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改变乡村教育生态

2016-05-10张国建彭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随县本真书香

张国建++彭静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是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创造根植本土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素质”与“阅读”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

“悦读”为学校文化注入活力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也是随县新教育实验的“三驾马车(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之一,用阅读为文化植根,让文化为学校立魂,这是随县新教育实验的“文化密码”。

厉山三中的“和”文化,和美、和睦、和气、和谐,“和合天下”;尚市二中的“阳光”文化,阳光课堂、阳光教室,让生命的阳光照耀着学校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净明小学的“和雅”文化,追寻着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和谐、雅致”;尚市镇小的“本真”文化,在师生的“本真”,课堂的“本真”,课程的“本真”中实现教育的“本真”;殷店东坡中学的“墨香”文化,“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把书法与育人高度融合。

规范和创新学校图书室建设。将图书室下移到一楼或二楼,方便学生进图书室。学校在适宜的区角(走廊、楼道、门厅、拐角、教师茶歇间、校园读书林等)创设图书吧。从不同方面建设“阶梯阅读教室”,实现“阶梯阅读”,知识需求会随着学生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系统性地阅读能使学生素养实现潜移默化地提升。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实现真正的“悦读”。

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

设置保障机制,开展多元阅读。争取外援,借助社会力量。南京“中华善报国学研究会”为我县49所农村学校捐赠了价值150余万元的图书;“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一路前行,一路引领,在随县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书香足迹;儿童作家童喜喜作为“全国十大阅读人物”,关注、支持随县乡村学校的阅读活动,捐赠了10万元优质图书。扶持学校,争资立项。2015年,全县各中小学投入170余万元购置图书11.8万余册。借助师生,实施置换。利用师生手中的图书进行图书置换,让封存的好书流通起来,在校园、师生手中焕发出生命光彩,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图书的教育价值。

随县还从时间、空间上,对阅读予以保障和推动。将小学晨诵课和初中阅读课上课表,给阅读以时间保障。2014年3月,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设阅读课程的通知》,明确规定小学每天上午20分钟晨诵,中午30分钟的午读,小学低学段每周必须开设两节读写绘,中学必须保证每天晚自习前的20分钟阅读时间,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管理考核。

搭建多维平台,推动阅读发展。搭内外交流平台。“点亮心灯”读书沙龙面对面交流平台,“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培训平台,开放周活动观摩交流平台,十大项目共同体建设交流平台;搭网络互动平台。创建“随县教育读书会”超级QQ群、“新教育追梦人”微信群及QQ群、“随县微信公众平台”等,“相约星期一、相聚星期四”等阅读“节日盛典”;搭榜样引领平台。2014年,随县霍莉莉、周纯伊两名学生参加央视科教频道“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栏目,分获“全国读书少年”前18和35强。

随县在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行了“开展经典诵读,打造书香随县”的启动仪式。2011年至2015年“全国十大推动阅读人物”张硕果老师、童喜喜作家和全国新教育研究院卢志文院长以及海门市新教育研究团队的专家分别来随县引领阅读和培训,从《儿童阶梯阅读》《悦读》《喜读》《阅读与校长的思想力》《共读共写新孩子》《亲子共读》等阅读报告中,与随县师生分享阅读。

提升阅读品位,坚守阅读原则。丰富阅读形式。将阅读内容按照学生身心特点“量体剪裁”,把小学低学段的 “读写绘”“晨诵”“亲子共读”与高学段开展“晨诵”“儿童阶段阅读”“经典诵读”相结合;把中学段的“师生共读一本书”“道德讲堂”与“穿越一本书”的展示、讲评活动相结合,汇聚众智。2015年4月23日,随县联合县文体局在炎帝故里风景区谒祖广场隆重举行了《开展经典诵读,打造书香随县》的启动仪式,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来吧,让我们一起读书”的呼吁。用阅读为文化植根,让文化为学校立魂,我们把阅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书香校园评价的重要标尺。2016年,随县提出“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通过每月一个主题将阅读全面化,并落到实处。

让书香浸润学生成长

随县108所学校,都在深度营造书香校园,实现阅读的精神积累和生命滋养。

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图书馆是阅读真正的天地。“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的目标是实现“书香”全包围和“阅读”全覆盖。让书香氤氲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自主、自由、自在地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的共性,是引导孩子在独具个性的审美中和崇高的精神对话。

随县尚市镇小学无疑是“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的代表,徜徉在校园,你似乎走进了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图书馆,“图书吧”“阅读茶歇室”“紫藤萝阅读廊庑”“楼梯图书格”“教室图书角”“图书漂流柜”等随处可见。

随县唐县镇小学营造了一个图书环抱的阅览室,整个阅览室的四壁被一层层、一格格的图书柜簇拥,中间是宽大的阅览台和一溜整齐的阅览椅,“书籍”似乎长在墙壁上,在向你招手,让你有一种置身“书海”的感觉。2015年,随县第二届“神农故里书香少年”随中协作区评选活动在唐县镇小学举行,“书香少年”们一进图书室,就盯着“长在墙上的图书”,天真的眼神里带着对阅读的无限神往,这份“痴迷”体现了唐县镇小学图书室布置的别出心裁,它营造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对每个孩子都有着浓浓的“阅读诱惑”。

新教育实验“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的理念,已成了根植随县乡村教育的一种文化。

让书籍成为精神奖赏。2016年2月,在随县教育局的“团拜会”上,局长杨光明要求延续“激情与梦想”的年度主题词,倡导“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2016开年教学工作会上,副局长彭静从阅读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层面向随县中小学校长及与会教师代表进行深度的解读和阐释,为教师专业成长指出了一条路径,勾画了一幅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愿景。

从2011年倡导阅读开始,随县就以书籍奖励爱好阅读的师生。在兼职教研员工作会上,向优秀教研员奖赠《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点亮心灯”活动中,奖励《致教师》;“神农书香少年”评选,奖励学生十本新教育书目推荐的童书;教学工作会,奖励《教学与研究》《新教育月报》等。自此,随县部分学校也积极响应,让阅读真正地成为一种最高的精神奖赏。

让阅读擦亮校园文化。为了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富张力,随县学校先后组织了多次观摩活动,涉及“生命的墙壁”“校园美术节”“漂浮的画”“沐浴书香”等。

“生命的墙壁”是一种朝向和诉说,是乡村的种子和废旧的可乐瓶完美融合的典范。翠绿的瓶体、嫩黄的瓶盖,装填赭黄的泥土,再点缀青葱的小叶、鹅黄的小花,在墙壁上绽放得恣意而婉转,这是教育对一种生命意识的培养;“校园美术节”是新教育实验读、写、绘的一种呈现。缤纷的色彩中带着无限的想象和向往,用画笔描绘着幸福与快乐的生活体验;“漂浮的画”是将墨汁滴入清水中,荡漾着涟漪,焦墨从浓稠向水中渗透,并随着清水流泻,流泻,氤氲成水墨画般的意境;“沐浴书香”是让书籍成为唾手可得、触手可及的精神营养物……

从2011年区域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随县教育就没有离开过氤氲的书香,怎样让乡村儿童享受最为优质的精神教育,让乡村校园迸发生机,是随县教育不懈的追寻。

(作者单位:随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周小益)

猜你喜欢

随县本真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随县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及分析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湖北随县烈山湖大桥主桥正交异性桥面板方案设计研究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