产量均超过对照,增产幅度在1.70%~6.33%之间,其中R3( NC03) 2800.58 kg/ha,比对照增产6.33%居首位。

纤维产量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11。品种、地点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看出,本轮苎麻区试中,品种因素及其不同的地点效应对于提高苎麻纤维产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地点却不存在使所有品种都显著增产或减产的效应。

表11 2年7点3重复纤维产量方差分析Tab.11  Three-replication variance analysis of fiber yield in seven regions in two years

各品种、地点以及品种×地点间的纤维产量主效应值列于表12。各参试品种的小区平均纤维产量以及差异显著性列于表13。对表中各参试品种的主效应值以LSD法作多重比较可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系R3( NC03)的主效应值最高为0.125 kg/20 m2,比对照R7(中苎1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R4( G59)、R6( 0501)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R5( BD0717)、R1( TG5)比对照增产幅度均达显著水平。

表12 2014-2015年全国苎麻区试纤维产量的^τi、^υj和(^τυ)ij值Tab.12  The values ofiυjand(^τυ)ijof fiber yield in ramie regional trial in 2014-2015

表12 2014-2015年全国苎麻区试纤维产量的^τi、^υj和(^τυ)ij值Tab.12  The values ofiυjand(^τυ)ijof fiber yield in ramie regional trial in 2014-2015

地点品种(系) U宜春U1达州U2长沙U3咸宁U4南县U5南宁U6涪陵U7(^τυ)ij^τi TG5( R1)  -0.106 -0.047  0.166  -0.032  0.103  -0.050 -0.036 -0.055 TG6( R2)  -0.067 -0.068 -0.004  0.015  0.052  0.119  -0.042 -0.117 NC03( R3) 0.133  0.010  -0.019 -0.097  0.037  -0.113  0.049  0.125 G59( R4)  -0.143 -0.097  0.019  0.242  -0.107 -0.019  0.106  0.107 VBD0717( R5)  -0.147  0.318  -0.148 -0.149 -0.047 -0.118  0.316  0.060 0501( R6) 0.251  0.136  -0.172 -0.111 -0.140  0.133  -0.442  0.085中苎1号( R7) 0.081  -0.252 -0.129  0.133  0.064  0.049  0.053  -0.207 ^υj  -0.076  1.462  -0.956  0.904  0.650  -1.09  -0.896品种: LSD0.05=0.185  地点: LSD0.05=0.416  品种×地点: LSD0.05= 0.223 LSD0.01=0.282 LSD0.01=0.631 LSD0.01= 0.294

通过表12所列的^τi、^υj和(^τυ)ij值可以看出:各地点间的主效应值差异较大,苎麻生产水平较四川达州点的纤维产量与其它各区试点的纤维产量相比增产幅度为: 0.558~2.418 kg/20 m2,生产水平最低的是长沙点。R1( TG5)相对在湖南长沙、湖南南县表现较好;R2( TG6)在广西南宁点、湖北咸宁点表现较好;R3( NC03)在江西宜春、重庆涪陵和四川达州表现较好;R4( G59)在湖北咸宁、涪陵表现较好;R5( BD0717)分别在四川达州和重庆涪陵等点表现较好;R6( 0501)在江西宜春、四川达州表现出了较好的产量优势。

表13 本届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及差异显著性Tab.13  The yield 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ested varieties

2.4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测试

本轮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纤维品质主要测定与科研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各参试品种(系)的纤维支数与纤维强力,为了确保试验数据的科学性与公正性,由区试主持单位统一编号后,按区试方案委托农业部麻类产品质检中心严格按国家标准检测,测试分析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其结果列于表14。

表14 各参试品种纤维支数及强力结果Tab.14  The fiber fineness and fiber strength of each tested variety

2.4.1纤维支数

纤维支数以R5( BD0717)居优,其纤维支数以2169公支居参试品种之首;R2( TG6)年平均2150公支排第二位;R1( TG5)年平均2110公支排第三位;R3( NC03)年平均2084公支居参试品种第四位;R6( 0501)年平2050公支居第五位;R4( G59)年平均1950公支居参试品种第六位;所有参试品种的纤维支数均超过对照。

2.4.2纤维强力

参试品种的纤维强力以R2( TG6)居首位,为43.64 CN;其余参试品均优于对照,依次排列为: R3( NC03: 43.46 CN) ;R6( 0501: 42.34 CN) ;R5( BD0717 : 42.22 CN) ;R1( TG5: 41.81 CN) ;R4( G59: 41.38 CN)。

