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宇宙情怀

2016-05-09丘濂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科幻

丘濂

随着影片《星际穿越》的热映,再加上《三体》小说的第一部英文版在美国上市,《三体》电影版进入前期筹备,刘慈欣再次成为科幻文学圈子里最令人瞩目的作家。

2010年,《三体》第三部出版,将近150万字的三部曲全部与读者见面,刘慈欣已然奠定他在中国科幻文学中的地位。他被誉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的作家。科幻文学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吴岩教授告诉我,刘慈欣的成功离不开前人的努力,而他的确是金字塔的塔尖。“这是中国科幻文学里最长的一部作品,它一改我们过去作品线索单一、情节简单、细节密度小等缺陷,呈现出波澜起伏的面貌。中国的科幻小说一直被批评不够成人化,不能摆脱归类于儿童文学的尴尬,刘慈欣替我们实现了梦想。”刘慈欣1989年开始尝试写科幻小说,至今已20多年。他是科幻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工作和生活在小地方的人。那是在山西阳泉的娘子关发电厂,刘慈欣担任电脑工程师直到发电厂2009年关闭。一位去过那里拜访他的记者这样记录:“那里四面环山,下午4点天就黑了,距离最近的大城市阳泉仍有40分钟车程。不过因为运煤的大货车动不动就堵成长龙堵上个三天两夜,最好坐火车,两个小时。娘子关北面有一片小山和一片小湖,旅游景点名叫‘张果老洞,河北人逢年过节喜欢过去转转。但是煤渣覆盖在树木与房檐上,天空时常阴霾。一切的一切和他小说里所描绘的浩瀚宇宙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我的工作可没你想的那样枯燥,也是需要创造力的。”刘慈欣对我说。由于精通电脑,他曾经设计过一个写诗的小程序。“只需要输进几个参数,就能出诗歌,一秒钟一首,比朦胧诗押韵。”他还编过一个软件,在这个软件里,宇宙中的每一个智慧文明都被简化为一个点,最多时候,他在10万光年的半径里设定了30万个文明,然后让那台286计算机花了几小时来计算这些文明的演化图景,这是他在《三体》中“宇宙社会学”观念的雏形。身为电脑工程师,这让他在90年代中期接触了互联网,“从此身在哪里并不那么重要,反而那里的幽静能让我安于创作”。

刘慈欣身边的人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在写小说。2001年,他的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的时候,还有同事对他说:“刘工,有个写小说的和你名字一样。”进入新世纪后,刘慈欣进步迅猛。“每一篇小说他都希望能有不同的尝试。2002年的《朝闻道》实验宏大的科技构思能不能搞,2003年的《诗云》探讨美学问题,2004年的《球状闪电》他看看自己能否驾驭长篇的结构。然后2005年他开始写《三体》第一部,2006年在《科幻世界》上连载。他的长篇小说之所以能够包罗万象,是因为他能把以前短篇小说所磨炼的技能全部汇聚在一起,一个创意连接一个创意,让我们惊叹,你把整个宇宙都写完了,其他作家该写点什么呢?”吴岩这样说。

刘慈欣白天上班,晚上时间写作。支持他写下去的是作为科幻迷对这种文学体裁的强烈爱好。“记得20年前的冬夜,我读完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出门仰望夜空,突然感觉周围一切都消失了,脚下大地变成了无限延伸的雪白光滑的纯几何平面。在这无垠广阔的二维平面上,在壮丽的星空下,就站着我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从此以后,星空在我的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了,那感觉像离开了池塘看到了大海。这让我深深领略科幻小说的力量。”刘慈欣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而什么样的科幻作品才算得上优秀呢?刘慈欣也继续给出了答案:在忙碌和现实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目光大都局限在现实社会这样一个盒子中,很少望一眼太空。我曾问过10个人白天会不会出月亮,除了一位稍有犹豫外,其他人都十分肯定地说不会。现代社会同样造成了人们对数字的麻木感,没有人认真想过,1光年到底有多远,而150亿光年的宇宙尺度在大多数人意识深处同150亿公里没有区别。对宇宙的麻木感充斥着整个社会。科幻的使命是拓宽人们的思想,如果读者因一篇科幻小说在下班的夜路上停下来,抬头若有所思地望一会儿天空,这篇小说就十分成功了。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科幻
刘慈欣素描头像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