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
2016-05-09卢贝
卢贝
摘 要:人类自身独特的特性是考察“审美”思维的基本出发点,刚刚出生的人是不完全的,还需要文化和社会的进一步塑造,进而获得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一过程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将对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望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化主义;审美主义;理论品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1
一、文艺理论研究的认识
文艺理论属于人文科学,其本身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不能够简单的凭借事实来论证观念,其理论很大程度上会附带研究者本人对文艺的理解和判断。文学是人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在研究中,由于研究者本人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的诸多不同,其对某一文艺现象的理解也会截然不同,任何文艺理论都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然而,尽管研究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各有差异,但是各类研究成果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文化理论中文化主义和审美主义的研究分歧众多,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文化主义研究只有具备这样前瞻性的眼光,才能提升文艺理论的理论品味。另外,文艺理论必须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以指导和服务实践。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现实中国人的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而不应该简单的照搬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比如,很多西方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理论与我国的现实实际严重脱节,所以,西方的消费文化理论虽然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旦引入我国,就会因为文化语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为此,我国的文化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真正的文艺理论不应该仅仅描述现实生活,而且还要发现规律,指引社会发展方向,现实生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为此,文艺理论研究者也应该依照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文艺理论中的文化主义概述
随着现代生活和文艺实践的急剧变化,文化理论研究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格局。文化主义是近年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在我国出现的一股消解文艺的审美属性,将其混同为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并以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来抵制审美文化的一种文艺观念。对于文化批评或者文化研究,不同的学派都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理解,西方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批评持反对批判态度,将其看做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民大众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而伯明翰学派则将其看做对资本主义霸权主义的反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消费主义文化快速发展,文化研究也因此与消费主义结合在一起,文化研究被混淆为消费文化,而这一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人指出,今天的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纯艺术或者纯文学的范围,大众的文化生活不仅包含小说、诗歌、散文等经典的艺术,而且还包含了广告、时装、健身等各类艺术活动场所,人们的文化活动、审美活动和商业活动已经融合在一起,没有了区别界限。但是,笔者认为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虽然都是以通俗文化的形式存在,但是两者存在诸多不同,比如,通俗文化通俗易懂,为大多数人喜爱,与审美文化相辅相成,具有永恒的典范价值,消费文化则与之有较大的不同,其遵循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消解了审美文化中独有的思想深度,成为一种享乐文化。
三、文艺理论中的审美主义概述
长期以来,审美的概念就遭受到各类误解,将其认为是一种不承担任何使命的纯感官享受,但是这是一种极为浅显的认知。在消费文化时代,人们对美学的认知变化就是将其视为一种简单的感官享受,而这明显是对审美的误解,康德指出按照审美判断的质的契机是将审美规定为不以利害关系而让人感到愉快的思想,但是后人却将康德的这一思想简单的曲解为不承担任何精神使命的纯感官享受,而我们将文学艺术的性质看作是审美的,往往是因为其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超越。而文化研究中反对传统美学中主张的审美超越性,认为现代的审美并不需要灵魂的震动,自足于美的消费和放纵。然而这明显是一种误解,文化理论中审美理应是人对自我的超越。因为人与动物不同,在物质生活中,人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思考生活的价值,并通过将自己与生活保持距离来意识到自己应当如何去创造生活,而审美正是让人与当下物质生活拉开距离,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以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从人的现实生存活动来说,人不仅有物质生活还需要精神生活,正如雨果所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否则,人的生活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而我们坚持的文艺理论中审美主义,提倡的审美超越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害,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另外,人的精神生活不仅局限于审美领域,哲学、道德、宗教等无不牵涉到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审美却能够将人的精神生活的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感性愉悦中领悟,体验人生理想,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结语:
文化理论研究中的文化主义和审美主义不断发展,研究者对文化主义和审美主义的分歧意见较多,笔者在本文中站在审美主义的角度,提出文化理论研究应该站在现实生活角度,辩证分析文艺的审美属性,而不是消解人的审美能力,降低文艺理论的品格内涵。
参考文献:
[1]曹顺庆,蒋荣昌.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学审美特性之变革[J]. 河北学刊. 2003(05).
[2]张颐武.论“新世纪文化”的电视文化表征[J]. 文艺研究. 2003(03).
[3]孟繁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及生产[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1).
[4]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