2.5各参试品种的抗逆性测试结果

综合各承试点调查记载,均未发现各参试品种出现花叶病和炭疽病症状,根腐线病是当三年试验结束后聘请植保专家现场测定。其抗风性、抗渍性、抗寒性由各承试点的数据综合评价确定并列于表15。

表15 各参试品种抗逆性调查Tab.15  The stress resistance of each tested variety

2.6参试品种的工艺成熟期

因苎麻主要以收获营养体为目的,为利于工农业生产,本试验只调查其工艺成熟期。各试点的工艺成熟期列于表16,除TG5和TG6的工艺成熟期比对照长11~13天外,其余均与对照相当。

表16 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成熟期(天)Tab.16  The ripeness days of each tested variety

3 品种评价

参加本届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新品种(系)共计7个,由国内5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对照为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栽品种中苎1号。它们在2年7个省(区)的不同地点分别在产量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抗逆性、品质特性方面均不同程度展现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 1) R1( TG5) :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2709.71 kg/ha,居参试品种第五位,比对照增产2.88%;纤维支数平均2110公支居参试品种第三位,高出对照205公支,属于优质品种;纤维强力年平均41.81 CN居参试品种第五位;工艺成熟期205天;区域试验表现中抗根腐线虫病,其它抗逆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中等;相对在湖南长沙、南县表现较好。

( 2) R2( TG6) :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2678.63 kg/ha,比对照增产1.70%,居参试品种第六位;纤维支数年平均2150公支,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纤维强力43.64 CN居第一位,属于优质品种;工艺成熟期207天;中抗根腐线虫病,其它抗逆性表现中等;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株数居参试品种之首;相对在广西南宁点、湖北咸宁点表现较好;据麻农反映该品种适宜于机械化剥制。

( 3) R3( NC03) :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2800.58 kg/ha,比对照增产6.33%,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首位;纤维支数年平均2084公支,居参试品种第四位,纤维强力43.46 CN居第二位,属于优质品种;工艺成熟期195天;中抗根腐线虫病,抗倒性较强,是确保稳产的重要因素;所有产量构成因素均超过对照;相对在江西宜春、重庆涪陵和四川达州表现较好。

( 4) R4( G59) :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2791.37 kg/ha,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比对照增产5.98%,达极显著水平;纤维支数1950公支排第六位,纤维强力为41.38 CN,居第六位;工艺成熟期195天;产量构成因素中鲜皮厚度和出麻率居参试品种首位,但无效株率不及对照;中抗根腐线虫病,其它抗逆性能中等。相对在湖北咸宁、涪陵表现较好。

( 5) R5( BD0717) :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2767.79 kg/ha,居参试品种第四位,比对照增产5.09%,达显著水平;纤维支数2169公支,位于参试品种之首,纤维强力为42.22 CN,居参试品种第四位,属于优质品种;工艺成熟期197天;中抗根腐线虫病,其它抗逆性优于对照;分别在四川达州和重庆涪陵等点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

( 6) R6( 0501) :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2780.33 kg/ha,居参试品种第三位,比对照增产5.56%,达极显著水平;纤维支数2050公支排第五位,纤维强力为42.34 CN,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工艺成熟期196天;产量构成因素中其株高居参试品种首位,其余性状均超过或相当于对照;中抗根腐线虫病,其它抗逆性能中等。相对在江西宜春、四川达州表现出了较好的产量优势。

Summary of Regional Trial of New Ramie Variety( Line) during 2013-2015

TANG Qingming,TANG Shouwei,ZHU Siyuan,LIU Touming,HAO Dongmei
(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a regional trial for new ramie variety( line) was executed in eight regions including Yichun( Jiangxi),Dazhou( Sichuan),Changsha( Hunan),Xianning( Hubei),Nanxian( Hunan),Qingyang( Anhui),Nanning( Guangxi) and Fuling( Chongqing) during 2013-2015.Seven varieties( lines)( TG5,TG6,NCO3,G59,BD0717,0501 and Zhongzhu No.1) were tested in the regional trial,which were provided by five institutes including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e study presented the statistic results of data of field trial and laboratory tests,and relevant sources of variation was analyzed emphatically using LSD which can impact fiber yield of testing varieties.The gener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were execu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gronomic trait,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sistance ability,fiber quality and the ripeness days.

Key words:the regional trial;the evaluation of variety

作者简介:汤清明( 1964-),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麻类栽培研究。E-mail: cstgm@ sina.com。

基金项目: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经费资助

收稿日期:2015-12-31

文章编号:1671-3532( 2016) 01-0009-10

中图分类号:563.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苎麻抗逆性试点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